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的鉴别与应用

2013-10-19 04:42苏桂云郭红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白豆蔻黄白色肉豆蔻

□文 苏桂云 郭红星

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分原豆蔻和印尼白蔻。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

豆蔻的植物形态

豆蔻,多年生草本,株高1.5~3m,叶柄长1.5~2cm;叶片狭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无毛;叶舌外被粗毛,花序从根茎上长出,总苞片膜质或纸质,椭圆形;花萼管状,先端有不规则3钝齿,花冠裂片3,白色;雄蕊1,花药椭圆形;子房卵圆形,下位。蒴果近圆形。花期4~5月,果期7~8月。

豆蔻的性状特征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度尼西亚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豆蔻饮片

以“豆蔻”为名的中药有四味,即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四药均富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性温而作用于中焦。因其名称相近,功用类同,临床应用大致相同。

豆蔻:又名白豆蔻、原豆蔻、白蔻仁,始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湿阻气滞或脾胃虚寒之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草豆蔻:始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本品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0.5~2.7cm。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燥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脘腹胀满冷痛、呕逆、不思饮食等症。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1.2cm,直径0.5~0.7cm。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易破碎。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辣。

性味辛温,归脾肺经。有散寒燥湿,醒脾消食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仁。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药理研究表明,豆蔻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消除胃肠积气,芳香健胃,并能止呕,为临床常用的助消化药物。

豆蔻的临床应用

豆蔻应用于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用于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应用于治疗胃寒呕恶,常与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

猜你喜欢
白豆蔻黄白色肉豆蔻
豆蔻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白豆蔻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牛膝
泽泻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肉豆蔻-8散中5种成分
酒后难受,煎砂仁白豆蔻
豆蔻:温养脏腑,祛除湿邪
月出
气相色谱法测定肉豆蔻-8散中的丁香酚的含量
肉豆蔻挥发油抑菌及抗花生油氧化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