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网络词语之“马桥词典”

2013-10-26 03:42侯洁
参花(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网虫马桥宋丹丹

◎侯洁

(长春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吉林 长春 130000)

用一种比较大众的、较为轻松活泼的途径来整理一些现代网络词语,于是想到了这样一部小说。20世纪80年代文学“寻根”的主要倡导者、“知青作家”韩少功在1996年《小说界》上发表的《马桥词典》,编辑了湖南省汨罗县一个名叫马桥的村落所常用的词语,共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对于这些“在特定的事实情境里度过或长或短的生命”的词语,作者反复端详和揣度,发现了隐藏在这些词语后面的故事。以此为引子,作者讲述了马桥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让读者看到了马桥的历史和人物以及属于马桥人的生活。这一百一十五个马桥人的词语,部分举例如下:马桥弓、乡气、放锅、月口、马疤子、荆界瓜、军头蚊、道学、发歌、豺猛子、夷边、格、九袋、放转生、背钉、三秒、朱牙土、马同意、话伤、压字、颜茶、觉觉佬、归元等只有马桥人才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像《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那样单一地使用说明,而是充分运用了语言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来逐一解释词条,手法新颖独特,并且效果清楚明了。如:

一、“发歌”

如果看见马桥的男人三两相聚,蹲在地头墙角,或者坐在火塘边,习惯性地一手托腮或者掩嘴,就可以知道他们正在唱歌。他们的唱歌有一种密谋的模样,不仅声音小,而且大都避开外人的耳目,在偏僻的地方进行。对于他们来说,唱歌与其说是一种当众表演,不如说更像小圈子里的博弈。我原来以为这是害怕来自政府禁止和政治批判,后来知道,他们在“文革”以前很多年,就有了这种鬼鬼祟祟的歌风。马桥人唱歌也叫盘歌,也叫发歌,与开会的“发言”、牌桌上的“发牌”,大概有类似的性质。

二、“豺猛子”

天子岭的一层层折皱里,藏着一个小村寨,叫岔子弓,去那里要经过一条小溪。水不深,上面有一些岩头可以让人落脚,三步两跳就过去了。岩头通常披挂香苔,卧在水草丛没有什么特别。我好几次经过那里,去岔子弓刷写毛主席语录或者挑禾种。有一次,同行的人问我,上次过水溪的时候发现什么不同的情况没有。我想了想说没有。他说,你再想想。我再想了想,还是说没有。他说你记不记得水里面有一块长长的大岩头?我记不起来了,在他的一再提醒下,才依稀有一点印象。上一次过溪,大概在水流中部靠水柳丛那边,好像是有一块长形的岩头,我在上面落过脚。同行人笑了,他说那根本不是岩头。上次发大水,几个放牛娃崽在岭上看见,那块长形岩头打了一个挺,在溪里搅起一团混水,顺着大水游到下面去了。原来是个活物。豺猛子,就是豺鱼,也叫豺聋子。马桥人说,这种鱼吃鱼,不吃草,性子最凶,有时候也最憨实,让人踩了个把月动也不动。

以上几例是作者在小说《马桥词典》中解释词条的原文,本文借用这种风格试着来解释一下存在于网络中的热词,体现时代文化和特色。

三、“上网”

“网”指“互联网”,是一种公共信息的载体,这种大众传媒比以往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操作电子计算机进入互联网,在网上进行信息检索,或查询等。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信息,这些内容包罗万象,所有关于人类的历史和知识全在其中,举不胜举。因为互联网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覆盖全球,当下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大家可以做到不与人沟通,但时时刻刻都在与互联网打交道,在互联网上面工作,学习和娱乐。这个习惯就叫“上网”。2000年,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里有这样一段关于“上网”的对话,来反映网络已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之一。宋丹丹:“你就在家整个网,上网呗。”赵本山:“我多少年不打鱼了,还哪有网啊?扔多少年了。”宋丹丹:“我说的是电脑上网。”赵本山:“我明白了,那是因特网(互联网),可以网上聊天。”当时演到这里,台下笑声不断,因为“网”这个词已经有了更丰富的意思。目前经常“上网”的时代又产生了“网虫”。所谓“网虫”,表示他们的生活除了上网就没有别的内容了,还有一个时髦的解释“网上冲浪者”,这跟传统的意思有非常大的距离。晚清诗人陈宝琛有一组四首《落花诗》,其中一首有一句:“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这里的“网”是蜘蛛网,古人说:“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那么“网虫”是指,多情的蜘蛛网不仅接住了落花的花瓣,在它的网里接住的还有苍蝇、蚊子和死去的小虫子。

四、“囧”

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囧”读“窘”,本意是“光明”的意思。然而在网上被赋予了另外一个意思。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代表两道下垂的眉毛,下面的“口”好像是“张口结舌”又好像“结结巴巴”的样子,有这样丰富表情的汉字于是就被网上顺理成章地解释为悲伤、无奈、窘迫或非常尴尬的心情。2010年的电影《人在囧途》,由徐峥扮演的玩具厂老板李成功春节将近,回老家长沙过年。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的让他好笑、惊叹、气愤、无奈、慌张、纠结、无语甚至是痛苦,本来是几个小时的路程,却整整走了两天,最后狼狈到家,身心得以觉悟。电影《人在囧途》极好地诠释了人“囧”的境地和心情,所以那一年收到了理想的票房率。2012年底又一部与“囧”有关的贺岁片电影《泰囧》,依然票房火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功于人们对“囧”字的特别关注。“囧”的心情普天下中国老百姓都尝到过它的滋味,通过他人身上的遭遇,对比自己的切身体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五、“凤凰男”

意思是“山窝里飞出个金凤凰”,全称水晶凤凰精英男。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跳出山窝窝的农村小伙子。他们进入大城市并娶了城里条件非常好的女孩(孔雀女)。这样的男生在古代有之,只不过是现在网上流行起来而已。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飒飒东风细雨来”一首中有一句“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就描述了一个故事,话说晋朝高官贾充,他的幕僚中有一个叫韩寿的年轻人,长得非常漂亮。一次贾充的女儿偶然地从门帘中窥见到韩寿的风采,立即就喜欢上他了,并私下把贾充的心爱之物赠与了韩寿。后来贾充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女儿,反而把女儿就嫁给了韩寿。按照现在网上的说法,韩寿就是那个时候的“凤凰男”。但是由于农村与城市的差异,“凤凰男”们的新生活暴露出一个典型问题,因为男女双方不同的出身背景和经历,导致他们婚后的感情遭遇到一串串矛盾和冲突,困扰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不少关于这个话题的电视剧作品,如《新结婚时代》、《双面胶》、《婆婆来了》、《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她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印记。在当今网络时代,产生出的新词语一方面来自于网上,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现实中的生活,有些词语已经被编入到了《新华字典》中。那么随着人类不断向前的脚步,将来又会有一大批代表时代特色的新词语涌现出来,同时也应有一些词语,伴随着那个特定时代的过去而逐渐消亡。

[1]韩少功《马桥词典》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猜你喜欢
网虫马桥宋丹丹
河南马桥北马庄矿区二2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带性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马桥地区找矿远景分析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参加综艺引争议 宋丹丹的困局
宋丹丹:耀眼的不仅于荧幕
网虫股份的市值逆袭
只是赢了自己
从《马桥词典》看民间对词语的二次阐释和误读
解读《马桥词典》中“词条”蕴含的儒家文化
黄宏缘何感动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