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的悲剧意味

2013-10-26 03:42宋艳双
参花(下) 2013年3期
关键词:鲁侍萍易卜生周萍

◎宋艳双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湖北 武汉 130000)

《雷雨》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悲剧。在一天的时间里三死两疯,局面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细细观照之下,这种结局收场也是情理之中。

曹禺自己在《〈雷雨〉序》中就提到,“我是我自己——一个渺小的自己:我不能窥探这些大师们的艰深,犹如黑夜的甲虫想不来白昼的明朗,在过去的十几年,固然也读过几本戏,演过几次戏,但尽管我用尽了力量来思索,我追忆不出哪一点是在故意模拟谁。”虽然曹禺自己说没有明确地借鉴哪位大师的著作,但是世界著名戏剧大师的作品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曹禺的创作了。尽管曹禺并不愿承认这一点,但是,每一部经典作品的问世总不是平白无故的,这必然是经过作家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精华。我们可以从曹禺的《雷雨》中看到易卜生、莎士比亚、古希腊戏剧的影子。本文也将从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三个方面来浅析《雷雨》的悲剧意味。

一、社会悲剧

社会问题剧最早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克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有十几部,著名的五大社会问题剧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青年同盟》等,他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它的特征是:提出某个社会问题,剖析某个社会问题,最后是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剧中,人物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

十九世纪的挪威矛盾重重,而这些矛盾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矛盾涉及政治、婚姻、宗教、法律、道德的诸多方面,易卜生的戏剧正是基于此种社会现实之上的,剧作内容都是人们所熟知、所关心的问题。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戏剧人物就现实问题以平等公开的观点进行了讨论,讨论过后留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显然《雷雨》就有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子。周公馆是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周朴园是伪善的大资本家,靠着丧尽天良的手段发了“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哈尔滨淹死两百多个小工,从他们身上捞取保险金。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手段,在上个世纪的旧中国,不知有多少个周朴园,也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工人死于这种蓄意的谋杀。周公馆的财富之路是旧中国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所以反映大家族罪恶的一面确实是揭露社会问题的《雷雨》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

之所以说《雷雨》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因为剧中每一个人物的悲剧命运都根源于人物所处的社会。三十年前“门当户对”的封建思想观念逼迫周朴园对梅侍萍始乱终弃,使梅侍萍投河自尽,虽没有死成,但是后来辗转嫁人,一生都不如意。而周朴园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也是出于他自身所在的阶级的束缚,从而屈从了封建势力。而周萍也不敢与周围的封建势力为敌,对繁漪的爱选择了逃避。

二、性格悲剧

性格悲剧特指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一种悲剧。多写某贵人陷入困境,后其性格某弱点或偏见被揭示,此为悲剧基本契机。悲剧主人公行动关系本人和整个民族命运,处尖锐斗争中心,有巨大道德勇气,体现文艺复兴巨人性格及诗人理想。结局一般彻底毁灭。代表剧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剧中由于人物的性格缺陷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的发生。

在《雷雨》中,剧中人物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鲁侍萍和周萍都是不抗争的棋子,任人任社会的摆布。鲁侍萍逆来顺受,都是从来都没有主动地把握过自己的人生,她的每一步都是自身被动接受事情发展的结果。面对封建势力强大的周家人,把她赶出家门,她的选择是投河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未遂又辗转嫁人,成了真正的“底下人”。鲁侍萍从来都没有过一丝的抗争呐喊的想法,面对不幸的遭遇,她选择的是逃避,她发誓永远不再见周家的人,即使最后,周萍和四凤兄妹乱伦,她也选择放他们两个人走。

而周萍性格前后的矛盾,是其性格懦弱的最大化。来自乡间的缺少母爱的尚还带有些野性蛮性的周萍爱上了后母繁漪,他的爱里面有“恋母情结”的成分。他来自乡间的新鲜气息让周繁漪顿时有了生机,他们俩迅速相爱了。但是在周公馆的时间久了,阴森沉闷的周公馆慢慢消磨掉了周萍的勇气和蛮性,他彻底地服从了社会,成了奴隶。周萍的懦弱与胆怯以及背叛,激发了周繁漪的仇恨和报复,最终双重的乱伦终于让周萍濒于崩溃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周繁漪阴鸷果敢,“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郁的,她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如果说周朴园是所有悲剧的根源,那么周繁漪就是悲剧发生的助手和推力。她要紧紧抓住周萍,但是周萍像躲瘟疫似的对繁漪避之犹恐不及。繁漪亲眼看到了周萍和四凤在一起,她内心复仇的火焰愈烧愈烈,她要毁掉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这就是周繁漪。用恨的形式表达自己极度的爱,近乎变态的爱,让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在内都化为了灰烬。到头来什么都消逝掉了。

三、命运悲剧

百度百科里对命运悲剧如此解释:“命运悲剧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生命中发生了令人悲哀的事。命指生命,运即经验历程。宿命论者相信命运不可以改写,因为人不可窥探预知命运,命运存在任何的角落上,只是无法接触。命运只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观念而已。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鲁迅说过,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命运悲剧的代表作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主人公自身没有过错,却逃不出命运的安排,一步步走向毁灭。

在《雷雨》中,周冲就像一股被打压的火种,剧中他给四凤描绘了一个理想国,“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正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没有……”周冲像一个描绘着大人的世界的孩子,但是成人世界的复杂、险恶还有残忍是孩子无法想象的。他仿佛被现实世界唤醒了,可是他依然带着自己世界里的单纯与憧憬,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周冲的死最是无辜,他什么罪恶都没有参与,犹如赤子的早夭。

当鲁侍萍向周朴园痛诉是命,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来到周公馆时,悲剧已经无法挽回。鲁侍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周朴园的儿子和鲁侍萍的女儿相爱;最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鲁侍萍始终还是没有摆脱掉和周家人相纠缠的命运。命运就像一张越收越紧的大网,把每个猎物都勒得紧紧的,直到窒息死亡。

《雷雨》的悲剧意味在于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渺小的人类在宇宙中就像一粒粒尘埃,任凭各种吹散和飘零。悲剧的造成又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悲惨的结果。《雷雨》的悲剧解读是不能穷尽的,这也是《雷雨》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陈思和.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凌继尧.西方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张连桥等.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中的讨论技巧[J].青年文学家,2009年

[7]刘晓玲.论霍小玉形象的悲剧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

[8]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曹禺前期剧作与奥尼尔剧作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邢梅萍.<雷雨>语言的诗意美[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

猜你喜欢
鲁侍萍易卜生周萍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伦理困境与易卜生晚期戏剧的经典性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鲁侍萍的未了情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评《易卜生诗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