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汉:平衡理论

2013-11-27 07:43乔欣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宣汉宣汉县财力

乔欣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历史上曾因为其位于川、渝、鄂、陕结合部的地理位置优势而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如今,这里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秦巴连片扶贫开发的核心区域。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宣汉是个陌生的地方。为此,中共宣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曾伟介绍,宣汉县是西部天然气开发“川气东送”的主战场,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其中贫困人口占20.4%,超过26万人。宣汉还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县,土家族聚居人口在8万人以上,分布在县境东北部10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区里。

资金分配平衡

近些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当地的县域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2012年GDP达到198亿元,由2010年全省第48位上升到第31位。全县公共财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41%。教育、农业、科技、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均达到了法定要求,其中仅教育支出就达到了10.1亿元,比2011年增长57%。

“不过,人口多、底子薄、贫困重、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宣汉最基本的县情。同时,县级事务的繁杂程度决定了县域财政任务的艰巨性。加之政府职能转变和对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的不彻底,往往使得县域经济发展捉襟见肘。涉及发展领域的配套无法预算安排,财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博弈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建议也要求财政部门按上级必须配套,让县级财政管理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分管着当地的财政工作,曾伟不无感慨地说。

制度选择平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多个研究机构均作出推测,财税体制改革将成为这次重要会议的议题之一。至于这项改革该如何推进,拥有实战经验的财政工作者们最有发言权。曾伟提出首先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厘清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有效建立与县级政府财力基本协调的财政运行体制,逐步减少县级政府在一些发展领域财政配套的压力。

其次,他建议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的构成,逐步削减、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和范围,切实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山区县的支持和倾斜力度;在增强县级政府财力安排自主性的同时,探索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评价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使支出有据、支出有方、支出有效。曾伟说:“2012年我县对上级财政的依赖度高达80%。近年来四川省财政厅充分考虑了宣汉这样的贫困山区大县的实际,使我们的的确确得到了有力支持。特别是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的专项财力性转移支付这一新的转移支付模式,在增强县级政府财力调控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专项转移支付覆盖不到的一些领域的财力需求。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专项财力性转移支付的规模,通过这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最终达到降低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压缩专项转移范围的目标。”

再次,建议在出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时,建立覆盖政府职能的统一体系,优化支出方向,整合和归并支持项目,建立符合实际的支持标准,克服多、滥、乱、小、散的现象,克服政出多门、甚至互抵触的现象,让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并防止以虚假项目和资料骗取财政资金等行为。最后,建议增强地方政府税收能力。曾伟表示,“营改增”政策的逐步实施,导致县一级政府主体税种的缺失,直接体现在地税收入总量大幅度下降。他说:“一是增值税县级留存16.25%,应提高县级政府财力留存比例;二是提高县级税收留成比例,进一步完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与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向资源地倾斜。三是改革税收征管方式。在企业注册地纳税改为项目实施地或资源开发地、企业运营地就地纳税。此外,“我们还希望不把财政收入作为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指标,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排名排序,防止财政收入虚高。再有就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化解机制。”曾伟说。

猜你喜欢
宣汉宣汉县财力
1959~2019 年宣汉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对县级的转移支付规模只能增、不能减”
水土保持助力宣汉乡村振兴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结算财力
结算财力
资讯速递
宣汉黄牛品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