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美——从文学功用角度看发乎情止乎礼

2013-10-26 03:42付一冰
参花(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功用杜甫

◎付一冰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艺术价值的美,也要有思想价值的美。古往今来,妙笔生花的人不计其数,但能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是那些不仅形式美、辞藻美,而且内容美、思想美,宣扬了人类所公认的某些普世价值的作品。从艺术性方面来看,“发乎情止乎礼”要求诗歌含蓄内敛,通过委婉巧妙的方式来抒情言志,提高了文学的艺术水平;但是从社会功用来看,很多人认为“发乎情止乎礼”过于强调文学与政治的联系,扼杀了文学的创造性;但是这种指责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抹杀了“发乎情止乎礼”积极的社会功用,必须为其正名。

“发乎情止乎礼”的对象,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发乎情”强调诗歌的本质,而“止乎礼”说明诗歌与社会的关系,换言之,诗歌产生于作者表达情感的强烈欲望,但是在其表达过程中,必须承担蕴含思想之美的作用,“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这种理解下,“礼”是基本内涵一直是人类所公认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伦理道德标准。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在贵乎情真的同时,也必须自觉不自觉地去倡导一种积极普世的伦理道德标准。在对定义有了基本认识之后,接下来我会进一步阐述:1.为什么文学作品需要思想美;2.为什么思想美需要“发乎情止乎礼”;3.“发乎情止乎礼”的文学思想具有怎样的美。

一、“音由心生,感物而动”

“音由心生,感物而动”是《礼记·乐记》的观点,它阐发了音乐的产生和本质。“心”是人们思想情感方面的主观内心,而“物”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文学作品是作者内心情感激荡、不可抑制的产物,所以文学作品贵在“发乎情”,但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又是对物的反映,“它又反过来对人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巨大的教育、感染作用”。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美,以期达到改造人们的心灵的作用。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只有杜甫从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公认的“诗圣”,这是杜甫诗歌的特点决定的,“沉郁顿挫”四字是他的作品风格。他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郭沫若先生称赞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正是因为杜甫的诗歌融真挚的爱国之情、高尚的理想情操于诗词之中,具有高度的思想美,符合“发乎情而又止乎礼”的文艺规范,所以,诗圣只有杜甫,杜甫就是诗圣。

二、“致乐治心,寓礼于乐”

在论述了文学作品为什么需要思想美之后,“致乐治心,寓礼于乐”这个观点其实继续论述了“为什么思想美需要‘发乎情止乎礼’”。“礼”是一种伦理道德标准,然而,如何宣扬倡导“礼”却是一门学问。“致乐治心”是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感染人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要“寓礼于乐”,从而让思想美融入到文学美中。

在秦朝,能代表秦代文学成就的文学作品多是那些对秦始皇歌功颂德的文章,这是源于“秦始皇对于能满足政治制度的需要及个人欲望的文学艺术恣意提倡”。人们可能因此质疑,认为“发乎情止乎礼”让文学沦为王权的附庸,但是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刻石之文产生的根源是对王权的奉承,它不符合儒家文艺学的第一原则:“发乎情”。这样的诗乐文章既没有发乎内心真实的情感也没有包含“礼”,所以它缺少思想之美。因此,我们要承认诗与礼的关系,二者通过配合,产生文学作品的思想之美,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讽喻谲谏”和“移风易俗”

在论证了为什么文学作品需要思想美和为什么思想美的文学作品需要“发乎情止乎礼”之后,“讽喻谲谏”和“移风易俗”其实回答了第三个问题——“发乎情止乎礼”的文学思想具有怎样的美

第一个是“讽喻谲谏”——“发乎情止乎礼”要求作者通过“讽喻谲谏”的方式劝谏君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经典名篇,一个“讽”字表现了邹忌纳谏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讽谏的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委婉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讽喻谲谏”把含蓄的艺术效果和深蕴的思想之美结合起来,可谓是不逆耳的忠言、不苦口的良药。

第二个是“移风易俗”——“发乎情止乎礼”主张通过礼乐来节制个人欲望,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起到“移风易俗”的巨大社会作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裴多菲的名篇《论自由》,这首诗短小简单,但却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它何以产生如此魅力?不外乎是其精神点醒了当时人们内心的黑暗与迷茫,产生了广泛的共鸣。

通过以上论述,“发乎情止乎礼”积极的社会功用不言而喻。我们只有更为全面地去看待“发乎情止乎礼”,正视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才能更好地用它来指导和批评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让古老的中国文论思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功用杜甫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杜甫改诗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风药之功用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