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基础抓联动办实事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13-11-21 22:46金小兰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东台市书屋农家

■金小兰

固基础抓联动办实事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金小兰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议覆盖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有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农村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乡镇、村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比较薄弱,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机构,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东台市图书馆把强化基础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兴办服务实事作为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新举措,为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调结构,充藏量,建网络,夯实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求知、陶冶情操的课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对于农村农民的需求,在图书结构上,藏书的品种上、现代化阅读手段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1.调整藏书结构,建立农业科技书籍框架

东台市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全市12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80%以上,是传统的农业县市。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图书馆,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服务,已现实地摆在图书馆人面前。为此,东台市图书馆首先从调整藏书结构入手,增加农业科技书籍的比重。通过购买、征集等手段扩大农业科技书籍的拥有量。目前,农业科技书籍总数已达到全馆藏书总数的25%以上。其次,针对东台传统农业的特点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立足针对性、适用性、地方性、可读性特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由农业基础科学、科学种田、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园林艺术等组成的农业科技书籍主体框架。

2.利用名人捐书,充实藏书数量

图书馆搭台,名人唱戏台。东台市有许多在外地工作的知名人士,他们大多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近年来,该馆向全国各地以及海外东台籍知名人士发出征集信函6次计6000余份,恳请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先后共收到捐赠的各类图书7万余册。1992年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化家戈宝权先生携夫人参观了东台市图书馆,并赠送了农业等方面图书1万余册。2008年中国文联主席周魏峙给东台图书馆赠送近万册图书。2010年中国雕塑研究院院长吴为山向东台市图书馆赠送图书近万册。原轻工部领导东台籍名人凌霄云为东台市图书馆一次性捐赠农业书籍2万余册,并为东台市新街镇一次性捐书1万余册。南通市图书音像设备有限公司经理东台籍梅野田先生为许河镇捐赠以农业科技为主的书籍1万余册,还为许南村示范图书室捐书5000余册。他们不失时机地宣传东台,介绍东台,推荐家乡的农副产品,提高家乡知名度,为繁荣家乡经济作出了具大的贡献。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达到了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目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图书馆并成为联系农村沟通社会的纽带。

3.新辟读书渠道,构建为农服务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工程,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运行数字化整合,利用网络服务系统,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目前已列入的资料中有大量科普知识,农业科技和医药保健知识等,对于农村普遍存在的信息匮乏和文化落后的状况,能够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东台市图书馆在缺资金、缺人才、缺设备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数字图书馆,成立了“共享工程”支中心,并在各镇文化站全部建立了共享工程基层点。目前,已具备提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此工程已逐步向农村基层延伸。这样既可以为农民读者提供优质文化信息资源,又可以提供图书馆之间各种信息资料的查询利用。

二.抓指导,搞联动,建平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农家书屋的兴进,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振兴农村经济注入活力。但怎样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保证硬件达标,“软件”不软,是赋予公共图书馆的职责。

1.指导培训,抓好农家书屋的达标工程建设

东台市图书馆从指导培训入手,助建农家书屋建设,抽调有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对农家书屋进行指导培训。一是辅导书刊管理业务知识,从书刊分类、编目、排架到书刊的借阅流程、读者活动的组织等等逐一进行指导帮助。二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基础应用知识的培训。2011年我馆对368家农家书屋管理员集中举办了4期培训班,由馆内业务骨干讲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之外,其他馆员根据各自的经验,就农民读者的读者服务工作进行各具特色的讲述,书屋管理员表示受益非浅。三是针对农家书屋的特点指导制订农家书屋读者借阅证管理、读者阅览规则、出版物管理、出版物借阅和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五项制度,使农家书屋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路子。全市现辖14个镇,368个行政村,2011年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不少于5000册、1200种,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2012年底全市验收合格368家,达标率100%,平均面积达50平方米以上,真正实现了村村全覆盖,个个都达标。

2.相动联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最大效能

农家书屋相对公共图书馆其藏书品种适用性还有一定的差距,农家书屋由于先后兴建的时间不一,其品种也不尽相同,如何发挥农家书屋最大效能,东台市图书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手段,在掌握各镇各个农家书屋藏书品种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相互间交流互动,让好的热门图书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农家书屋作为“三下乡”活动阵地,联合举办系列服务活动,为农民朋友送去大批精心挑选的书刊。每次送书、赠书现场气氛热烈,满足了农民朋友渴求文化知识,期盼信息服务的期望,也给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服务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书屋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农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农家书室的建成,表明“知识工程”建设在我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受到基层广大干群的普遍好评。

3.共建平台,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求知的课堂

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向农民朋友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好载体。东台市图书馆在做好为农服务的工作中,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住农闲季节,见缝插针,适时开展服务活动。2011年11月,邀请了各镇文化站长、农民专业户近百人在东台镇金北村举办了农民“金口袋”读书成果座谈会。还通过各镇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各站村、场将本单位的科研情况、专业户情况上报市图书馆,确定跟踪服务项目,建立了一批重点读者档案。在农闲季节配合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科普宣传周”以及市文广局组织的“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将科技书籍刊物送到专业户手中,先后为各类专业户及科研单位送书2万余册。在此基础上开展知识讲座,服务农民致富。陶冶情操,指导人生的知识服务。东台市梁垛镇孔堡村图书管理员樊国栋同志针对农民所需养蚕技术的缺乏,利用农家书屋这个载体,开展专题农技知识讲座。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时堰镇塘坝村村民赵乃宽在种植花卉苗木方面遇到困难,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被动参加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当疑问被得到满意解决后便主动参与。还举办一些更为直观的电视讲座,帮助农民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下载各种农业科技信息知识。

三.发信息,办展览,抓宣传,把服务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公共图书馆在捕捉科技情报、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技成果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1.捕捉农业科技信息,及时印发《信息摘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农民迫切需要实用的致富信息和科技知识,这些信息和知识简便易懂,能够帮助他们加快致富的步伐。东台市图书馆抓住农民这种内在愿望,投入资金,组织精干人员,结合农村实际,收集、剪贴、整理了农业科技、养殖技术、综合信息等专题资料,编印成《信息摘编》,每月2期,发送至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书,同时利用文化下乡活动,在乡镇的集市上散发给农民。近年来,已有近万份资料送到农民手中,许多农民从图书馆送去的资料中获得了信息,增长了知识。三仓镇官苴村青年农民周增斌从送去的《信息摘编》中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走科学种田之路。他把西瓜与抗病能力强的葫芦苗进行嫁接,研制出质量好产量高的大棚西瓜,早春红玉、特小风产品供不应求,远销上海、无锡、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百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该镇农民共同走上了大棚种植西瓜的致富道路。

2.举办适合农村的专题展览,普及致富科学知识

展览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宣传形式,农民可以通过其丰富的内容,精美的画面,学习和认识新的事物,新的知识服务与经济宣传相结合,如民俗文化科技兴农,结合当地农业结构特点,可适时举办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展览,正确引导农业科技致富,还举办法制专题展览,帮助农民树立正确法制观念等。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文献资源,提供适合农村展览的图书资料,积极协助书屋举办展览,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12月在东台市台城街心公园成功举办《零的突破》科技兴农成果展览。该展览由盐城市文化局统一制版后送省文化厅参展并获一等奖。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农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为振兴农村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

3.充分利用宣传媒介,为农服务有声有色

东台市图书馆在切实做好市、镇、村三级图书馆(室)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把为农服务落到实处,实现了社会效益与农民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为农服务的同时,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利用本馆的音像设备和科教录像资料,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实行立体农业,千方百计增产增收。先后至台东村、许南村、红庄村等368个村庄放映科教录像近400余场,使上万名农民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科普教育。同时,图书馆还将农村科普知识制作成磁带、光盘等并发放到各乡镇广电站,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广告等,定期、定时循环播放,投入少受益广,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拓宽读者领域,服务农村经济,是农民群众的愿望,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为农民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的读书兴趣,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整合素质,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作出贡献。

何巧云促进农村图书馆公人服务体系建议《图书馆文化与实践》2011.755-57

金小兰基层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学刊》2012.692-93

猜你喜欢
东台市书屋农家
好消息!第二所“钱学森书屋”建成啦
西江月·农家早春
大树里的小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My school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望晴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作品赏析
我爱我的爸爸
东台市实验中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