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蒲棒

2013-11-16 14:23刘玉娥
地火 2013年3期
关键词:石岩虱子八哥

■刘玉娥

儿时的家是“干打垒”。当时,在萨尔图火车站与职工医院中间,有个油田的电修厂大院。父亲随部队集体转业后,就一直在这个单位上班。厂区的后院有两排“干打垒”,前排靠东头的两间就是我们的家。

我家所住的地方,连东道口在内,统称打虎庄。上小学时,穿过电修厂的院子,就到了职工医院小学(现已不复存在)。而上初中,就要穿过会战大街,路过大庆第一百货商店(现百货大楼前身),到大庆一中(现二十三中校址)。而上高中,要穿过职工医院的院子,到二十三中(现医学院校址)。到了星期天,有时我随着母亲去买菜,横跨家后边的一道铁路,几分钟就到铁道那边的菜市场了。那时人们以铁道为界,习惯叫那边为铁西。那可是当年萨尔图区政府所在地,相比较我住的铁东要繁华些。

小时候,对家的记忆是多线条的。虽然有些印象到现在都有点淡忘模糊了,但有样东西却是时常出现在眼前。那就是在“干打垒”、磕头机和铁路旁边的泡子里,一支支酷似火炬的蒲棒。

记得一个秋天,我已上了高中。当我上学路过家与职工医院中间的那口油井时,采油厂的作业工人正在洗井。他们穿着红色工服,戴着红色安全帽,在井场上熟练地操作着。老远望去,像一团团来回摆动的火。这些场景我确实见得太多了。因家周边遍布着磕头机,眼前经常出现作业、采油、修井的工人们,以及他们一手油、一身汗地忘我工作的情景。

可是,这次眼前作业工人的一个举动,却让我大惑不解。他们是在休息,身边的地上插上一排蒲棒,点燃火苗,青烟袅袅,像一支支火炬熊能燃烧。当时,我不知道这是啥意思,又能起到啥作用,便回到家里问爸爸。

父亲是个老会战,当年他与工友们在野外作业休息时,也用过这种方式进行“安全保护”。他告诉我:油田的泡子边,蚊子大又多,忽啦啦的,一群群的。用蒲棒渗上柴油,燃着后熏蚊子。而蚊子嗅到蒲棒燃烧的味儿,转头就跑,可管用了。

记得是在1985年的秋天,我们家从电修厂搬到新建的西寨小区,接着电修厂也从萨尔图区搬到让胡路区。之后的一些年里,我每次去萨尔图逛百货大楼,有时间都要到“老家”去看一眼。

时间一晃,几十年匆匆过去了。在萨尔图飞速发展的今天,昔日家住的打虎庄,早就没了旧时的容颜。原来的电修厂和我家住的“干打垒”早就不见了,原来上学亮。八哥喜吃牛身上长的虱子,所以它们总是尾随着牛群给牛找虱子。牛们也喜欢让八哥给它找虱子,尤其是那种瘦骨嶙峋的牛,见到八哥,常常会向它们靠近,以方便八哥跳上跳下地在它身上捉虱子。所以有时八哥给牛找虱子找到了兴头上,牛享受八哥给它找虱子的舒服和快感也到了忘我的时候,就常常会在边享受边吃草的过程中走到石岩边上,而忘了脚下的危险,不小心踩滑从岩上滚落下来,一命乌呼哀哉了。

飞起的八哥受了一惊之后脱险到石岩上,眼看着从岩上倒栽葱滚下岩的牛,默默地呆一会儿之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常常会用那种特有的口音骂:“傻B,狗日的,狗日的狗!”

那些八哥大概只会骂这样一句,不仅骂牛,还会骂人,骂它们的同类。不信,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当你惊吓它们时,它们会这样骂;当它们中的一只或两只在飞行中远远地落伍时,前边的息下来后便会这样骂……

此外,在底下坡的石岩周围都爱长蘑菇。大堡堡的石岩周围有几窝,黄家大堡堡的石岩周围也有几窝。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到农历十月初,便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在蘑菇窝里冒出小蘑菇儿来,一两天内便开成伞形的蘑菇朵儿。采到家里是极好的菜蔬,拿到市场上去极好上价。

猜你喜欢
石岩虱子八哥
人虱大战
石岩里9号墓出土金制带扣的制作方法考察
快嘴八哥
两只八哥
虱子惊魂记
聪明的八哥鸟
梳子与篦子
纪振民作品
学徒
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