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剧团“吃饭戏”初探──浅论基层专业剧团一般性演出舞台美术创作的“精品”观

2013-11-21 22:46姚骏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舞美剧目剧团

■姚骏

专业剧团“吃饭戏”初探──浅论基层专业剧团一般性演出舞台美术创作的“精品”观

■姚骏

“吃饭戏”是演艺行业内相对于那些参赛或展演的剧目而言的一个行内俗称。这类戏大多是剧团为了生计和发展而排演的一般性剧目。虽然,由于很多的客观原因,使得“吃饭戏”与“参赛戏”之间在创作要求和品位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并非是对立的,因为许多精品之作都产生于“吃饭戏”之中,或者说很多“吃饭戏”就是精品之作。比如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豫剧《程婴救孤》、《清风亭》,京剧《狸猫换太子》等等。这些剧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都十分强。它们的故事情节曲折,叙事性强且大多富有传奇色彩;它们通俗易懂、百看不厌,是既起教化作用,又有娱乐效果。尤其是一些经典的传统剧目,从剧情到唱腔、表演等通过前辈艺术家们的积极探索和创造,已在观众中形成了比较广泛的欣赏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由于“吃饭戏”大多都有现成的排演范本,因此排练周期和成本投入就相对较短和较少,而它们一旦上演,演出周期却很长,往往多少年都在演这部戏,是既叫好又叫座,可谓一次排定终身受益。这就大大增加了剧团的排演积极性。

然而,随着丰裕社会的到来,今天的观众在审美品位和趣味上也产生了更高更多元的需求。而目前一些基层专业剧团“吃饭戏”的演出却并不容乐观,因为这些剧目大多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时间创作出来的,它们无论在剧本的题材、情节、内涵,还是在二度创作等方面都局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及欣赏观念。而现在的很多“吃饭戏”则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沿用着那个时期的创排方案,尤其是舞台美术的展现甚至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还作了很多的减省与歪曲,更甚至不经整体的专业设计,而用些风格、样式与色调很不统一及匹配的旧布景旧道具旧服装胡乱搭配,蒙混了事。虽然说,舞台美术在整个戏曲创作中只是一个从属部门,但一个能与时俱进并能给整个戏曲创作带来积极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必要的舞美包装却显得至关重要!

“吃饭戏”显现的现状,除了基层剧团创作资金的不足和基层演出场所极其简陋等条件限制外,更重要的是一些创作者和院团领导缺少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缺少担当勇气和探索精神;把大众化理解为简单化,甚至庸俗化;他们还偏执地认定,经典剧目既是前辈艺术家们的经典创造,就不用也不容再作任何方面的创新和提高;又认为基层剧团服务的都是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最基层百姓,因而无所谓创新,更不必谈精品的创造;甚至认为只要剧情好、唱腔好,舞美就无所谓好丑和有无。落后的观念,加之陈旧、寒酸的舞台呈现,最终也就很自然地导致了“吃饭戏”与当下这个时代产生了磨擦与隔阂,从而受到了冷落和疏远,这不仅对基层专业剧团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带来了冲击,也把我们的民族戏曲推向了局促的边缘。

鉴于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吃饭戏”必须走大众化的精品之路。而所谓大众化的精品,就是在演出内容和形式的展示上要能让绝大多数基层民众所认同和接受,并有着一定的品位和质量的艺术作品。诚然,随着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演艺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许多基层剧团的发展境况客观地告诉我们,如果要把本就有限的创作资金更多地投入在“吃饭戏”的舞美创作上确实很不现实;同时,要使许多现有的基层老剧场能够达到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有效改造,这在短时间内恐怕也很难做到。何况随着演出市场的需要,很多剧团已经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百姓的庭院晒场搭台进行演出了。因此,大众化的精品在舞美创作的体现上,除了必须符合舞美创作的专业要求和表导演构思的整体需要,必须符合戏曲的全面普及和传承的要求,以及对演出剧目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外,则还必须符合基层剧团的实际创作条件和生存、发展的大方向,必须符合基层演出场所的装置限定和基层演出市场的运作方式。具体的说,“吃饭戏”的舞美在创作构想上既要专业、严谨,又要因地制宜、合理表现;在创作手法上既要样式多变,又要简洁精炼、风格统一;在制作方式上既要精致巧妙,又要轻便灵活,能够使装台、装车方便快捷;在资金投入上要做到不浪费、不白费、少花费;在演出效果上要能得到绝大多数观众的接受和欢迎,并最终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观赏的作用。

而舞台美术的“精品”体现,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它不同的特点。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的传统戏曲,当时的观众对戏曲演出的舞台包装要求并不强烈,他们几乎完全是以演员的表演为绝对的欣赏目标,那时的舞台景物更多的是靠演员的表演来展现的,比如:一个摇晃的姿势就表现出角色站立在行进中的“船”上,一个小“云手”就表现出角色打开或关闭了眼前的一扇“门”等等。因此,那时的舞美“精品”的表现靠的是演员上乘而精彩的表演。上世纪初上海的新舞台在海派文化的影响下,在观众们的需求声中,开始倡导戏曲的革新,首次引用了西方艺术体现中的写实布景,它们的运用在当时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人们衡量戏曲舞台美术品位高低的审美标准,并且也成为了大多数专业剧团舞美创作的一种样式标准。新时期以来,随着观众们的审美趣味又一次地求新、求变、求奇,戏曲舞台上又出现了有着强力视觉冲击力、被人称之为“大制作”的舞美,对此做法虽然行内人士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批评和赞扬声皆有,但观众们无不为这种舞美所呈现出的恢宏气势所吸引。虽然,这种“大制作”舞美目前还不能符合基层剧团的创作条件以及基层演出场所的有效体现。同时,现代舞台美术的精品观也不是以资金投入的多少,景物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以及复杂与单纯的程度来衡量的,也不是说能够迎合观众欣赏趣味的舞美作品就一定是精品。但是,“大制作”舞美的这种善于制造观赏效应,努力吸引和培养新生代观众,极力开拓和驾驭演出市场的积极的创作理念和创新精神,恰恰是基层剧团“吃饭戏”的创作所值得借鉴和深思的。

总之,只有坚持走大众化的精品之路、坚持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戏曲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承,才能使基层专业戏曲团体的生存之道有所拓宽和延深,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舞美剧目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民营扬剧团再登高丘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