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攻玉:美国直升机救援经验谈——访安全专家朱江明

2013-11-04 06:39受访人军事评论员朱江明采访人航空世界
航空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雅安灾区飞行员

受访人:军事评论员朱江明 采访人:《航空世界》记者

雅安地震中的直升机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直升机产业和直升机救援体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直升机产业相关救援体系的必要之路。近日,带着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安全专家、军事评论员朱江明先生。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此次雅安地震中,直升机的功能和作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为什么直升机在救援中这么引人注目?

朱江明(以下简称“朱”):从历史上看,直升机大规模装备于部队,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于战场的侦察、搜索、救援和伤员后送,而这些功能要求直升机必然具备更强的“深入虎穴”的能力,以及对超气象条件和复杂地形更好的适应性。这些都使得直升机格外适合于救援。而且,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常常引发道路阻断,灾区成为“孤岛”,直升机的机动和灵活性,也更加适用。可以说,直升机是最适合于应用于救援的飞行工具。

记:您认为,此次雅安震后救援在直升机的使用上存在哪些问题?

朱:从汶川、雅安两次地震来看,最突出的有两点:数量少,出动率低。比如汶川地震时期全军装备的直升机数量估计不超过500 架,到2012年,增长了一倍,但也仅有约1000 架左右。而美军仅101 空降师装备的各类直升机就超过470架,陆军航空兵拥有超过5000 架的直升机,美国4个军种(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全部直升机数量预计超过6300 架。汶川地震时期,解放军直升机出动总架次只有1000 多架;雅安地震中出动率和反应速度都有所提高,但依然远低于英美部队的平均水平。

此外,从此次雅安地震来看,我军陆航飞行员在夜间和恶劣气候下飞行、着陆的能力依然存在不足;用于侦察、搜索的轻型直升机和用于运送大型机械装备的重型运输机依然数量偏少;相关的指挥、救援配套设施也依然很不完备。总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的直升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记:在您看来,西方发达国家在直升机救援领域,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朱:以美国为例,灾区的直升机救援,主要是一个出动率的问题。影响直升机出动率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直升机本身的问题,以及相关的体系配套问题。美国也是在这两个问题上下功夫。

先说直升机本身,救援用的直升机和普通的直升机是不太一样的。比如为方便搜救伤者、吊装物资,常常需要在直升机上加装吊篮、绞盘等装备;在灾区进行侦察搜索,有时需要在直升机上加装液压剪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电线;解决夜间搜索问题,则要在直升机上加装探照灯……这些措施,都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完全可以拿来直接为我所用。

直升机最早出现在战场,主要作用便是救援。图为越战中美军的UH-1“休伊”直升机。

以美军装备的OH-58 观察直升机为例,该机型主要任务是战场侦察,并且具有一定的火力突击能力。在作战中,OH-58 主要负责引导协助AH-64 型攻击直升机,飞行员全部受过红外夜视仪训练;并且在机头加装了专用的破障绞剪,在低空飞行时,可以用来剪断电线或者树枝等障碍物。此类具备侦察及超低空飞行能力的专用直升机,在陌生战区执行任务时,飞行轻便灵活。OH-58 型观察直升机作为先导,可以为后续直升机开路,攻击直升机或运输直升机跟随在后。一旦遇到如电线一类的障碍,先导机可以及时发现并且提醒后方注意。

同时,由于救援直升机的要求和武装直升机不同,美国救灾往往不是依靠军队,而是更多依赖于专业的消防员、警察、国民警卫队以及一些民间救援组织,军队只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这些组织拥有丰富的经验,配备有专业用于救援的直升机,效率比军队更高。比如在“卡特里娜”飓风灾难救援中,在军队介入前一天内,民间就出动了上千架次的直升机参与救灾,仅洛杉矶地区警方就出动了60 多架各型号的直升机。在汶川地震中,来自交通部的专业直升机救援团队和香港的志愿者团队,表现也非常出色。

“黑鹰”直升机是最为常见的救援用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在吊装物资。

直升机救灾过程中经常使用吊装方式。图为用吊装的方法救助灾民的直升机。

目前,美军也在积极研发专用的救援直升机。例如,美国空军就正在积极推进战斗救援直升机(CRH)的项目,在“黑鹰”直升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专门用于战斗救援的改进型。

记:目前舆论对雅安地震中的直升机有两点争议,一是认为出动率偏低,二是认为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特别是宝安机场直升机两次无法降落,更引发了舆论的关注。美国有没有类似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朱:这就是我们要谈的救援体系配套的问题。影响飞行着陆的因素很多,但飞行员的技术依然是重要的问题。美国的救援飞行员大多是军队出身,各军种在直升机飞行员的培养上都比较严格,飞行员的技术比较过硬。比如我们在新闻上常常能看到的美军直升机单轮悬停着陆“特技”,就是美国飞行员的绝活之一。这要靠平时高强度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才能做出来。

另外,即使以美军直升机的装备和飞行员的技术,也依然会面对无法降落的问题。这就需要寻找替代方式。比如精确空投技术。美国空军现在的技术,可以准确测量风速、风向,加上卫星导航和操纵性更好的降落伞,可以使空投物资落入0.02 平方千米以内。2011年美英联军在阿富汗有43个前沿作战基地完全依靠空投补给。

此外,向灾区运送医护人员时也会遭遇无法降落的情况。为预防这类现象发生,美军还在军中培养了一部分有伞降和垂降能力的军医。

恶劣着陆条件下,直升机的降落需要进行人工引导,但在救援现场,往往找不到引导人员,而外来救援人员又常常被堵在路上难以在直升机到达之前先进入灾区。美军针对类似情况,是训练特种部队的地面引导能力,派遣特种部队乘直升机赶到灾区垂降后,在地面引导大型直升机降落。

记:在此次救援中,有一种声音,认为直升机救援需要的经济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普及,有必要采取某些措施,向直升机救援的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一点美国是怎么做的?

朱:在美国,大多数情况下,针对自然灾害出动直升机进行的救援都是免费的,普通突发事件的直升机救援则分不同的条件。比如在国家公园内,游客遭遇突发事件出动直升机是免费的。有一些州,比如加利福尼亚,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某些条件下(游客是由于主观的失误、或故意违反相关管理规定导致深陷险境等)在出动直升机救援后要收取费用。

此外,不同的单位也不一样。比如隶属于国民警卫队的海岸警卫队,在进行海上直升机搜救时,无论造成险情的责任在谁,都是免费的。只有在被救助人谎报险情的情况下,造成的经济损失才要由被救助人承担。

总之,美国直升机救援的发达,主要依赖于直升机产业的发展,及配套体系的完善,而这一切不可能依靠收费来解决。

受访者简介:朱江明,安全专家,军事评论员,在《南方人物周刊》等国内多家一流媒体长期开设军事评论专栏。

猜你喜欢
雅安灾区飞行员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很皮很皮的飞行员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2021年7月22日,演习期间,美军飞行员从F-16战隼中挥手
飞行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飞行员的酷装备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祝福雅安
硅宝科技:举行雅安地震赈灾募捐仪式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