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2013-11-15 05:50覃玉珍梁丽婵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
吉林医学 2013年32期
关键词:包干制病区护士

覃玉珍,梁丽婵,陈 丹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我院于2010年3月开展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我院眼科于2011年11月开展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改革了护理工作模式,将原有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改为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提升了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病区护理人员基本情况:我病区为眼科,病床42张,护理人员共有17名,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29.5岁;护龄1~25年,平均(8.5±2.1)年;学历:本科5例,大专10例,中专2例;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5名。②随机收集2011年9~10月住院患者102例进行功能制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19~78岁,平均(45.2±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0例,高中42例,大专及以上10例。2011年11~12月住院患者110例进行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作为试验组。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19~78岁,平均(47.4±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例,高中44例,大专及以上13例。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为5~7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社会支持系统等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102例患者实行功能制护理,试验组110例患者全部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划分责任小组:由护士长总负责,将眼科的护士按照护理经验、职称、工作能力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组8个人。每组中有1人担任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由主管护师,由有专科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人员担任。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8个。每组的患者要求固定的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即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由固定的责任护士负责完成患者治疗、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记录、出院指导及随访等工作。责任护士休息时由责任小组内其他护士临时负责患者的护理。

1.2.2 护理质量控制:护士长每天查房4次,科室内的质量监控小组每个月进行两次质量监控。在每周召开一次的护士会上进行质量反馈与分析,提出护理问题所在及整改措施。每位责任护士的护理质量与绩效考核挂钩,体现了优劳多得、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使护士的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从而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1.3 试验效果的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①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统一使用的对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包括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工作能力5项内容。由组长发放给当天出院的患者并指导患者填写,对照组共发放问卷102份,观察组共发放问卷110份,问卷全部当场收回,回收率100%。②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根据我院使用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及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标准》制定质量评价标准。护士长和科内质控组成员每月进行2次护理质量的检查。从护理管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对眼科护理人员实施创优工作前、后进行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分)

项目 对照组(n=102)观察组(n=110) t值 P值91.49±0.31 97.77±0.21 11.071 <0.01健康教育 91.07±0.12 96.19±0.18 12.491 <0.01服务态度 92.22±0.19 97.52±0.16 12.930 <0.01服务主动性 91.49±0.27 96.67±0.26 12.686 <0.01工作能力病区管理92.14±0.34 96.83±0.17 11.442 <0.01

表2 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比较(,分)

表2 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比较(,分)

项目 对照组(n=102)观察组(n=110) t值 P值92.98±0.17 98.03±0.23 14.986 <0.01护理管理 93.07±0.24 98.14±0.19 15.105 <0.01基础护理 93.77±0.16 97.53±0.13 11.202 <0.01分级护理 93.87±0.25 98.53±0.19 13.883 <0.01护理安全 92.98±0.24 97.31±0.29 12.692 <0.01健康教育病区管理92.86±0.23 98.95±0.19 15.254 <0.01

3 讨论

3.1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通过从入院到出院,从术前到术后全程责任制护理,满足了患者被关注、被关爱的心理,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2]。

3.2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让每位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去,明确责任分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责任感[3],使护士更加积极主动、细致全面地掌握所分管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饮食、心理等方面情况,使医护沟通、合作更加密切,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4 小结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显示责任小组包干制患者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P<0.05)均高于功能制护理组。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能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加强护患的沟通,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1]刘美玲,袁秋影,黄松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报,2011,18(4):38.

[2]高 瑾,吕艳冰,盛 芬.责任制护理对鹿角形肾结石行经皮肾镜治疗患者的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3,2(23):189.

[3]谭莉萍.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7):97.

猜你喜欢
包干制病区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研究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会计视角探讨科研经费“包干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