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层次理论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理论要素研究

2013-10-24 10:05段娟娟李荣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俱乐部职业体育

易 芳,段娟娟,李荣日

基于文化层次理论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理论要素研究

易 芳1,段娟娟2,李荣日2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运用系统科学思想,结合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理论,详尽探讨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概念内涵及文化层次要素构成: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架构再造、管理系统再造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三个要素基本涵盖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层次的方方面面,并充分体现了职业体育俱乐部这一特殊企业的独特意蕴。

文化;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

1992年足球运动的改革率先引领了我国体育职业化的浪潮。90年代后期其他项目(篮球、乒乓球等)也纷纷走向职业化之路。历经二十几年的风雨改革,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可谓充满荆棘与艰辛。冯少兵、李荣日[1]指出,我国职业足球在经历了1992—1993的酝酿期和1994-1995的起步期之后,仍面临一系列危险因素:联赛质量下降,球市低迷;俱乐部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等。究其原因,发现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作为职业体育的基石和架构,存在诸多不良因素,如行政色彩深厚不利于俱乐部的市场化运作[2-3]等。这些不良因素不仅为俱乐部组织自身建设埋下安全隐患,更有可能使俱乐部的发展陷入困境与迷茫之中。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灵魂,同样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产生无形的、巨大的能量辐射和影响。刘光明[4]指出:组织的效率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因此,笔者通过探讨文化层次理论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要素构成,旨在揭示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的发展机理,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乃至我国整个职业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概念内涵

对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概念,学者王林[5]、赵豫[6]等从不同视度进行阐释,并且在某些方面获得共识:(1)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类特殊企业,拥有企业的特征属性;(2)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对象为某一高水平的运动项目或竞赛;(3)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最终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笔者认为职业体育俱乐部是指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具备法定条件,以营利为目的,以生产或经营某一高水平运动项目和开发与运动项目相关的训练竞赛及其附属产品为对象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关于“企业组织”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马克斯·韦伯[7]、郑海航[8]等从自己的研究角度给出操作性定义。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也存在普遍共性:企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获取最大利润,由众多人和物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关系组合而成的动态、开放的经济组织系统。

再造是一种由来己久的管理哲学,西方的再造理论是当今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再造”的概念,可以简单解释为重组、革新等。20世纪初,法约尔把“再造”定义为“为实现特定目标而使既有资源最优化的活动”[9]。笔者认为“再造”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设计原理,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某一事物或对象旧有的内容要素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和创造的实践活动。

通过以上探讨与分析,笔者认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是指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提高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的有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使其尽可能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而应用相关理论,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的诸要素构成进行重新审视和优化整合,不断进行改造、革新、优化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 文化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

2.1 文化与组织文化

近些年,“文化”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研究领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文化”内涵特征如下:(1)文化是一个复杂有机整体,是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总和;(2)文化对人类社会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维护功能;(3)总体而言,文化结构层次包括“三层次说”[10]及“四层次说”[11]。笔者以文化“四层次说”(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为基调,从而展开一系列相关探讨与分析。

对于“组织文化”的内涵阐述,诸多学者已进行过详细探讨。综合分析后,发现虽然诸多学者从文化角度对组织文化进行了分析和定义,但是他们只注重和考虑了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却忽略了外层的物质文化。尹波等[12]指出组织文化是不可见的,但依然可以通过组织“外显物”来认识、管理和变革组织文化,一语道出深层精神文化和外层物质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深层精神文化的形成乃是外层物质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层层推进、演变的结果。而对于“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目前诸多学者具体有“二层次说”(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三层次说”(物化、制度和观念文化)和“四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和综合文化),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2.2 文化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

首先,广义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文化与组织文化的层次划分是一样的,即包括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文化,它们与文化层次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图1);其次,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存在必然且十分紧密的联系。组织在这里是一个静态的、相对狭义的名词,因此,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是由人为的、物化的各种物质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确切地说,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处于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文化或文化层面的物质层面。李荣善[13]指出,物质文化系统表现为人的物质生产和物质创造活动。因此,这里所提到的物质是区别于人类所利用和改造的自然物,它是人类思想与所作用的自然物共同产生的人类产品,其目的是满足人类需求。具体到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的物质文化,则包括俱乐部组织目标、俱乐部经营内容等一系列人为的物质内容要素。

图1 文化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文化的构层级对照图

3 文化层次下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要素构成

关于文化层次下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要素构成,主要从“文化”、“组织文化”、“企业组织”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四个方面入手,同时结合诸多学者(巴纳德、卡斯特、罗森茨韦克、郑海航[14])的研究,认为文化层次下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包括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架构再造、管理系统再造和业务流程再造(表1)。

3.1 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架构再造要素构成

3.1.1 职业体育俱乐部宏观组织体系再造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宏观组织形式上已经逐渐由早期的个人制、合伙制发展到今天的股份制,并逐渐形成产权公众化、组织实体化、管理专业化及经营市场化的格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企业模式改革方面存在“有名无实”的不良状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大多数以“合资、独资、股份制”申报成立,但在具体经营管理中却往往是由政府与企业共同联合管理的,而这两个利益非共同体必然给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造成诸多困扰,从而使俱乐部无法顺畅运行。因此,应尽快消除政府意志对俱乐部的控制和影响,使俱乐部完全步入市场法则下的运营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职业体育发展的巨大障碍。

3.1.2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部门划分再造 部门划分反映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活动的分工和安排。一般来说,俱乐部的部门划分形式多种多样(如按产品类型、顾客分类等划分)。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俱乐部组织部门划分需要注意几点:第一,遵循精简性、目标性、弹性、平衡性、督查与执行部门分立等原则[15];第二,俱乐部部门划分要参照一般企业部门设置,同时在借鉴国外成功职业体育俱乐部部门设置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和产品特征。鉴于此,将职业体育俱乐部部门划分为财务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销售部和青少年基地部(表1),以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部门的完善提供理论借鉴。

3.2 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系统再造要素构成

3.2.1 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再造 目前我国职业体育已经形成了由职业体育管理部门为行政主体、职业体育俱乐部为参与主体的基本格局(图2)。国家体育管理项目中心和中国体育项目协会作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直接管理机构,实际上是一种“官员一套班子,分挂两块牌子”的混合机构,是集政府、企业、社会于一体的一种特殊机构。这一利益非共同体机构不利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长期发展。并且在任务分工合作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已经牢牢掌握电视转播、广告、商业赞助三大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经济来源。这种由政府意志和市场运动模式共同组合的畸形管理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市场发展,急需进一步深化演变和改革。组织的重要保障。再次,卓越领导工作能够为俱乐部注入巨大的能量。1949成立的美国NBA联盟最初并非一帆风顺,1984年大卫·斯特恩成为第四任总裁之后,以其杰出的领导能力,与执行副总裁里克·韦尔特一起打造了NBA帝国[16]。最后,控制职能是指对俱乐部各种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及对出现的偏差及时调整,以保证俱乐部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表1 文化层次下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要素构成一览表

图2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

3.2.2 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职能再造 对于管理的职能,国内外有多种划分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职能说”、“五职能说”和“七职能说”。综合诸多学者观点,将俱乐部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职能。计划工作是第一职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能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与一系列周全而详细的计划工作是分不开的。其次,组织职能是根本职能。有效的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更是维护俱乐部

图3 管理控制信息反馈图

3.3 职业体育俱乐部业务流程再造要素构成

3.3.1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门票销售和运动员转会业务流程再造 第一,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中,门票是俱乐部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占收入的45%~50%。究其原因,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和完善的营销策略无疑是魅力之所在。在我国,门票收入并不是俱乐部的重要经济来源。这反映了我国俱乐部在体育竞赛水平上与国外存在巨大差距,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俱乐部在门票营销策略方面缺乏完善的方案设计和流程。第二,目前,球员的转会,尤其是球星的转会,已经成为能够影响俱乐部经济效益起伏的重要因素。如众所周知的NBA前球星乔丹,不仅让芝加哥公牛队威震球坛,还带动了整个NBA的成功,被芝加哥市长誉为一年可左右上百亿美元收入的大人物[17]。我国运动员转会难依旧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究其原因,职业运动员特殊的背景和管理体系、球员后备力量培育的严重不足,决定了我国难以形成成熟的球员转会市场。

3.3.2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转播权开发业务流程再造 在国外,各职业体育俱乐部电视转播权的开发经营较早,并且早已通过多种营销方式将电视转播权进行销售,为俱乐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在我国,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才正式开启了我国大型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商业开发时代。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电视转播权经营开发仍不太理想。因此,转变电视转播权经营理念、建立基于市场化运作的电视转播营销战略,是我国俱乐部改革的重点;同时其他媒体转播权,如广播、网络转播权等也应该日益成长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重要经济收入之一。因此,面对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不断冲击,如何把握这一巨大商机,如何将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具体的营销方案,不断拓宽俱乐部的经济来源,同样也是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3.3.3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广告和赞助经营流程再造 在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在广告和赞助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功,而广告和赞助也是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两大经济来源,同时它们又使企业和俱乐部达到双赢效果,因此成为企业竞相角逐的一块“甜品”。耐克公司借NBA球队、球员做形象广告,每年支出超过1亿美元。当然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回报也令耐克老板喜不自禁[18]。我国在广告和赞助的商业价值开发方面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济收益。我国俱乐部的赞助商比较单一,一般俱乐部会被某一个集团企业购得整个股权(如广州恒大),因此该集团会顺理成章地变为赞助商。第二,虽然广告经营方面种类繁多,但我国俱乐部对球衣产品的开发,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赞助,而球衣广告的开发力度明显不够。

3.3.4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球迷产品经营流程和其他商业价值开发流程再造 球迷是职业体育俱乐部最忠实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是俱乐部一系列无形资产开发的源动力。俱乐部主场观众上座率则是反映球迷市场开发价值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球迷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但开发前景较好。我国足球实施职业化以来,足球联赛单场观众平均数量大约在二万人左右,然而其中不乏黑马的出现。2012中超联赛中,广州恒大职业足球俱乐部单场观众数量平均达四万人左右。同时,国外成功经验为我国俱乐部其他商业价值开发提供了重要借鉴。随着职业体育俱乐部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推广,我国俱乐部其他商业价值(如小纪念品等)的开发力度也应该逐渐加大。

4 小结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为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机遇和支持。然而,面对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自身的各种弊端,如何运用强大的文化系统来完善俱乐部组织的构成要素,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结合文化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理论,详尽探讨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再造概念内涵及文化层次下的要素构成,力争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冯少兵,李荣日.职业足球俱乐部形象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62-66.

[2]马志和.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研究现状综述[J].山西体育科技,2002,22(1):1-4.

[3]吕 杰,朱 尚.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85-488.

[4]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63.

[5]王 林.中外体育俱乐部的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1.

[6]赵 豫.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公司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5):3-5.

[7]Max Weber.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1947:145-146.

[8]郑海航.企业组织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12.

[9]苏燕平.我国企业文化再造的内容、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西南石油学院,2003:22.

[10]沙 因.公司文化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32.

[1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81.

[12]尹 波,刘明理,鲁若愚.组织文化创新理论框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4):31-32.

[13]李荣善.文化学引论[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248.

[14]郑海航.企业组织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8.

[15]杨文士,焦叔斌,张 雁,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1-142.

[16]骆秉全.浅议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经营发展及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60-62.

[17]梁香青.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球星运营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4):33-34.

[18]李开元,赵鲁南.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及市场开发状况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0):14-15.

Elements of Organization Re-Engineering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 based on Cultural Level Theory

YI Fang1,DUAN Juanjuan2,LI Rongri2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nstitute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Zhejiang,China)

Through System Science Thought,and combining with Culture Theory,Organization Culture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the authors theoretically discuss the meaning of the organization re-engineering of the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 and its elements based on the cultural level theory,which contains three elements: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reengineering,management system re-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From the point of culture,the three elements covers all aspects of the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 organization,and fully embodies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 unique meaning as a special enterprise and special organization.

culture;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organization;re-engineering

G80-053

A

1004-0560(2013)03-0016-04

2013-01-28;

2013-03-09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6BTY001);广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易 芳(1978-),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和休闲体育。

李荣日(1966-),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郭长寿

猜你喜欢
俱乐部职业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我们的“体育梦”
五花八门的职业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