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水流域水土流失分析

2013-10-11 00:43马应江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9期
关键词:湟水输沙量含沙量

马应江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青海西宁 810001)

作为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湟水在全省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又因为湟水流域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其也成为了青海省内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青海地区的发展受到其直接的影响。

1 流域概况

湟水流域的发源地是在洪呼日尼哈,其地区就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包呼图北部,其当地的河源海拔为4360米。湟水由北向南由河源开始流动,等到了海晏县后,在三角城处转为由东向南流向,然后经过湟源县城,再转为由东向南开始流动,其间经过湟中、互助、乐都、西宁、民和、平安等县,最后在甘肃境内的永靖县与黄河相交汇。人们根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和农业特点等的不同可以将地貌分为不同的三中类型,通常这三种类型称之为脑山区、浅山区和川水区。脑山区的植被等生长都很茂盛,一些地区甚至还有伴生天然林木,具有很大的天然放牧草场;浅山区的主要特点是其海拔一般为2100m—2600m内,浅山区的地表被黄土所覆盖,相对脑山区来说,浅山区的植被较少,相应的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川水区因为是干流的河谷地带,其主要的特点是海拔通常为1900—2300m之间,是由各级不同的阶地所构成,其中,村庄、工厂、公路和农田等,大都分布于3—5级界面,气候相对比较温和,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劳动力相对比较丰富,具有悠久的耕作历史,相应的灌溉设备也比较完善,作物具有较高的产量。其中,湟水流域同类型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湟水流域不同类型区地貌及气候特征

2 水沙特性

2.1 径流特性

湟水的径流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进行研究,据相关资料记载,湟水民和站在1950—2000年中每年的径流变化,得出了相应的数据,通过数据可以知道,湟水年径流量中,每年最大的年径流量为31.12亿m3(1961年),而所有年份中,最小的年径流量为7.089亿m3,其所在的年份是1991年,径流量最大和最小之间的差距甚至高达4.39倍,年径流的变差系数为0.30。径流的特征在一年之中的分配相对不一样,其中,有四个月的径流量是一年中最大的,并且所在的月份为7月到10月,这四个月的径流量占到了总径流量的60%左右。而在这四个月中,径流量最大的月份为8月,占到了总年流量的17.9%,而最小的月径流量出现在1月,占年径流量的3.8%。具体的数据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民和站年径流量1950~2000年变化特征

表3 民和站1950~2000年平均径流量年内分配

2.2 泥沙特性

2.2.1 年际变化

在1961年中,其最大的输沙量为5640万吨,而1991年中的最小输沙量为345万吨,一般情况下,每年输沙量的最大与最小值相差为16.3倍。民和站每年输沙量最大与最小和每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所出现的时间是相一致的。民和站历年来平均输沙量的主要特征如表4所示:

表4 民和站输沙量1950~2000年变化特征

2.2.2 年内变化

湟水水域每年中各个月份的含沙量具有不均匀性,其中,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通常为6—9月,具体的民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年内分配如表5所示:

表5 民和站1950~2000年输沙量平均年内分配

3 流域泥沙主要来源及水土流失区域

如下表6所示,表中重点对湟水民和站以及湟水西宁站的沙水比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所取的年份为1950年到2000年之间,而根据实际的资料记载,对于湟水青海省境内所控制的民和站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7.25亿平方米,相应的湟水青海省民和站的平均输沙量为1780万吨,在对湟水青海省民和站内1950到2000年间含沙量的记载中,其平均含沙量占到总含沙量的,而湟水青海省民和站的年平均输沙量为1150。而湟水西宁站的平均径流量为11.5亿平方千米,平均输沙量为343万吨,对于西宁站来说,其历年来的平均含沙量为3.46kg/m3。具体的如表6所示:

表6 1950~2000年湟水西宁、民和站及区间水沙量组成

水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就是在湟水西宁—民和站地段,此期间的输沙量一般为左右,是湟水西宁站以上输沙模数的4.3——5.6倍。根据不同的土地地形相对与西宁——民和站的浅山区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其中,输沙模数高达,像松树沟、巴州沟、双塔沟等都属于强度侵蚀区。

4 结语

综上所述,湟水的泥沙的含沙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到全年输沙量的91.5%,作为西宁地区主要的泥沙来源,有79.2%是来自西宁,其中,有61.7%的水量是来自西宁的上游地区。而湟水的水土流失区也是在西宁以下的浅山区。因为湟水输沙量的不断减少,导致了湟水流域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对于湟水两岸浅山区水土的保持和生态的建设来说非常重要。想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大管理淘金采砂,严禁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对淤地坝的建设具有防洪减灾、固沟拦泥、减少入湟泥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田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从整体上解决湟水流域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1]海省水利志编委会.青海河流[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145-146.

[2]李万寿,高永福.湟水流域水土流失危害及其成因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1999,17(6):44-47.

猜你喜欢
湟水输沙量含沙量
光电式含沙量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及结果评定
湟水流域洪水演变特征分析
0.6 H 层含沙量与垂线平均含沙量代表性探讨
20世纪中期以来不同时段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祖厉河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固化剂对提高黄土边坡坡面抗冲刷性的试验研究
青藏高原上的隐秘江南
湟水谷地世界屋脊上的隐秘诗意
湟水谷地名不见经传的繁荣之地
韩江干流潮安站泥沙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