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三叠

2013-11-23 20:40河南张红梅
散文诗世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足音朝代龙门

河南 张红梅

龙门石窟:石头在唱歌

阳光一点点渗出来,渗出来,流过那些石群。它们坚硬又柔软,呆板又生动。

石群表情丰富,姿态各异。游人如织,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如春蚕在咀嚼桑叶,如林涛的低鸣,如鸥鸟闪亮的翅膀。

足音叠加着足音。雨走过的时候,一些东西被带走,一些东西又被留了下来,滋生新的东西。

历史被一层层翻阅,风声陡峭又婉约。

隋朝遗落的那扇门还在,它的名字大气而古典,有金属的质感和气势。龙门,当我轻轻念出这个名字,唇上就仿佛倏然间涂上一层佛光。

一群打坐的佛,拈花微笑。浩荡的诵经声,穿越北魏那个明亮的朝代,自石壁隐隐传来,整个山野,弥漫着荡涤心灵的梵音。

卢舍那大佛温润而美丽,有唐朝的气象和脉搏。它的温度,足以点燃一个朝代的沸点。纵然几千年风雨飘摇,也决然不倒。这是一个朝代的气度和骄傲。

让心静一些,再静一些,看两岸青山相对出,看两山排闼送青来,看这些岩石上盛开的花朵。

这些石刻的花,生莲,生香,生时光的皱褶,生无边的思索。

每一块石头都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我们仰视的高度,与一个朝代平行。唏嘘、赞叹、缅怀、流连,这些衍生的情感,足以打动一群石像的悲悯。

历史的、艺术的、信仰的,这些我们赖以存活的理由,在这里,无需证明。只要活着,救赎,从来就没有结束。在它们面前,我们一直是弱者。

如果聆听也是一种智慧,我唯愿自己的耳朵是醒着的。

那些石头在唱歌,真的。

香山寺:一曲新词酒一杯

从莲花上飘落,这里栖息着一个妙处——香山寺。

白居易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说的就是这里。

松柏剪出一帧阴凉,薄凉的感觉,像一匹暗色的丝绸,有苍绿的光阴泊在上面。

清泉淙淙,如妙龄少女腕上的配饰和衣服上的挂件,环佩叮咚,生动悦耳。

峰回路转,灌木簇簇,如一篇文章的逗点,恰到好处。

红墙绿瓦,柳丝如画,是历史深处谁家私奔的女郎,惊起却回头,笑容飘渺。

庙宇、石像、佛龛,青烟袅袅,一种奇异的香。

日光照进历史的深处。

石楼之上,历史钩沉,香山赋诗,搅动一树墨香。

武则天用一袭锦袍,美化了一个时代。白居易用一杯新茶,泡软了一个时代。许多鸟鸣和花香,在一次次的淘洗中,越发清亮。

文字在这里生根开花。带着儒香和佛音,汪洋恣肆,自在练达。

雕镂画栋的风,在角逐中,长出翅膀。

静。静中生出无限幻想。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不问来处和去处,我只愿做这寺中的一只鸟,日日被晨钟暮鼓浆洗,吐满口锦绣词章。

可惜,烟火还在,我始终只能做这新词中的一个标点。

勾留,是一个站台的约定,我和历史注定不在同一个车次。

白园:远方在远方之远

时间从这里抽象出去。我们可以小心地垂询一朵花,一叶草,甚至一座石碑。

这里眠着一位诗人。

多少年过去了,他的灵魂还醒着。在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满山满山的花花草草,都会不约而同弹起琵琶。

琵琶声里有唐诗宋词的雅韵,流水般的旋律,被月色一一濯洗。

浔阳古渡、马嵬坡前、泥泞的官道、四壁萧然的破屋,这一切都已是此恨不关风与月,只有一脉清流在心中汩汩流淌。

放下,是一种胆识,也是一种智慧。

他选择了隐的姿态,于乱世之中,悠然自得。

历史在弹指间灰飞烟灭,但有些东西却遇风而长,譬如他的诗。

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在民间,长成他的模样。

他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深味过坎坷的艰辛;他曾有过耳鬓厮磨的爱情,也遭际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冷落;他靠近过理想,又被理想亲手阉割……

所幸,他找到了一种隐秘的欢乐。

曲径通幽处,竹影深深深几许?碧波衍生,一半在云里,一半在水中。

人生悲欢离合,敌不过时间。所有的功名利禄,不过是枝上柳棉,而天涯芳草处处,能萦绕于心的,还是怀抱中的香。

这香,是文字赐予的佛。

在白园,我必须低过一棵草,泥土深处,有神祗的光,点亮灵魂。

远方,在远方之远。文字之初,鸿蒙有最本质的拙和真,我只有捧出最简单的爱,来抚慰这个尘世最洁净的天空和草原。

感谢乐天。他以秋的姿态,给我以春的丰盈和富饶。

猜你喜欢
足音朝代龙门
龙门里的白居易
雨声
猜朝代
浅解三字经(之八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倾听雁鸣湖畔的人大足音
龙门这边(71)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