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社会保障系统评价

2013-11-30 03:03佟玉霞
关键词:优抚社会福利社会保险

王 宏,陈 薇,佟玉霞

(河北联合大学 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综合评价是指综合考虑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系统对其进行总的评价。在实际应用中,评价的对象往往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模糊性,将模糊理论与经典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得到的评价方法称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将使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在社会保障系统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到许多社会现象和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评价指标的描述存在模糊性。因此,经典评价方法很难将所获得的信息充分利用。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社会保障系统评价进行研究,得出对社会保障系统较为合理的评价,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一、社会保障系统简介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遭受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国家或社会出面来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和不断改善,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并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和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社会保险是最基本的保障,社会福利是最高的保障,社会救济是最低的保障,社会优抚是特殊的保障。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国家依法强制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是城镇劳动者。其功能在于保护劳动者因遭受包括生育、疾病、伤残、工伤、失业、年老、死亡在内的风险时,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或社会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评价指标主要有: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社会保险收入总额占国民收入比例,社会保险负担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数,保险基金增值率,社会保险覆盖人数增长速度,社会保险支出增长强度等。

(二)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服务,福利企业、福利津贴等方式,使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的社会政策总称。社会福利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通过社会服务可以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在出现社会问题时,社会服务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补偿。社会福利的特点是普遍性,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范围内,都能按规定得到应享受的津贴和服务。评价指标包括: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每千人口社会服务床位数,福利彩票销售额中提取的公益金比重,设卫生室的村数占行政村数,福利基金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社会福利企业利润额等。

(三)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国家对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以致于无法正常生存的公民,无偿给予社会帮助,提供生存保障的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保障。社会救助维持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保护公民的生存权利,弥补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救助对象包括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鳏寡孤独残人员;遭受天灾人祸而使生活一时陷入拮据状况的家庭和个人;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的家庭和个人。评价指标有农村集中供养人口占总供养人口比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城市人口比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城农村人口比重,社会救助基金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社会救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等。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也称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对军人或其家属提供了一定生活水平的救济金、伤残抚恤、退伍安置及其他社会优待的社会政策的总称。优抚安置属于社会保障中的特殊保障。优抚对象包括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军籍离退休人员、牺牲或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及其特殊时期的特殊对象。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安置三种待遇。优待是指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为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厚待遇;抚恤是指国家对伤残人员和牺牲、病故人员的家属所采取的物质抚慰形式,主要有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安置是指对复员退伍军人、现役志愿军人、军队转业干部与军队干部复员、军队离退休干部及随军家属的扶持、帮助或就业安置。评价指标有定期补助人数占国家重点优抚对象的比重,社会优抚基金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社会优抚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安置义务兵、士官、复员干部人员,接受军队离退休人员人数等。

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并进行国家间、地区间的比较,有助于研究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律。通过增加设置不同的控制变量,可分类计算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内部各行业、各地区甚至各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子指标,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并采取措施促使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合理化与内部优化。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与其经济、社会效应的分析,评价社会保障系统运行情况。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保障自身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可以建立起“社会保障警戒模型”,构成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核心,用于预测社会保障的未来趋势,避免出现社会保障的财务危机,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社会保障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作出合理的综合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的解决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问题。

在社会保障系统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到许多社会现象和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评价指标的描述存在模糊性。因此,本文考虑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社会保障系统评价进行研究,得出对社会保障系统较为合理的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社会保障系统进行评价能够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科学,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一是有利于开拓教学新阵地。院校各系部、各教研室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设专栏,及时发布并更新政府部门制定的一系列会计、税收、工商等财经法规,引入在线精品课程、在线题库、在线交流、掌上高校等教学资源,作为会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积极回应学生、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利用微博、微信及时处理学生反应的问题,解疑释惑。

(一)确立评价指标层次及评语集

首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语集。

将社会保障系统评价层定为目标层,评价中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优抚的指标为中间层,依次建立如表1 所示的层次结构。

建立有四个评语等级的评语集。评语集为V ={完善,较完善,一般,不完善}。

表1 社会保障系统评价指标层次

(二)建立隶属函数

本文选用三角形隶属函数,以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例来说明隶属函数的建立过程。建立如图1 所示的三角形隶属函数:

图1 评价指标c1 的三角形隶属函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根据统计出的各项指标的数据求出其对应的隶属函数。

(三)确立评价矩阵与权重

根据2008年的各指标的数据,建立隶属函数,得出各评价指标具有各评语集的隶属度。通过计算求得各级评价矩阵。

(2)社会福利的评价矩阵:

(3)社会救助的评价矩阵:

(4)社会优抚的评价矩阵:

根据社会保障系统的相关文献,给出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社会保险各级评价指标权重:A1= (0.094,0.143,0.136,0.125,0.106,0.162,0.234);

社会福利各级评价指标权重:A2= (0.257,0.125,0.164,0.108,0.135,0.211);

社会救助各级评价指标权重:A3= (0.164,0.209,0.246,0.219,0.162);

社会优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A4= (0.236,0.109,0.183,0.258,0.214)。

(四)综合评价

下面是我国2008年的社会保障系统的综合评价。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过程如下:

目标层的综合评价过程为:

归一化得:B2008= (0.143,0.337,0.396,0.124)。遵循最大隶属度原则,2008年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应属于一般。利用同样的评价过程,对我国2011年社会保障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如下:

B2008= (0.143,0.337,0.396,0.124),B2011=(0.168,0.412,0.368,0.052),

属于较完善。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1年综合评价所得的结果,我国社会保障系统正在由2008年的“一般”向2011年的“较完善”转变。其隶属于各等级的程度也在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系统是在逐渐趋于完善。

四、结论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下,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社会保障系统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合理、更科学、更客观。应用此评价模型来考察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情况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避免了传统的将各项指标数据相加求和的不合理性。

[1]杨纶标.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0.

[2]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钟明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宋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社会公正关系浅论[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8 -20 +28.

猜你喜欢
优抚社会福利社会保险
社会优抚审计: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著述的发展逻辑
新形势下优抚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专利制度问题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