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2013-10-18 07:41梁勇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师生新课程学科

梁勇

2011版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出了最新的规划,强调了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导学生识记相关历史知识,更要在历史知识的徜徉中悟出一定的心得体会,进而推进当前的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与能力,更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与创新精神。鉴于此,传统意义中的课堂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观念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构成,既要突破“教师中心论”的束缚,也要突破“学生中心论”的偏执。重建师生关系,强化人际互动、改变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新课程所体现的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与欲望,带领他们能够对于历史事件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譬如,笔者在讲授国共10年对峙的时候,就结合历史上的地道战、地雷战、血战台儿庄、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役提出了一个问题:“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谁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这个问题一出,立刻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滔滔不绝的合作讨论当中,对于具体问题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深化了他们的历史素养。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我们总是将师生合作的范畴定位在师生问答当中,其实,师生合作的范畴还很广泛,包括师生一起进行辩论、演讲、笔谈、角色互换等形式。譬如,笔者在讲授洋务运动的时候,就参与到学生的一场辩论当中,展开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还是“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反动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当中去,通过不断地查询资料,推陈出新,真的开阔了教师自身的视野,拓展了教师的自身能力,学生的某些见解与想法的确促使我进入到了一种沉思当中,启迪自己要全面转变自身的角色认知。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理念的改革对于教学改革的作用在于基础指导,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则在于教学方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教的方法必须依据学的方法,而学的方法又必须依据做的方法,同时根据“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指导思想,这三者又要与生活相结合,在社会中得到充分的延展。那么,什么是“做”的方法呢?具体到改革上就要落实到实践二字。然而历史学科是一个没有动手环节的文科性学科,其实践环节就必然与传统意识中理科学科的方法有所不同。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有方法单一、僵化的问题,只以教材为本,忽略了与历史的创造者——学生相联系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基础上,通过布置课前、课中、课后三种个性化学习任务的手段来实现历史学科的“生活化”。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本节课涉及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同时达到预习的目的;在课中,由于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减少一定的史实教学,增添一些“以史为鉴”的相关讨论环节,达到古今结合的目的;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自身有关的延展性作业,比如家族史与大历史的结合。

三、打破对教材的迷信

我们目前使用的历史教材虽然变革的力度有较大的提高,但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习惯下一个相对单一的结论。这只会导致学生思维的闭锁,不利于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怎么办呢?只有从观念上打破教材的迷信,才是根本出路。为此,我请学生自由交流心中的历史偶像,限定偶像生活年代距今约50年以上者。然后启发学生:历史是否会在你渴望见到他们的时刻出现?再请同学设想改变某一历史事件的结果,然后启发学生:历史事件是否如我们所愿发生变化?从而,学生们意识到历史的不可复制、不能重演的重要客观性特点。同时启发学生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总之,新的时代与教育形势下,我们任何学科的授课教师都必须与时俱进,在深化课程改革层面作出自己的努力。当然,仅仅在理论层面进行观念与模式的钻研还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将平时的理论研究所得付诸于具体的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师生新课程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