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心灵便会接近美和高尚——随笔史焕泉

2013-11-16 10:43
躬耕 2013年7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 水 兵

1、我把史焕泉当成文友,不仅仅他是一个年轻的知名书家,他更是一个表里如一,书如其人人如其书的一条汉子。

他当书法教师,弄着弄着却成书法家了,并且很固执很自信一派侠气。我认识他来自于他的牛气。几年前,有人说古宛南阳年轻一茬的书家中,史焕泉的字最难要,与外界接触也少,是个几近不近人情之人,并讲了圈内人向他求字难堪的故事;虽没太在意却在心里默记下了他的名字。世界小,在同一城市屋檐下的小城更小。朋友聚会、活动聚会、牌场聚会,终于和史焕泉聚在一起了。话没多说,酒没多喝,寒暄的握手,不在意的眼睛余光,估计都没给对方留下太多的印记和印象。

但有一件亲历的事却让我有些愠怒和计较了。有周口的文友和书友来南阳互访交流,点名要见见史焕泉并想得到他的作品。我托了作协的秘书长正义君邀约,想着他们是洛阳求学时的同门师兄弟,肯定会给面子,结果是正义兄和我都很没面子。“还真是牛逼哩!”男人容易较劲,我的牛劲也上来了。比酒赌牌,也许我的酒量和极差的赌运牌技震撼了史焕泉,他终于开口了:“水兄,我送你一幅字批评批评吧。”缘来情投,虽迟了些,但敲骨心动,惺惺相惜。一个敢于面对权势、面对伪装作秀装神弄鬼说不的人,能送我字,我很满足。

2、我是书法的门外汉,虽说艺术相通,我却无缘染指,也不敢染指,觉得书法比写文章难。但教书的臭毛病,总是好为人师。人家一谦虚,便胡扯一通。什么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很会生活也很会写作,生活是第一位的,要先会生存而后艺术,而书法等等;还说艺术拼到最后是艺术家自身的学养、思想、性情云云。

我早年写诗,现在以散文为主,其它技艺几无涉猎。然而,诗歌是语言艺术,书法是线条艺术。所以,我识焕泉为一个文艺层面上的道友。和焕泉在一起,一席话一席话,一瞬间爽快了许多,但也醉了许多,囊中羞涩了许多。教师言教,但焕泉更多的是爽朗的笑和沉默。他一直在弄出声响且已弄出了大声响。他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总部考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艺术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他的书法作品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全国首届草书展提名奖、全国第二届隶书展提名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一等奖、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一等奖等等,作品还曾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类专业展览30余次,入选《共和国书法大系》。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书法》杂志等有专题、专栏介绍。焕泉正在趋向“大师级的书法家”行列。

这让我有了一种深深的敬仰和自豪感。我知道,作为朋友,我只需要聆听和欣赏,从他的作品和章法里,从他的一撇一捺里,聆听他的心声。

3、一晃,又一、二年了。我在糊里糊涂的生活里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但焕泉知道他要做什么,也知道,他该做什么。对他而言,法古创新,超越自己,更新自己,拜师求艺,传承和发扬,否定和扬弃,每一选择,每一思考,每一课题都意义非凡,深邃如海。

他到了北京,一个经济、文化、资源、信息、人才都超一流的灿烂环境里拜师求学,虔诚切磋。他的书法日臻完美,也大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故事和噱头。若不然,品品他的字,读读他的书写内容就一目了然。

他在上升,学习,悟道,修身。

他行走在大师已走的路上。他行走在将属于自己风格的路上。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写在纸上轻,做起来很重。

焕泉的追求,已彰显出自己的特点。像他喝酒,不醉不罢休,像他打牌,惟“独(只赢一张)”是问,独秀牌坛。而他的书法呢?篆、隶、草、楷并行,是不是想独步天下。尤其草书,师法黄山谷,跌宕起伏,点“点”成“睛”,对一代大师黄庭坚、祝枝山的技法上都有所师从。而在酒神精神和行文恣肆上,颇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几分神韵。“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写字是用来修身养性的,艺法自然,太顾及书法之道,太讲究了,便假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自然,像睡梦中均匀的呼吸,才会舒服。

诗需要一点醉意,书法也需要。好的书法,应该是每一个字,每一个线条,都充满醉意,没有醉意的书法缺少神韵。听说,张旭的狂草绝世,大都是在醉意朦胧中如升仙得道,惊天泣地。

而书的醉意感?那就是“气韵”。“气韵”这个东西很中国,听起来形而上,其实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说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大概指的就是这个气韵,一幅书法作品有了气,就是一个整体,就有了生命感。我们还说,大写意,泼墨。想想写字像用力把一砚墨如一盆水一样泼出去,那是何等壮观的气势,不力透纸背才怪。

在中国艺术里,宣纸和美酒,和长啸一样,同样具有傲骨、孤独和抒情。焕泉的作品已是关于自己关于个性美的“史诗”。他已出版了书法作品集《棠棣之约》、“时代书画名家工程《史焕泉卷》”。他已用自己的书法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展出了自己的形象。

但这个世界和社会太吵了。我不敢确定,他的声音和形象,能传出多远,能让多少人听见看见。好在,我听见看见了。

趁一次酒后大醺,我让他给我写幅“花开大地风情万种”草书,他一展案台,凝聚神气,一挥而就。那气度,那神韵,如万马奔腾,暴雨泉涌,又如春江花月,憨鸟独枝,浊酒老翁,腊梅斜横。只可惜,再一次酒后,我把它丢了,也许是天意让它流落到不可知处,在天与地间花开大地,风情万种!一叹,又一憾。

但焕泉也有他的无奈,毕竟是身在江湖,活在尘世。那些不愿参加的活动,他得参加,那些不愿赠送的作品他得赠送。我知道,多少次他不吭声,但心在反抗。在一次爽约而不爽聚的小交流书会上,我一连让焕泉写了四、五幅,他拧着的眉头,最后收笔时用力的一点一捺,都是他无声的抗诉。再见了他说我不是水兵而是强盗,我无言以对。他的心音,让我心疼,让我觉得自己罪孽深重。甚至让我觉得,当下的社会,病得很重。但做人如能再多几分傲骨,安贫再守几分隐寂,那将是书家中的上品和伟丈夫,书法有幸,书法史有幸。

4、大书无形,如行云流水,章法自在心中。看那世间碑刻、匾额、对联、墙题,属于瑰宝级的,那个不是放荡不羁,随意随心,如风吹草,如雨扑地。传世的《肚脐贴》,《留言贴》,更是大师们急促急就而成就的本色和大美。如果有一天《兰亭序》真迹面世,肯定让书界唏嘘不已,不仅仅是书法之美,更深是王者归来,写法自然无敌。甚至王羲之先生再世也会感叹是神来之笔,说自己再也写不出来。

焕泉弟弟的品性也一如我所认识的他的个性:大大方方,男人气十足,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亦如他的性情:不奸不滑,清澈见底。也许这只是我所感。如果你想走近他,依我之见,你不妨赏赏他的书法,读完他那些用性情倾泻的文字之美以及尺幅上的清香。

5、焕泉还要远行,因为他还有梦想。一个人心中有梦想就会有足够的底气,有足够的底气就能远行。他就可以高尚而又勇敢地说:“你不懂书法,我不想给你字!”

当然,一个人光有梦想是不行的,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力行。一个甩掉体制供养,甘愿打工流浪的苗族诗人写道:

天下之大,都是朝廷

八万里,只有贵阳一座城,能容下

英雄与统治者在梦里的一次相遇

把酒言欢,醉倒的是野心

醒来的,也是野心

不走了,先占领贵州,再进攻中国

请允许我:抽刀断水,仰天长笑

卧薪尝胆,借东风而南下

在三月里率领百万雄师

攻占整个洛阳和一首唐诗

这是诗人的浩气,我想这也应是大书家和焕泉弟弟的浩气。

6、南阳是一块盆地,是一块温润如玉的沃土,我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深感欣慰。与名人为邻有所敬仰本是好事,但也容易在围城内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物质的丰富,大家虽不是锦衣玉食,但也食有鱼肉,容易困顿和迷茫,欲望诱惑太多,创造的奇迹就会太少,这是个悖论。事实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给写作者制作出种种难度和困境。政治年代如此,经济年代同样如此。我们的时代多像虚拟的迪斯尼乐园和经过华丽包装的游乐场,叫喊的正是商业时代的平庸和人性的垃圾。尤其值得担忧的是“商业化”、“消费化”和“媒介化”的时代,真正地对生命、生存、历史、民族所一起构成的大美观照和“个性化”书家正在大面积消失。焕泉弟要葆有自己的个性和书写特点,不管书艺到什么程度,一出手总让人眼前一亮并肯定地说:“瞧,这是史焕泉的书法!”这就够了,我想。

独处的时光很重要,因为世事扰攘,诱惑往往遮蔽个性;生活背景的色相决定着一个人精神气质的色相。一个人精神气质的色相决定着一个人作品艺术的色相,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不想给史焕泉做出评论性的结论,或者无端地逢迎:好,大家气象。我只是满怀期待,期待他能够如愿以偿,离大家和书法史越来越近。我还想对他说,兄弟,再多读读书吧,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歌赋,因为文学使人更温暖更丰沛更有情趣。一位书法家没有诗人气质,还配和苏东坡一块饮酒江月而大江东去吗?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书法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