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情操的升华
——浅谈木偶剧《嫦娥奔月》的启迪意义

2013-11-21 22:46陈晶羽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灵美月宫村姑

■陈晶羽

有幸看到扬州木偶剧团经典保留剧目 《嫦娥奔月》的录像,虽然该剧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创演,但剧中人物的精神情操至今仍影响着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同时对我们警校学生也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嫦娥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美丽、善良、纯朴的化身,可唐人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中的一个“偷”字,改变并诋毁了嫦娥在人们心目中美好、善良、纯朴的形象。木偶剧《嫦娥奔月》在剧情上作了一点但是非常重要的修改:西王母为助后羿灭妖救民,特赐“可升”、“可降”两粒灵丹,吞服“可升”灵丹,能飞赴月宫收取用天上星星打造的灭妖神箭,然后吞服“可降”灵丹,携神箭回民间灭妖。当“可降”灵丹遭河伯破坏后,嫦娥明知服“可升”灵丹,不能返回人间,而人间不能没有大王后羿,嫦娥还是义无返顾地争服了飞升月宫的灵丹,并命玉兔将神箭送返人间,助大王后羿灭妖救民。这一改编,增添了“心灵美”这一现代意识的元素,争服灵丹的举动使得嫦娥的高尚情操得到了无比的升华。

为了突出第一场村姑嫦娥向第三场王后嫦娥的变换,对村姑嫦娥的手设计是活手,便于她舞动手帕、持物干活等动作,体现出村姑嫦娥和众村姑扑蝶、采药嬉戏时的活泼可爱。而后者采用了由原一尺多长,加长到三尺多长的水袖,体现出王后嫦娥的庄重的身份。嫦娥的造型设计,瓜子脸形,浓眉大眼,樱桃小口,眼珠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时而上下翻动,时而左右转动,不但体现了嫦娥的美丽隽秀,更透露出嫦娥的灵气。

《嫦娥奔月》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嫦娥的形象进行了再创造,突出了嫦娥纯朴、善良、见义勇为、敢于牺牲的精神品德。在人间需要与邪恶势力进行抗争的关键时刻,“嫦娥决心抛弃自已的一切私心杂念,树立一颗大爱之心,决定牺牲自己,代替后羿去月宫并命玉兔送箭至人间,支持后羿完成为民除恶、射掉烈日的愿望。嫦娥这种为了普救烈日烤炙下的众生,作出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值得当今时代所要赞扬的。

剧中第三场的场景感人至深。河伯为报一箭之仇,让酒醉看守扶桑树的吴刚,放出囚禁的金乌,变成烈日,十日当空,烈焰四射,大地如蒸似灼,而后羿又南山射日无效,万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嫦娥发现了人群中一个婴儿即将干渴而死,她立即“咬破手指淋鲜血,滴进婴儿干裂唇”,使婴儿得救。这充分显示了嫦娥舍己救人的美好情操。

当嫦娥为了撷取神箭,拯救众生,不惜牺牲爱情只身飞往月宫,观众怎能不为她的心灵美而感动。当后羿用嫦娥送来的神箭射落妖日,诛灭妖龙,带领众人遥拜月中嫦娥时,台上唱出了观众的心声:“为救苍生舍恩爱,奔月佳话千秋扬”。使观众怀着赞叹而又崇敬的心情,对嫦娥恋恋不舍。

《嫦娥奔月》给神话人物嫦娥赋予了新时代的精神,她舍身忘我牺牲的举动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性向上的社会意义。这一主题思想的挖掘,无疑是剧作者新颖创意之所在。古代神话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起来的,也是劳动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创作编写的,嫦娥在人民的心目中本来就是一个美丽、善良和纯洁的人物形象,在当今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心灵美的同时,赋予她新的时代面貌,更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下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木偶剧《嫦娥奔月》写的是历史神话,同样也是对扬州的文化、人文及大爱精神的赞誉。这台戏古朴、新颖的风格和文化素养的描写,与古城扬州诗情画意的风韵是极其相称的,也将嫦娥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在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对我们警校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是有一定启迪意义的。

猜你喜欢
心灵美月宫村姑
月宫玉兔
垂钓
什么是“五讲四美”?
插秧
心灵美的小兔
“月宫365”实验圆满成功
村姑
平静谦和,不事张扬
村姑小谢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