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画院改革刍议

2013-11-21 22:46王涛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画院中国画绘画

■王涛

国有画院改革刍议

■王涛

建国伊始,根据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以至省、市都建立了画院。60年来各级画院在配合全国各项政治性活动、文化工程工作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繁荣文化市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画院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国有画院如何紧跟时代脚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推行必要的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一.体制与市场接轨的必须性

我国改革开放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措施是把原有的计划经济改革为市场经济。文化也应该适应市场的需求。自古以来中国把绘画艺术当做高档艺术,不能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只有私下悄悄私相授受,在画院中只有研究绘画,却无人研究如何卖画;有人研究把画展开得如何隆重、热烈、什么级别领导出席,开幕式热闹非凡。但随后便门可罗雀,几乎没有任何商业行为;拍卖市场“名人”、“大师”的成交令世人膛目结舌,为抬高身价不择手段地进行炒作,良莠不齐一片混乱;国家的税务、物价部门对书画的买卖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现在已经进入到商品社会,画院作为书画的生产主体,它应该建立研究市场的机构,发挥专业人员优势,指导、规范市场,扭转只产不销的局面。

二.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接轨的必然性

中国绘画现在看来还是以中国画为主体,中国画讲究生命与宇宙气息相通,主张“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拜自然为师力求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至达到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因此,中国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利用各种手段向中国袭来,中国的绘画精英又大批涌现,中国文化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主张中西融合;以黄宾虹、齐白石为代表坚持中国传统,各有千秋,他们在绘画界都有亲密接触,在各类文献中没有发现他们在理论上、技法上一争高下,却有徐、齐二位大师相互欣赏的美谈;张大千先生一生的成就无人可及,是中国画界的泰斗,徐悲鸿虽然主张中西融合,但他赞誉张大千先生是中国画坛500年来的第一人,如此大度,让人敬佩。谁料到现在画坛后人,却争得剑拔弩张,水火不容。作为一个绘画的门外汉,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内耗到如此地步。中国画艺术是中国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绘画艺术的瑰宝。不分国家、地域、民族,在地球村中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在艺术上人类可以超越一切,以至达到和谐共鸣。

三.提高与普及接轨的必要性

画院是美术界较为集中的绘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提高群众艺术修养和普及传播艺术理念的任务,带领画界向更高的层次开拓和发展。

对内,一些国画院建院初期,在老一辈画家的辛勤耕耘中培养了不少画家,目前仍然活跃在画坛中。但由于画院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该项功能日趋减退,在普及群众绘画艺术上甚至无所作为,对群众性的绘画活动缺乏指导,即使有也是个人行为,与画院毫无干系。画院与艺术院校,一个关门创作,一个关门教学,彼此间基本没有往来,这又谈何学术交流、理论结合实践呢?

对外,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整个世界瞩目中国,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状况下,中国的经济依旧灿烂夺目,究其原因,大家发现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然,而中国画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它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是世界绘画艺术的宝库。中国画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艺术。随着照相技术的不断提高,写实绘画与其无法抗衡,因此,西方的写实艺术走向抽象。中国几千年来的写意即是抽象和具象的融合,更高于西方的抽象。白石先生的“似与不似”的绘画标准得到世界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画一定能够走向世界艺术的更高峰。因此,对外交流的渠道开发愈发显得重要,现有的交流渠道只限于国家级,省市基本没有对外交流的机制,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画院中国画绘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远方》中国画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