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文件在静态调强计划MLC到位精度检测中的应用

2013-11-19 03:39余辉张书旭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1期
关键词:日志偏差机器

余辉,张书旭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中心,广东 广州 510095

0 前言

目前,直线加速器的MLC到位精度的检测方法有电离室法[1]、胶片法[2]、二维探测器矩阵法[3-5]和Dynalog日志文件检测法[6]。由于MLC对同一位置的重复性有差异,前三种方法只能反映验证时的到位精度,而Dynalog日志文件检测法属于即时验证法,反映患者每次治疗时的实际到位精度。Dynalog文件是Varian加速器所特有的,它由机头上的监测反馈系统产生,记录内容包括剂量索引、机器出束状态、MLC叶片位置等信息[7]。Varian公司提供DynalogFileViewer(DFV)软件,专门用于分析Dynalog文件。近年来,有些学者设计一些基于滑窗(Sliding Windows)技术的计划方案[8-11],利用DFV软件或自主开发软件从Dynalog文件中提取信息,研究不同剂量率对MLC到位精度的影响,对叶片速度、最大加速度、叶片误差对剂量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均认为Dynalog日志文件检测法可以作为MLC QA工作的一种手段。但他们采用的计划方案都属于动态调强,在静态调强方面的报道甚少。

我院于2008年引入1台Varian23EX加速器,能执行动态调强计划(Dynamic IMRT,DIMRT)和静态调强计划(Static IMRT,SIMRT),自带DFV软件(Version 7.0),作者在应用DFV软件时发现:① DFV软件在分析一些SIMRT的Dynalog文件时,出现较大的MLC到位偏差数据,甚至有偏差>10 mm的叶片,远远不符合限定偏差<1 mm的规定[6],但实际剂量监测也未见到MLC到位偏差很大的情况。② 一个SIMRT计划通常有10多个Dynalog文件,DFV软件不具有批处理功能,每次只能分析1个文件,因而不能很方便地分析整个计划的MLC到位精度,需后续处理。③ 工程师和物理师希望得到每天的MLC整体到位精度报告,对偏差较大的叶片进行维修和校正,或评估MLC到位偏差对剂量的影响,特别是重要器官的受量。本文针对DFV软件的报告与实测剂量分布相矛盾的情况,采用Visual C++ 2008自行开发软件,用于分析本院SIMRT的MLC到位精度。

1 材料

1.1 静态调强计划

本院的静态调强计划由Pinnacel3 Version8.0设计,一个计划的照射角度个数为5~9个,每个角度通常有10多个子野,治疗能量为6MV 光子线。

1.2 Dynalog日志文件

Varian23EX加速器的三级准直器由两组MLC构成,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各有60个叶片。机头上的监测反馈系统每间隔50 ms记录1次MLC叶片信息,包括剂量索引、机器出束状态、叶片位置等。实施1个患者的SIMRT计划需花8~15 min,可以产生10~30个Dynalog日志文件。作者选取连续3个工作日的所有Dynalog日志文件,共4558个文件,这3天有81个患者连续做SIMRT治疗,每天1次。

1.3 分析工具

(1)Varian23EX加速器自带的DFV软件,版本为7.0。

(2)采用Visual C++ 2008自行开发的软件VarianMLCDlgFile(VMD),开发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XP。

2 方法与结果

2.1 Dynalog文件在机器出束时的MLC到位精度

一个Dynalog文件有300~700次MLC记录,每次记录均有机器的出束状态和60个叶片的位置信息,每个叶片有4个位置信息,实际位置与计划位置之差的绝对值为此叶片的即时到位偏差。机器的出束状态有Beam Hold-off和Beam ON,均以0和1代表状态特征,故有4种组合方式,分别为00、01、11、10。4种组合方式对应不同的机器出束和MLC运动状态,见表1。对于SIMRT计划,物理师通常关心表1中第2种组合时的MLC到位偏差。某个Dynalog文件中不同出束状态下的MLC位置,见表2。。

表1 在Dynalog文件中机器出束状态与MLC运动状态的对应关系

表2 某个Dynalog文件中不同出束状态下的MLC位置(单位为:mm)

本研究将MLC到位偏差在0~10mm之间分为10个等级,即每1 mm为1个等级,而DFV软件的默认间隔为0.5 mm,故须对其统计结果进行重新归类。为比较DFV软件和VMD软件的统计结果,我们先采用DFV软件分析某个Dynalog文件,然后采用VMD软件分析同一个文件,而且只统计表1中第2种与第3种组合时的到位偏差,见表3。

表3 VMD和DFV分析同一个Dynalog文件得到MLC到位偏差在不同区间的叶片个数

2.2 多个SIMRT计划的MLC到位精度的重复性

考虑监测反馈系统本身的系统误差[12],本文不细分MLC的到位偏差区间,对于某一个叶片,计划执行两次的到位偏差都<1 mm,就认为该叶片的两次到位一致,即重复性好。选取5个SIMRT计划,机器每执行一次,分别产生14、18、26、24、28个Dynalog日志文件,然后用VMD软件分别统计机器出束时的MLC到位偏差。一个SIMRT计划连续执行3天,验证此计划的MLC到位重复性,见表4。

表4 5个SIMRT计划连续执行3 d的MLC到位偏差在不同区间的叶片个数

2.3 某一天的MLC整体到位精度

机头上的监测反馈系统每隔50 ms记录1次MLC信息,那么一个SIMRT计划的某一个子野在出束过程中,将会有多次记录,而且每次记录的MLC位置信息是相同的,这与SIMRT计划的MLC运动方式相一致。本研究采用VMD软件反复分析多个Dynalog日志文件,都能证明这一点。因此,若要分析某一个SIMRT计划的MLC到位精度,可只统计子野在机器刚出束时的叶片位置,无需全部进行统计分析,可大大减少统计分析时间。

某一天的MLC整体到位精度报告须提供两点,一是叶片误差>1mm的计划个数及相关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和住院号等),二是出现误差>1mm的最多次数的叶片。这两点对物理师和工程师的QA和QC工作有帮助。本研究选取第2个工作日的所有Dynalog文件,以一个计划为单位,采用VMD软件逐个分析,为减少统计分析时间,只统计子野在刚出束时的到位误差。由于涉及患者的个人信息,本文只给出简单报告,见表5。

表5 第2个工作日的MLC整体到位精度的简单报告

3 讨论

从表3可见,DFV软件的统计总个数等于VMD软件两种组合的个数之和,说明DFV软件统计的范围包括机器出束和出束结束瞬间这两种状态。在出束结束瞬间,MLC的位置虽然不改变,但计划位置已发生改变,因而计算得到的到位偏差不等于0(表1),所以对于SIMRT计划,DFV软件的统计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数据,特别是相邻子野的MLC位置相差较大时,会出现更大的位置偏差,甚于存在>10 mm的偏差。但是,物理师通常只关心机器出束时的MLC到位精度,从表3的数据看,均符合限定标准(<1 mm)。而对于基于滑窗技术的动态调强计划(DIMRT),从机器出束到出束完成,MLC从一侧向另一侧,按预定位置连续改变,相邻50ms的位置比较接近,并且只有一次出束结束的瞬间,若采用DFV软件分析DIMRT的Dynalog文件,其统计结果没有异常数据。

从表4可见,5个SIMRT连续执行3天,它们的MLC到位精度均符合<1 mm的限定偏差,重复性较好,但监测反馈系统记录MLC的总次数略有差异,这可能与机器出束时的剂量率稍有变化有关,如设置机器的剂量率为300MU/min,出束时可能会出现299MU/min或301MU/min。监测反馈系统每隔50 ms记录1次MLC信息,那么剂量率变化会增加或减少整个计划的总记录次数,如表4中的第1个计划,第1天记录了1817次,第2天1815次,第3天1816次。

从表5可见,第2个工作日总共执行81个SIMRT计划,只有1个未达到限定偏差。本研究专门分析了这个计划,发现>1 mm的叶片个数占整个计划的叶片总个数的0.009%,且偏差均<2 mm,所以对整个计划的剂量影响不大。Dynalog日志文件能反映MLC在每次治疗时的实际到位精度,整个计划的子野执行顺序可从Varian RT Chat软件的治疗历史记录中获取,然后将每一个子野的实际叶片位置输入计划系统,重新计算剂量,即可得到患者的当天受照剂量,最后能综合评估患者在整个疗程的实际受量,如鼻咽癌患者的SIMRT计划,要注意晶体、脊髓、脑干等重要器官的受量,特别是在叶片位置偏差较大,出现次数较多时对它们的影响。

Varian23EX的6MV光子线有6档输出剂量率(100~600 MU/min),每间隔100 MU/min为1档。对于DIMRT而言,在不同的剂量率条件下叶片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受叶片的最大运动速度<2.5 cm/s的限制,叶片有时可能会达不到计划预定位置,因而不能实现计划模拟的受照射剂量[8]。但是,对于SIMRT而言,在机器出束时,不同的剂量率对剂量影响不大,关键是MLC的到位精度。为了提高MLC的到位精度,除了工程师可参考表5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维护工作外,计划系统软件的子野排序功能也能减少MLC到位出现偏差的机率,如Pinnacel3 Version8.0、Oncentra、CMS-XIO等,它们的调强功能模块能对子野进行重新排序,使得相邻子野之间的MLC位置更接近,有助于减少MLC的运动距离。

[1]Woo MK,Nico A.Impact of multi-leaf collimator leaf positioning accuracy on 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 quality assurance ion chamber measurements[J].Med Phys,2005,32(5):1440-1445.

[2]Chui CS,spirou S,LoSaaso T.Testing of dynamic multi-leaf collimation[J].Med phys,1996,23(5):635-641.

[3]Simon TA,Kahler D,Simon WE,et a1.An MLC calibration method using a detector array[J].Med Phys,2009,36(10):4495-4503.

[4]马攀,戴建荣,Shi J.二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在多叶准直器日常质量保证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2):217-220.

[5]鞠忠建,于运来,马林,等.用二维电离窀举证验证多叶准直器叶片到位精度[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335-338.

[6]李长虎,徐利明,滕建建,等.瓦里安加速器动态治疗日志文件在多叶准直器到位精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6):552-554.

[7]Varian Medica Systems.Varain user manual.Dynalng File Viewer reference guide[Z].2002.

[8]徐利明,李长虎,李承军,等.多叶准直器叶片速度对滑窗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5):2862-2885.

[9]张国前,张书旭,韩鹏慧.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滑窗技术的剂量和机械稳定性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0):21-24.

[10]J W Lee,J H Part,J B Chung,et al.Inverse verification of the dose distribution for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using dynamic MLC log files[J].Journal of the Koream Physical Society,2009,55(4):1649-1656.

[11]Litzenberg DW,Moran JM,Fraass BA.Verification of dynamic and segmental IMRT delivery by dynamic log file analysis[J].J App Clin Med Phys,2002,3(2):63-72.

[12]Klein EE,Hanley J,Bayouth J,et a1.Task group 142 report:quality assurance of medical accelerators[J].Med Phys,2009,36(10):4197-4212.

猜你喜欢
日志偏差机器
机器狗
50种认知性偏差
机器狗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扶贫日志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雅皮的心情日志
雅皮的心情日志
未来机器城
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