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治疗颈肩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3-10-11 01:59张汉卿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颈椎针刺综合征

张汉卿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颈肩综合征是一种以颈胸关节失稳及周围肌肉、韧带劳损,颈椎退行性改变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以至臂肘的肌筋发生酸软、痹痛、乏力、怕冷等不适感,甚至颈部活动受限等症候群的疾患。是以脊柱劳损为主要发病原因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女性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病有效方法不多,复发率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不少患者颇为痛苦。笔者运用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为主治疗该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研究病例来自我院康复科、中医科门诊,共收集病例158例,纳入病例15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实际完成病例152例,剔除6例,剔除原因主要是随访次数不够。采用随机分组(医学统计软件设计随机方案)的方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和对照组(传统毫针治疗)。两组平行进行,每组各79例。其中治疗组入组79例,剔除2例,实际完成77例;对照组入组79例,剔除4例,实际完成75例。其中男63例,女89例;年龄为25~45岁者52例,45~60岁者76例,60~70岁者24例;病程3个月以内17例,4~12个月以内96例,1年以上39例。两组患者均有肩颈痛、肩胛活动受限、颈胸椎旁压痛、冈上肌压痛、斜方肌压痛。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与体征分布相似,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组间比较

1.2 诊断标准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脑、电视者。颈项肩胛疼痛,僵硬不适,疼痛向前臂放射,颈项活动时疼痛加剧;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乳突端、第7颈椎和第1胸椎棘突旁、斜方肌下方肩井处、肩胛骨内缘等部位出现压痛;经X线摄片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等改变,或颈椎无明显异常变化[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肩综合征诊断标准;②年龄25~70岁;③患者同意参加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25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②哺乳、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③急性颈椎外伤,颈椎先天畸形,颈椎椎管狭窄症,脊髓型颈椎病,颈椎肿瘤、结核,骨质疏松,急性肩关节损伤;④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1.5 剔除标准

属以下情况者剔除:①脱落:因各种原因未坚持观察者;②不依从:患者未按计划进行针刺或不遵从医嘱;③干扰:治疗期间患者接受了其他治疗。

1.6 盲法的实施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实验实行单盲法(医生知道随机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平衡针灸治疗:取穴:主穴为颈痛穴、肩痛穴,配穴为肩背穴、头痛穴。定位:颈痛穴位于手背部,推拳第4掌骨与第5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最高点连线的上1/3;肩背穴位于尾骨旁开4~5 cm处;头痛穴位于足背第1、第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操作:交叉取穴,上病下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快速进针,提插直刺2~3 cm(1.5寸),3 s后出针;颈痛穴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针感为宜;肩痛穴以触电式针感,向足踝和足趾传导出现麻胀感;肩背穴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头痛穴以针刺趾背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使用“以宗四维牵引整脊仪”,俯卧位,过伸悬吊下肢牵引,力支点在胸腰枢纽关节,悬吊逐步升高,随时观察患者变化,每次30 min。

理筋整脊法治疗:医者用双手运用拿法、揉法、滚法放松颈部后,按双手拇指触诊触摸出偏歪的棘突或棘突旁的压痛点,按病椎的上下位置,以一手拇指顶住棘突或棘突旁的压痛点行坐位颈椎旋提法,用巧力将病椎复位,最后再放松颈部。

闪罐法治疗:用火罐在颈肩背腰闪罐各3~4次。

以上方法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

2.2 对照组

传统毫针治疗:取穴:阿是穴、肩髎、肩贞、肩前、颈部夹脊穴、风池、大椎、曲池、肩井、天宗。操作: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可接电针和用红外线照射患部。

理筋整脊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闪罐法治疗:用火罐在颈肩背腰闪罐各3~4次。

以上方法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按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规定进行指标的观察,由临床医师负责准确、及时地记录指标数据,不得随意进行涂改。

3.2 疗效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测量受试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2]。无痛:视觉模拟评分0~1,积分0分;轻痛:视觉模拟评分1~4,积分1分;中痛:视觉模 拟评分4~7,积分2分;重痛:视觉模拟评分>7,积分3分。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见表2。

表2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表

3.3 随访方法

随访目的:了解患者治疗后疼痛变化情况、病情发展复发情况及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随访时间:从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治疗后的第1、3、5个月进行随访,共3次。观察周期:从治疗1个疗程后至5个月结束。随访形式: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形式。随访记录内容: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病情复发情况及有无后续不良反应。应答率:达到80%以上。

3.4 疗效判定

3.4.1 疗效判定时间 治疗结束后1~5个月进行统计评分。

3.4.2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积分法综合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基本治愈:治疗后积分减少85%以上;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85% ~50%之间;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 ~25%;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5%以下。采用尼莫地平评分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4.3 总体复发、维持、好转判定标准 复发:颈肩背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随访3次积分>治疗最后积分);维持:基本维持治疗后状态(随访3次积分=治疗最后积分);好转:颈肩背疼痛消失,可有肩背酸痛或颈肩轻微疼痛,颈部活动不受限(随访3次积分<治疗最后积分)。

3.5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作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4 研究结果

4.1 治疗期疗效

4.1.1 治疗期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由表3可知,经秩和检验,两组总体改善率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说明在治疗颈肩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方面,平衡针与调曲并用优于传统毫针治疗。

表3 两组治疗期疗效比较 例(%)

4.1.2 治疗期两组指标分析

由表4可知,经秩和检验,两组各症状与体征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2 随访期疗效

随访期总体好转、维持情况由表5可见,经秩和检验,两组随访期总体情况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可说明平衡针与调曲并用治疗颈肩综合征与传统毫针治疗颈肩综合征的远期效应相等。

5 讨论

颈肩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肩痹”、“骨痹”、“肩颈痛”等范畴。其症状表现和中医经络理论中经筋病候相通。在《灵枢·经筋》阐明十二经筋的病候表现有“转筋”、“筋急”、“不可屈伸”,《灵枢·经筋》言:“寒则反折筋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寒邪侵袭、跌扑损伤、劳作过度损及督脉、筋脉失养导致脉络空虚、经脉闭塞而发病。机体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为本虚,风寒湿阻塞经脉导致不通则痛为标实,其病因病机乃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取穴以痛为输。如《灵枢·经筋》曰:“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素问·缪刺论》指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络病者,其病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对于该种偏盛状态,《内经》提出“巨刺”、“缪刺”之。《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用针者,以左治右,以右治左”。

现代相关研究有韦氏认为脊柱劳损的主要病因不是椎间盘,关节紊乱、椎曲改变是出现症状的主要病因即发病因素,久坐引起脊柱动静力学平衡失调,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纠正脊柱力学平衡为主[3]。王氏等认为长期低头工作被认为是引起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最直接的原因,低头伏案导致颈肌痉挛,久之颈肌减弱,动力平衡被破坏影响静力平衡[4]。赵氏等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主要取决于先天性椎管狭窄基础上的退行性改变、劳损和畸形加速了这一进程,外伤和炎症视其程度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诱发因素[5]。王氏认为一旦心里失衡就会影响干扰到大脑遗传基因程序的正常运行,就会启动各种疾病的发生,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是疾病形成的诱因[6]。

本研究表明,治疗期间两组对于颈肩背痛,颈胸椎旁、岗上肌、斜方肌局部肌肉压痛,VAS评分等各方面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的作用,但存在具体的差异,治疗组基本治愈率6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45.4%,总有效率94.7%,两组间比较 P<0.05有差异。随访期各项临床症状两组无明显差异,即远期效应相当,治疗组基本维持率97.4%,对照组基本维持率89.3%,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复发率2.6%,对照组复发率10.7%。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从治疗后1个月到5个月其好转程度、维持程度情况相当,但复发情况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于颈肩综合征,手足同名经气相同,邪气可能自患侧颈肩部转移至对侧与其经脉相关联的手足同名经之相应部位。“肩痛穴”、“颈痛穴”即是相应部位。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生物医学最新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科学[7]。平衡针疗法是主要通过针灸“肩痛穴”、“颈痛穴”,对症选用辅助穴“肩背穴”和“头痛穴”,旨在改善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有利于促进机体的自我恢复。《内经》提出“巨刺”、“缪刺”,均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刺法。近20年大量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巨刺法擅长治疗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当代医家也应用广泛[8]。从取穴原则、针刺方法、适应病症,平衡针与“巨刺法”、“缪刺法”相吻合。平衡针取穴“肩痛穴”、“颈痛穴”的针刺方法,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人体左右、上下、内外之阴阳气血趋于平衡,而达到通经止痛、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实验小组通过平衡针对人皮层痛觉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针刺信号和痛信号可以在人类大脑皮层的相应体感区汇聚,汇聚的结果是平衡针刺信号抑制了痛信号,整个抑制过程发生在针刺后45 ms之内,几乎在针刺的瞬间发生,从而解释了平衡针临床3 s见效的原因。平衡针可降低血循环中IL-1β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的聚集,加速组织间的代谢,促进炎性物质转运和降解,减轻炎性反应。可减低应激条件下下丘脑和循环血中β-EP的含量,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协同整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建立机体新的平衡状态。这些研究成果为平衡针灸治疗各种痛症快速镇痛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因此随访期治疗组的维持率(97.4%)高于对照组(89.3%),表示平衡针强调人体的自我平衡恢复功能。

四维牵引调曲法是运用上病下治的理论,采用腰椎后伸牵引,从调整腰椎曲度,再调胸椎曲度,进而调颈曲。孙氏曾观察颈曲紊乱的颈椎病占83%,同时合并有胸椎旋转侧凸[9]。胸椎的侧凸实际上源自腰椎的侧弯,颈曲紊乱源自腰曲,长期久坐,腰曲变直、侧弯,导致颈曲紊乱。四维牵引调曲悬吊牵引法重视脊柱运动力学的四维牵引结构,既充分调动腰背的竖脊肌也调动了椎体前缘的腰大肌轴心作用力,有效地纠正椎曲的变异和侧弯[10]。以四维牵引调曲治疗颈曲变小类颈肩综合征,颈曲恢复的临床效果受年龄、病程和病情轻重的影响,一般中青年的患者大部分能达到完全恢复,而中老年患者只能达到基本恢复或改善。

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法并用治疗颈肩综合征是平衡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与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相结合的创新。平衡针灸学的核心理论认为:“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是疾病形成的诱因,修衡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复衡是在中枢神经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11]椎曲论认为正常人体的椎曲是维持脊柱所有组织关系的生理需要,椎曲紊乱可导致系列病变,指出脊柱劳损的病理核心是椎曲紊乱。因此,调整恢复椎曲是主要目标[12]。以平衡针灸学的核心理论及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为理论指导,临床上采用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治疗颈肩综合征以恢复新的平衡为目的。通过平衡针刺激周围神经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依靠中枢调控的方式达到自身平衡的作用,再通过四维牵引调曲恢复脊柱力学平衡。从而可以疏通经络,达到一个新的阴阳平衡状态,最终实现对病变部位的治疗、镇痛作用。

6 结论

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和“传统毫针”治疗方法对治疗颈肩 综合征远期效应对比,得出以下结论:①治疗期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法治疗颈肩综合征总体疗效要优于传统毫针治疗方法。②随访期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法与传统毫针治疗法的远期效应相当,虽然在统计数据上没有差异,可是对比两组的复发率,对照组要高于治疗组。这表示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对颈肩综合征随访期的维持疗效有一定优势,有复发率低的特点。③平衡针与四维牵引调曲并用法对颈肩综合征的总体疗效是明确的,疼痛程度的改善是明显的,所以具有一定的远期效应。在应用中具有取穴少、不留针、痛苦少、安全、有效率高并且复发率低等特点,故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

[1] 尚秀葵,胡明海,孟红.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颈肩综合征[J].针刺研究,1998,23(4):284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1

[3] 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

[4] 王以进,王介麟.骨科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232

[5] 赵定麟.颈椎伤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541

[6] 王文远.平衡针灸中枢调控的理论研究[J].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2011,11(3):18

[7] 王文远.中国平衡灸疗学理论研究[J].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2005,5(2):1 -5

[8] 林志诚,陈立典.巨刺法的研究慨况和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51 -53

[9] 孙永章,韦以宗,韦春德,等.颈椎病病因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18 -120

[10] 张汉卿.四维牵引整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10,11(1):57 -59

[11] 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

[12] 潘东华.韦以宗整脊手法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

猜你喜欢
颈椎针刺综合征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Lance-Adams综合征1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