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院学科群的建设

2013-11-28 10:32孙雯燕徐卫国
中国医院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科医院临床

孙雯燕 吴 韬 徐卫国

学科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办院水平和学术地位。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表现出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学科群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凸显重要。学科群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大型综合性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性工作,研究学科群的特征、组织形式、建设条件及意义,对于医院管理者科学地制定医院学科建设长远规划,构建成熟、完善、内涵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学科群体系,更好地开展学科建设的实际工作,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1 学科群的兴起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方面是学科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则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值得重视的是,目前临床医学片面强调各自学科、专业的重要性,专业越来越多、专家知识面越来越窄,技术水平受到了局限,学科发展容易走入误区。在应对重大疾病的诊治、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上,单个学科的力量往往不能实现,于是学科群的概念应运而生。

近年来,国内外综合性医院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科关联度情况,结合医院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打破内科与外科,儿科与成人科的界限,对强势科室进行资源整合联姻,组建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催生出更多的高新技术,并产生放大效应。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专门成立了多学科胰腺癌诊所及多学科甲状腺肿瘤中心;英国制定的国家健康保健计划已经把直肠癌多学科治疗模式列入其中[1];澳大利亚针对癌症患者,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多学科诊疗项目。国内也有多家医院进行了有益尝试,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神经科学学科群、解放军总医院的肿瘤疾患学科群以及西京医院的消化疾病、心血管疾病学科群等。

我院近年来在学科群建设方面也在积极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疾病诊治为中心内容的学科群。如由儿科研究所、新生儿科以及产科集成的新生儿遗传性疾病诊治学科群;由儿外科、儿童血液、儿童肿瘤集成的小儿血液肿瘤综合治疗学科群;由普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集成的消化道肿瘤治疗学科群;由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集成的冠心病治疗学科群;由成人骨科和小儿骨科集成的髋关节结构异常诊治学科群等。由呼吸内科领衔,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小儿呼吸专业进行跨学科合作,长期开展成人和儿童多导睡眠监测和鼾症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睡眠呼吸监测及OSAHS无创机械通气/手术治疗。同时作为中国哮喘联盟哮喘专病门诊建设和推广项目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哮喘临床诊治中心主任单位,呼吸内科和小儿呼吸专业在哮喘诊断及综合治疗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协作研究,对哮喘家系进行遗传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于临床应用,早期筛查易感人群,临床诊疗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由此可见,学科群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建设学科群是学科间建立有机联系,大幅度提升医院整体实力的科学途径。

2 学科群的主要特征

学科群建设是以若干个重点学科为核心,集约具有一定内涵联系的学科,在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通过具有合理人才结构的团队的共同协作努力,在良好的科研条件支撑下,进行临床技术互补和学术间相互渗透,并围绕某一共同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临床和研究实体。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2.1 创新性

学科群建设是多个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活动,其知识体系将构成交叉学科,学科交叉点往往会成为医院新的特色,并形成医院新的品牌[2]。构建优势学科群在理念上应当以促进集成创新为指向,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学科群建设过程中要围绕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点,瞄准国内外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寻找学科新的增长点,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不断强化各学科的科研实力,促进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

2.2 综合性

通过挖掘各相关学科的优势、特点,学科群将众多的学科分支整合在一起,使各个学科的人力、物力、专业资源产生强大的合力,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学科群中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能发挥优势和效能,这是单一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在。跨学科合作已成为医疗上广泛接受的新方法之一[3]。

2.3 组织协同性

学科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协同共生性。多个学科围绕某一重要领域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有机组合,彼此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学科群中,不同学科能彼此找到相关学科中的营养点,是一种生态共生关系,通过相互合作以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正是由于学科群具备以上特征及优势,所以它成为临床治疗、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科群的建设有利于医疗质量、科研内涵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 学科群的组织形式

学科群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按几何图形可分为:树状型、网络型、行列式型、星团状、原子团簇型;按学科结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实体型、紧密型、松散型;按组建实体可分为:学院实体型、新组实体型、学术团体型、科研凝聚型等[4]。对于医院学科群的分类,有文献提出,一般按组建基础分为重点学科带一般学科型、高技术重大项目依托型、疾病诊治链型等[5]。不同的组织形式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点,因此在组建学科群时,要考虑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科的发展趋势,选择与医院学科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相符的组织形式。

从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对应的“学科群”理论研究或参照模式较少,但在实践中,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 近几年在国外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这种模式与疾病诊治链组建学科群的组织形式非常类似。MDT是指临床多个学科针对一个临床疾病,重点商讨患者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通过多学科的讨论会议,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6]。例如在肿瘤治疗体系中,英国的法律中明确规定,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之前必须经过多学科医生的讨论制定诊疗方案后才能具体实施治疗(图1)。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手段治疗的壁垒,保障了最佳治疗方案的实施,加强了不同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国内的MDT在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也正逐渐形成。可见,按疾病诊治链组建学科群将是临床学科群建设发展的趋势。

4 学科群的建设条件

学科群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的复杂工程,要充分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需要有医院的统筹保障作为坚实保证。同时,应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促进特色学科或相近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协作,配备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

4.1 要有医院的统筹保障

建设一个学科群的意义远远不只是简单的学科1+1,医院应当通过综合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医院的优势学科群系统。要根据现阶段各学科不同的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建设的指导和管理,以形成多层次、科学化的学科建设机制。要采取普遍鼓励、重点选拔的政策,在人才、设备、经费、管理上给予倾斜,支持学科群尽快形成特色、扩大规模、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督促作用,合理组织、调配优势学科群内部资源,全面形成医院学科群创新体系,推进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2 要以重点学科为龙头

作为学科群,一般应含有一个“主体”学科作为轴心,组合若干相关、具有相近研究方向的科室单位构成[7]。学科群建设要围绕若干个具有鲜明特色和符合医疗卫生实际需求的主攻方向,以一个或几个建设成效显著、发展优势明显、有集成交叉基础的重点学科为领头学科,配备与之相关的优势学科和支撑学科,科学合理地组建学科群,从而体现学术贡献突出、技术水平领先、设施条件先进、人才队伍完备、组织协调机制完善的优势。

4.3 要有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

学科群是医院高新知识和技能的集中体现,优势学科群体就必须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须有相当的职称和学术成就,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同时配备若干个学术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后备学科带头人负责相关优势学科和支撑学科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另外还必须具备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专业结构配比合理的学科梯队和创新团队。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实力雄厚的学科群,在完成临床医疗任务、承担多学科协作的重大科研项目的同时,又能培养出一批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5 学科群的建设意义

学科群概念的出现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思路,使传统的个体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组合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合理配置、整合医疗资源,带动提高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各亚专业学科水平,推动多学科交叉区域医学水平的发展。

5.1 有效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

作为综合性医院,临床及科研工作的专业化及综合化是其显著特点,当其广度和深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优势学科群,以创造更高的临床和科研效益[8]。这是医院发展到一定层次采取的必然举措,也是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图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5.2 提高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目前临床医学要攻克的许多问题都带有综合性、跨学科的性质,且范围广、难度大,绝非一门学科、一项技术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多学科、多技术组成的科学技术群体广泛团结协作,需要人才荟萃、高度知识密集化的科技集体共同奋斗、联合攻关,才能有新的突破。

5.3 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组建学科群是医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学科建设思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途径。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取决于技术创新,医院的发展要在设备、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集中力量培育学科群,形成学科特色和品牌优势,从而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Anne Fleissig, Valerie Jenkins, Susan Catt,et al,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in cancer care: are they effective in the UK? [J].The Lancet Oncology,2006,7(11):935-943.

[2]张雅丽.建立医院优势学科群的思考[J].中国临床研究,2010(5):433-434.

[3]Michael E Bowen, Russell L Rothman.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type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J].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2010(3):113-124.

[4]雷勇,孙连军.大型综合型医院学科群建设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7):649-651.

[5]鲜荣华,林叶青,吴冰.论医院学科群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136-138.

[6]Ye YJ, Shen ZL, Sun XT, et al.Impa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ork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2):172-177.

[7]梁永刚,鲜荣华,郑春雨,等.医院学科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158-159.

[8]雷勇,宋斌,程列凤. 基于密切值法的学科群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3):80-81.

猜你喜欢
学科医院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学科新书导览】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超学科”来啦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