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理想居住空间之中式住宅小区设计解读

2013-11-06 07:29陶大勇
山西建筑 2013年2期
关键词:院落中式高层

高 路 陶大勇

(1.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分公司,上海 200434;2.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15)

0 引言

当代人们的居住理念和居住观念发生着极大的改变,“理想居住空间”是现代城市居民与设计师追求和探索的目标。随着越来越多欧美风情的住宅小区占据地产市场,住宅小区的设计渐渐忽视了建筑本身的地域性和传承性,也就丧失了建筑本身原有的灵气和神采。因此,在满足居住建筑品质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地域特点更充分体现中式建筑形式与中式园林景观,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式地域建筑文化,诠释出中国地域文化底蕴,回归传统成为了现代理想居住空间发展的新趋势。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某三线城市新城内,东临规划红线为100 m宽的城市主要道路,西侧与城市景观河相邻,形成天然的绿化景观带,南北均为城市支路;因此,该基地现有方便的出行交通条件,又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

项目占地为9.3 hm2,主要由高层、小高层、多层洋房、商业步行区以及中心景观区组成,总建筑面积32.68万m2,绿地率32%,容积率2.72。用地较为规则,适宜中式园林的打造,因基地西侧临河,如何将河景引入园区,并创造出宜人的人居环境是本次设计的关键。

2 规划设计理念与构思

2.1 传统住宅空间的延续与转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本原空间,中式住宅最具特色的空间就是院落——“宅中有院,院中有园”。院落空间作为浓缩的自然,保证每家每户有一个院子或花园,是种植住宅不可缺少的内容。

2.2 均好性与独好性的创造

将均享环境资源、共享归属领域与感受均好的日照与朝向作为打造小区“均好性”的设计理念。让居住在小区内的每一位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所赋予的资源,共同获得居住价值回报。同时,也不乏对不同区域位置的居住者,享受专属于自身的独特性,更好地体现出独有的美好。

2.3 理性的空间层次设计

本小区内居住人口较多,良好的邻里交往空间是必要的。方案尝试通过景观道路对小区内部进行了再次划分,形成多处尺度不大,给人感受较为舒适的交往空间;让人们在小区内享受于私密→半私密→半开放→开放逐渐过渡的居住空间感受。

2.4 “错视距”的理念

在园区的中心,结合地形,以通过“错视距”的设计手法打破园区内常规的行列式设计,并通过对东西向和南北向建筑的错位布置,在保证建筑密度的同时,能够创造出超常规的视觉间距。

2.5 现代设计理念的渗透

在园区的设计中将生态、低碳的理念运用到规划设计中,力求与自然和谐。重视地形的应用,通过理水、推山、庭院创造丰富、低碳、生态的和谐社区。

3 总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

整个小区形成“一体、两中心、三区、多院落”的空间架构。

1)一体。小区综合布置,整体考虑,一气呵成。小区内高层区域、多层区域及商业内接区域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正如中式院落建筑的空间形式。

2)两中心。指的是两个绿化景观中心:由高层及洋房两区域围合成的大面积的公共园林景区和专属于洋房区域的小面积的不规则的带形绿化景观。两中心相互渗透,有机联系,使小区的绿化景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三区。指园区内形成的高层住宅区域多层洋房区域和东侧的商业区:a.高层区域:高层区域分为高层与小高层区,高层主要沿北侧布置,小高层分布在基地的周边,与高层区域一同为小区打造围合感,使小区内部更具静谧感。b.洋房区域:洋房区域布置在地块的西南侧,远离城市道路,感受园区内更好的景观环境,属高端区域。c.商业区:在园区的东侧,结合小高层住宅设置了步行商业街,商业街邻主要城市道路的外街、内街以及东南侧公寓组成。街道尺度宽窄变化,尺度宜人,并结合院落,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步行空间。

4)多院落。在多层洋房以及高层住宅区域内的组团间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并具有不同主题的院落。通过对院落的不同主题的打造与设计,形成组团间强烈的识别感与归属感。

4 建筑设计

本设计中所打造的中式风格不是对原有生活的复古,而是怀旧情怀在现代生活的演绎,将古典元素融合到现代的工艺、设备、技术、文明,使两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现代居住空间的简洁明快之美中,增添中国民宅的淡雅素净之美,使园区呈现出两种美的完美交融(见图1)。

图1 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主要以传统风格为主,多采用中国传统民居风格中较为普遍的坡屋顶、白墙、灰砖等元素来创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设计中充分挖掘传统建筑的历史底蕴,主要体现在坡屋顶上的屋脊、檐口处的瓦当以及屋面的小青瓦等细节和色彩处理,并且在比例和尺度上也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推敲。为了打破传统风格过于沉闷的感觉,并体现时代的特色,设计中引入了现代元素——玻璃盒子,形成了充满变化与节奏的天际线。

商业街采用灵活的建筑手法,在更多的体现现代生活元素的同时借用多种中国传统符号,如马头墙,吊脚楼等,并将传统符号进行变化,与现代的材料,如钢、玻璃、混凝土等进行融合与协调,体现多元化的特征。

公寓建筑的设计,多以现代设计手法,在园区的东南角打造具有独特气质的、高高耸立的标志性建筑。在立面设计增加多角度的空中平台线条,使立面更富于层次感,韵律感。使建筑在各角度都散发简约而不简单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品位。

5 景观设计

创造中国传统园林意境是本小区追求的目标之一。设计中尽量将景观构成与交通流线相交融,与建筑形态相呼应,与景观视线相重合,让居住者徜徉于舒适宜人、充满亲和力的社区空间中,本小区将园区西侧的城市景观河水景引入小区内,形成特色的水景。并利用原有地形变化,形成休闲跌水景观带,使地形与水景有机连为一体。

在庭院以及建筑与建筑之间,利用点状绿化景观和带状绿化景观将小区内的主次景观有机结合,使园区的绿化系统更加有序。整体上,将各庭院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都形成一体,如同将建筑镶嵌于园区的园林景观中,使中式建筑与园林在本景观设计中得到诠释(见图2)。

图2 宅间景观

6 道路交通规划

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园区内部打造“人车分流”,其目的是一方面使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最大限度保证小区内部的安全,同时力求达到使用方便,行车通畅,流线合理。

园区设置四个出入口,城市道路与场地内设计标高有近2 m的高差,因此,入口处设置多级踏步和缓行坡道进入小区内部,在园区南北侧分设地下车库出入口以满足车行需要,并最快捷的将车引导至地下车库,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机动车对小区环境的干扰。东侧商业区形成独立的交通体系,不干扰主要园区出行交通。

此外,设计还注重了内部环境,特别是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在服务设施的配套上充分考虑居民所需的生活出行需求;文体活动场所主要以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布置在小区中央,以满足服务半径,并方便老年人出行;将小区垃圾集中收集,并由中转站处理,使垃圾在收集运输中减少外遗。致力于营造独具特色与内涵的现代高档居住小区。

7 结语

“理想居住空间”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境界,社会的发展给居住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观念应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记忆深处,其乐融融的中国传统生活和居住方式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式体现在建筑上就是“有院落的新中式风格”。中国的传统理念结合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小区特色的确定上作出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高品质、高效益的人居空间,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吕俊华.中国现代城市住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克明.新中式风格住宅之探索中国现代城市住宅[J].江苏建筑,2010(6):6-7.

[3]杨 崴.传统民居与当代建筑结合点的探求[J].新建筑,2000(2):9-11.

[4]李青青.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院落中式高层
高层动态
院落(外二首)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院落里的黄昏
遏制暴力伤医高层发力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