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3-11-16 08:29桂志芳田求明李素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1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酒精性脂肪肝

桂志芳 田求明 李素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外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B超技术的广泛应用,脂肪肝阳性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尚未完全阐明,也无规范化的药物应用,但寻找并积极治疗代谢危险因素是该病治疗的关键[2-4]。本文就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NAFLD患者80例,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2~67岁,平均4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临床通用的NAFLD的诊断标准,且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正常值2倍,总胆固醇≥5.98mmol/L或甘油三脂≥1.71mmol/L;所有患者均排除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治疗,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2~66岁,平均43.9岁,病程1~10年,平均6.21年;对照组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3~67岁,平均45.2岁,病程1~11年,平均6.3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等方面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001)口服治疗,10 mg/d,晚间顿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商品名: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0)口服治疗,25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给予饮食和生活指导,使患者通过节制饮食和加强有氧锻炼等措施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和血脂情况进行检查。肝功能的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氨酶(GGT);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和血脂以及B超检查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肝功能和血脂较治疗前下降≥50%,B超检查肝功能回声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或甚至加重,肝功能和血脂较治疗前下降<20%,B超显示肝功能回声无好转[5-6]。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已(±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2.2 两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TC和TG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ALT(U/L) AST(U/L) GGT(U/L) TC(mmol/L) TG(mmol/L)对照组(n=40) 治疗前 102.7±19.6 71.2±11.5 58.2±10.1 6.4±1.3 3.2±0.6治疗后 71.2±17.2* 31.4±11.9* 42.5±9.4* 4.7±1.1* 2.0±0.4*观察组(n=40) 治疗前 102.8±20.4 70.7±12.8 57.1±10.2 6.2±1.4 3.2±0.7治疗后 52.3±16.8*△ 28.2±11.6*△ 31.5±8.6*△ 3.1±1.5*△ 1.4±0.6*△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微的腹泻、恶心、呕吐等,不影响治疗;两组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患者。

3 讨论

目前脂肪肝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类疾病,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NAFLD,NAFLD是由于各种肝内外因素所导致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是一种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7]。其会引起肝细胞内脂类物质蓄积过多和变性的病理综合征,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的疲乏、腹胀和食欲不振等感觉,在临床中可以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8]。

临床对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是大部分的临床研究认为其与肝细胞只能怪脂肪的长期积聚和肝脏氧化应激的作用增强有关,而胰岛素抵抗(IR)又有肝脏氧化应激的作用增强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被认为是NAFLD中最强的预测因子[9-10]。因此NAFLD的重点在于去除胰岛素抵抗、纠正血脂紊乱,同时进行有效减肥[11]。

辛伐他汀是他汀类的降血脂药物,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内合成,并可调节血脂[12]。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物,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明显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主要作用于线粒体,刺激丙酮酸激酶、脂肪酸β氧化,并可产生乳酸,抑制脂肪生产酶的表达,从而改善肝脏的胰岛素抵抗,达到对脂肪肝患者治疗的目的[13]。二甲双胍对脂代谢的影响在于降低血TG并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存储,有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水平[14-15]。

在本组的资料中,对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以及血脂指标TC、T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可使两药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同时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NAFLD患者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和健康生活的指导,合理控制饮食,积极减肥,加强锻炼,对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1]王利珍.辛伐他汀联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41-42.

[2]陈彩云,毕立志.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7-9.

[3]苏致珑.辛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高脂血症中的效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97-197.

[4]陆斌.二甲双胍和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67-168,171.

[5]田峰,贾淑兰,丁华新,等.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9-20.

[6]刘秀玲,项岫秀,李伟娟,等.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5):478-479.

[7]高秀芝,冯晓.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10(8):91-91.

[8]张树荣.凯西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8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46-47.

[9]余小虎,朱金水,朱祖明,等.水飞蓟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5):485-487.

[10]何小荣,洪涛,余杰,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0):14-16.

[1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12]陆论根,曾民德,茅益民.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92-95.

[13]朱玉婷,张曙.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6):40-41.

[14]苏致珑.辛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高脂血症中的效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97.

[15]刘朝阳,翟春梅.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115-116.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