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2013-10-26 06:29陆为民
吉林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徐氏胃脘疏肝

王 露,陆为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徐氏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王 露,陆为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目的:观察徐氏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给予徐氏疏肝和胃汤(柴胡、枳壳、白芍、香附等),对照组30例予胃乐宁片,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氏疏肝和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徐氏疏肝和胃汤;徐景藩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为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病程较长,迁延不愈。CAG伴中、重化生和异型增生,被认为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2-3]。其临床多表现为胃脘胀满、隐痛,嗳气,食欲减退,胃脘灼热不适,或进食后胃脘胀满、隐痛加重等。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质量减轻等全身症状。徐景藩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学贯中西,精于医道,尤擅脾胃论治,在治疗CAG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以徐老经验方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CAG肝胃不和证,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肝胃不和型CAG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男女之比1∶1.72,年龄最大65岁,最小26岁,平均(45.18±14.36)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男女之比1∶1.3,年龄最大65岁,最小19岁,平均(48.81±14.06)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年上海)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4],胃镜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徐景藩教授3型辨证标准[5]及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6],主症:胃脘胀满;胃脘疼痛;次症:嗳气反酸,嘈杂,口干口苦,纳差,脉弦,胁肋胀痛,与情志因素关系较为显著,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带弦。其中主症具备,次症具备2项以上(舌脉必备)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理诊断疑有恶变可能者;合并有心、脑、肾、肝、肺等严重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炙柴胡6g(或苏梗10g),炒枳壳10g,炒白芍15g,制香附10g,佛手10g,橘皮络各6g,广郁金10g,炙鸡内金10g,甘草3g,川芎10g,莪术10g。每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煎200mL,早晚饭后2h服。加减:如胃气上逆,嗳逆泛恶,酌加法半夏、公丁香、柿蒂、代赭石、刀豆壳等和胃降逆。若兼咽中不适、胸膺隐痛,可配加木蝴蝶、八月札。情志不畅,加合欢花、香附。脘痛、胁痛较著,加延胡索、川楝子。气滞久而化热,胃脘有灼热感、口干、泛酸,舌质微红者,可酌加牡丹皮、栀子、贝母、黄芩、蒲公英或左金丸等清泄肝胃郁热。

1.4.2 对照组 胃乐宁片,每次4片,每日3次,饭后30min口服。

2组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嘱忌食腌制、烧烤、油炸食品,不饮浓茶及影响临床治疗的药物。

1.5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采用计分方法对临床主要症状(胃痛、痞胀、食欲减退、嗳气泛酸、嘈杂、神疲乏力等)进行计分。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制定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证候积分计算采用尼莫地平法。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胃痞”“胃痛”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忧思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久病入络,脾胃虚弱等,病机有虚实错杂、本虚标实的特点,其发病与肝密切相关[7]。脾胃同居中焦,与肝胆相邻,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胃为阳明之腑,喜润恶燥,多气多血,主受纳,肝属木,胃属土,土得木而达,木赖土而荣。若患者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久则戕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不力,以致胃不能受纳、腐熟水谷,脾不能运化、转输精微,生化乏源,气血俱虚,胃体失养,而渐致胃黏膜腺体萎缩。《临证指南·木乘土》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而肝气久郁,化热化火,气机不畅,气病及血,则可兼有血瘀,肝胃郁热日久,则损伤胃之阴津。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家庭和社会负担重,对物质享受和精神欲望需求高,直接影响人的七情六欲。情志不舒,谋虑不遂,则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易横逆犯胃,至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因此治疗上必须重视调肝之法。肝之病犯胃,每以气郁为先,气郁为主,故疏肝和胃药中多以辛散调气为主,《内经》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柴胡入肝胆、主升散、主疏肝,为“胃肠之要药”;苏梗微辛微温,温而不燥,其气芳香,且“梗能主中”,善主中焦脾胃。脘痛及胁,口苦、胃痛而兼少阳不和者宜用柴胡,疼痛局限于胃脘,未及两胁,喜暖畏寒者宜用苏梗,为方中君药。香附、郁金等疏肝行气,助君药散结疏郁,白芍养血、柔肝止痛,与甘草相配伍,酸甘相合,可缓急止痛。枳壳、佛手、陈皮理气和胃、消痞止痛,川芎、莪术活血化瘀,橘皮络理气通络,鸡内金健胃消食助运,甘草和中,益气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得肝郁得以舒展,脾气得以健运,胃气得以和降,瘀血得以通畅则胃病自除。徐老点拨用药法度,如嗳逆泛恶,胃气上犯者,酌加半夏、丁香、柿蒂、煅代赭石、刀豆壳等以和胃降逆;若情志不畅、郁闷难耐者,加合欢花、香附畅调情志;脘痛、胁痛较著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更有胃部灼热、口干、泛酸,气郁化热,可酌加牡丹皮、栀子、贝母、黄芩、蒲公英等,以清肝泄热。诸药配伍,辅以加减法更使本方切合病机,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持久。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2-394.

[2]滕忠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109-110.

[3]赵博辉,唐德才.枳术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29(6):538-539.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年上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1):55-62.

[5]徐景藩.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2.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6-129.

[7]庞竹怡,陆为民.调肝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运用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69-71.

R573.32

A

1003-5699(2013)06-0590-02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BE2009614-1)。

王 露(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医脾胃病学。

*[通信作者] 陆为民,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E-mail:wmlu@163.com。

2013-03-28)

猜你喜欢
徐氏胃脘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会跳的骷髅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会跳的骷髅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