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虚证病人进行推拿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效观察

2013-11-22 08:33张雅丽
护理研究 2013年35期
关键词:肾衰竭灌肠中药

陶 俊,张雅丽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发生在各种肾脏疾病基础上,肾实质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属于中医学“关格”“水肿”“癃闭”等范畴[1]。慢性肾功能不全虚证的主症为: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次症为: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夜难入寐,舌淡有齿痕,脉沉弱。中医学认为,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病位在肠腑,灌肠则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疗效;按摩具有调理阴阳、疏通经络及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2]。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竭虚证病人120例,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肾衰竭虚证病人120例。原发病诊断为:高血压肾病20例,慢性肾炎48例,肾淀粉样变5例,糖尿病肾病27例,慢性小管间质病变11例,多囊肾9例。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25岁~71岁,平均51.8岁;符合西医肾衰竭诊断标准[3]及中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病无法合作者,对多种药物过敏者或者过敏体质,合并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病人以多尿、精神萎靡、乏力、脱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因阴液亏耗,或阴损及阳常伴有便秘、失眠等症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中药灌肠保留时间延长至1h以上并且配合推、揉、按、勾等护理推拿手法。8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2.1.1 保留灌肠 灌肠液配制:生大黄30g,煅牡蛎30g,丹参39g,蒲公英15g,加冷水300mL,浸泡30min,浓煎制成150 mL中药,保留灌肠,每天1次。灌肠液温度39℃~41℃。灌肠方法:病人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30cm,润滑24号导尿管前端,经肛门插入20cm~30cm,以病人感觉舒适、无便意为度;灌肠后平卧15min,右侧卧位15min,臀部抬高30cm。

1.2.1.2 按摩 推坎宫:用双手大鱼际及拇指自印堂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分推至太阳穴,3min;揉百会:拇指按或揉百会,2 min;勾风池压安眠:以中指指端由风池勾至安眠处作按压,2 min。

1.2.2 护理 ①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②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③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高钙、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忌油腻肥甘、辛辣等刺激食物;④情志护理: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治病信心;⑤给药护理: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禁止使用损害肝、肾等脏器药物。

1.2.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24d后采血检查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临床症状观察:对腰酸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观察两组病人中药灌肠保留时间。

1.2.4 疗效评价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及计分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参照1997年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疗效标准判断。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血肌酐降至正常或下降>30%。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血肌酐下降>15%。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评价标准[5]。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中药灌肠保留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中药灌肠保留时间比较 例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比较

2.3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慢性肾衰竭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本病形成或由急性原因引起,或由其他各种原因长期累积而致,久病迁延,脾肾虚损,而致浊、毒、瘀等毒素产物在体内郁结,从而加速正气的耗损,属本虚标实之证。慢性肾衰竭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急速进展,死亡率高。针对肾衰竭虚证病人,应该采用中医健脾利肾、滋补肝肾,辨证施护,能否有效祛除痰浊、水毒、淤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3.2 灌肠作用机制及操作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是慢性肾衰竭传统治疗方法之一,能加速体内有毒物质的排泄。灌肠液直接刺激肠黏膜,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通过泻下和解毒作用,加速粪便排泄,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从而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可使肠源性氮质吸收减少[6]。本研究中所用灌肠方具有通腑泄浊、解毒清热、杀菌、镇静安神作用。延长灌肠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使肠黏膜与药物充分吸收、融合。灌肠注意事项:①临睡前灌肠,肠蠕动减弱,利于药液吸收,可更好地发挥药效[7];②灌肠液温度以39℃~41℃为宜,将药物对肠道的冷刺激降到最小化;③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灌肠时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臀部垫枕抬高10cm左右,利用重力使药液流入肠道,减少直肠刺激[8];④选择合适的肛管,经肛门插入深度20cm~30cm,以病人感觉舒适、无便意为度;⑤注入药液速度缓慢,动作轻柔;⑥灌肠后变换体位,先平卧15 min,再右侧卧位15min,臀部抬高30cm,防止药液回流、外溢;⑦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每日认真记录排便情况。

3.3 情志护理作用 中医认为“怒伤肝,忧伤脾,恐伤肾,喜伤心”,七情变化可影响疾病的进展,病人因久病不愈,内毒素蓄积,热结生火致情志改变而焦虑、烦躁。护士熟练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给予调畅情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让其了解自己病情,消除对医务人员戒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4 引阳入阴推拿 取面部诸穴位,进行推拿,同时配合气息引导,使病人全身放松,渐入睡眠状态。坎宫、百会、风池均有调节阳经气血、调节肾脏机能作用。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选择正确的穴位进行按摩,使内脏不断地接受良性刺激,有效改善肾衰竭虚证病人正气不足的状况,疗效好,无毒副反应。

3.5 饮食指导 根据中医辨证施膳“热者寒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在辨证的基础上给予严格的饮食控制,指导病人进食高钙、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如胡萝卜、橙子、桂圆、龙眼、枸杞等,以增加身体抵抗力。忌食辛辣、海腥发物、油腻肥甘等食物。如有水肿,还要控制饮水量。

3.6 用药护理 指导病人按时服药,中西药物应间隔1h,中药汤剂予以温服,易于呕吐者服药前咀嚼生姜1块,服药期间禁忌生冷、黏腻、腥臭等食物,勿饮浓茶。

3.7 身心康复训练 肾衰竭病人可适当运动,按摩足三里、涌泉穴等,每餐饭后顺时针方向按摩下腹部,每次20min以刺激肠蠕动。

[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9.14.2[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3):62-63.

[2]王爱珍.中医理论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生,2005,7(20):140-141.

[3]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2.

[4]宋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2):12-14.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6]李玉卿,周锦明.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灌肠方组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661-1662.

[7]崔娟,朱诗评.从阴虚湿热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理论探微[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89-90.

[8]王惠珍.改进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保留时间的探讨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4):110-112.

猜你喜欢
肾衰竭灌肠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