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疝的CT表现

2013-11-13 10:39戚桂明耿敬亭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疝的疝囊包膜

戚桂明,耿敬亭,董 傲

(江苏省宿迁市工人医院影像科,江苏 宿迁 223800)

腰疝是指腹腔器官、腹膜后器官及组织经十二肋、髂嵴间肌肉及筋膜间隙向腰背皮下、皮下软组织内疝入。由于腰疝发生的位置比较特殊,可分为腰上三角疝和腰下三角疝。腰疝往往都在术前诊断为腰背脂肪瘤、软组织纤维瘤,所以文献报道很少,更鲜有影像学的报道。现收集我院2005年10月~

2012年3月间5例腰疝,就其病理解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发病年龄26~78岁,26岁1例,60~78岁4例;病程

2个月~3年。临床表现为腰部可回复性包块,质软,听诊可闻及肠鸣音,表面皮肤无色素沉着及溃疡。5例行腰疝修补手术,术前10d内行双排螺旋CT扫描。

1.2 仪器与方法

1.2.1 CT检查使用西门子SOMATOM Spirit双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行中上腹扫,扫描范围自剑突至髂嵴。管电流为60~80mA,螺距为1.5,管电压为130kV。数据采集后以标准算法重建,重建层厚为5.0mm,重建间隔为5.0mm,并在efilm工作站中行MPR,结合多角度旋转和切割功能,充分显示病变。

1.2.2 超声选用飞利浦 HD-11,探头频率为3.5~12MHz。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探查疝囊及疝囊颈,若患者有腹部及腰部不适,则扩大探查范围至腹膜后及腹腔。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坐位可显示大小不一的疝囊,疝囊深面与腹腔相通,呼吸时疝内容物在疝囊颈来回移动。平卧时疝囊缩小,疝囊内可见含气高回声肠管影、肾包膜、肾组织及腹膜后组织[1-2]。

2.2 CT表现 平扫可见肾包膜、肾组织、部分肠管、腹膜后组织经腰上三角或腰下三角向皮下及皮下软组织疝出,可见典型的疝囊及疝囊颈。由于平扫时采用仰卧位疝囊显示较小,部分疝内容物回缩入腹腔,在疝囊的动态显示上明显差于超声(见图1,2)。

3 讨论

3.1 腰疝与股疝、腹股沟斜疝、直疝同属于腹外疝,但腹股沟斜疝、股疝、直疝较常见,在术前能作出正确诊断。腰疝也称背疝,发病有其解剖学基础。腰三角间隙有2个:上腰三角和下腰三角。上腰三角的上界是第12肋骨和后下锯肌,内界为髂嵴肌,外界为腹内斜肌上缘,其底为腹横肌筋膜。下腰三角的前界为腹外斜肌,后界为背阔肌的前缘,下界为髂骨脊,底为腹内斜肌。临床上上腰三角疝发生率远高于下腰三角疝,因为上腰三角底部只有一层筋膜,而下腰三角底部还有腹内斜肌保护[3]。本组5例中3例为腰上三角疝,2例为腰下三角疝,由于该病较少见,这也造成了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近年来即使是基层医院也具备双排或双排以上的CT检查设备,影像科医师只要具有相关影像解剖学知识,即能作出诊断。本组5例均在术前作出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但在影像学检查之前,临床医师往往较难作出诊断。

3.2 临床特点 腰疝的发病年龄为26~78岁,本组中1例为26岁,胸腹部外伤后出现腰疝;另4例在60~78岁,平均为68岁。其发病年龄与膈疝相近,同为青年人和老年人。两者的发病机制也相同:青年人由于腹内压增高伴腰背腹壁强度减弱,而造成腹腔内肠管、肾及肾筋膜及腹膜后组织经腰上三角或腰下三角疝出;而老年人由于肥胖、体质下降、腰背肌肉筋膜萎缩合并便秘、肺气肿等疾病使腹内器官在压力增大时疝出,表现为腰背部可回复性软组织肿块[4]。腰疝因疝内容物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①肠管疝出,表现为局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和肠蠕动,出现绞窄或嵌顿时表现为剧烈疼痛、停止排便、排气。②肾及肾包膜疝出,表现为腰背部钝痛,腰部不适,当伴泌尿系统结石时可出现肾绞痛。③腹膜后组织疝出,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腰疝与腹股沟斜疝、股疝、直疝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5-6],而与膈疝的发病机制更为相近,只不过腰疝是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而发生在特殊部位的腹外疝,这也是该病的少见性及特殊性。

3.3 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平扫显示肠管和肠系膜组织、肾及肾筋膜、腹膜后组织经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疝入皮下及皮下组织。其中腰上三角疝3例,腰下三角疝2例。当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见充气的肠管及肠系膜组织,疝内容物出现绞窄、嵌顿时,表现为肠壁增厚伴积液、出血;当疝内容物为肾脏及肾包膜时,疝囊内可见肾包膜及旋转的肾脏,由于旋转造成输尿管的狭窄而出现肾积水及肾结石;当疝内容物为腹膜后组织时,可合并腹膜后出血和肿瘤。双排螺旋CT平扫可以清晰显示腰疝内容物性质、形态、范围、深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7],特别是与腹腔脏器及腹膜后器官的关系,使该病的诊断更加明确。腰疝的影像学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腰疝在术前诊断的正确性。

图1 同一患者 图1a 肾及肾包膜经腰上三角疝入皮下组织,疝囊及疝囊颈显示清晰(箭头) 图1b,1c 由于肾脏旋转造成输尿管上段狭窄、结石及肾积水 图2 同一患者 图2a~2c CT不同层面显示腹膜后巨大神经纤维鞘瘤造成腹膜后组织及积液经腰下三角疝出,箭头所示为疝囊颈及疝内容物

[1]陈永国,张立红 .左腰疝超声所见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5):432.

[2]杜燕萍,黄岩 .彩色超声诊断腰疝5例分析[J].中国误诊杂志,2009,9(28):7016-7017.

[3]董谦,穆品盛,沈军,等 .腰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3):279-280.

[4]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6-387.

[5]张克斌,赵欣,姜伟,等 .腰疝的临床诊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6):502-503.

[6]张波,尤龙,白鹏 .腰疝21例诊治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和治疗杂志,2009,23(2):192-193.

[7]徐林刚,陈新龙,张国良.CT诊断腰疝1例[J].放射学实践,2006,21(4):396.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最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