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属杂草的风险分析方法

2013-12-02 04:50郭琼霞刘景苗
武夷科学 2013年0期
关键词:豚草杂草检疫

郭琼霞,刘景苗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州350001)

豚草属(Ambrosia L.,Ragweed)杂草隶属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族(Helianthusae)。一年生或多年植物。豚草属植物起源并分化于北美洲Sonoran地区。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口岸管理工作更加繁重,但意义更重大。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直接表现就是进出口数量加大或次数增多,因而,势必增加携带进境的有害生物种子的数量,提高了外来有害生物风险的危险程度。外来生物的危害,在我国有着惨痛的历史教训。松材线虫、水葫芦等外来有害生物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陈贤兴和单和好,2003;马炜梁,2003;王明旭和宋玉双,2001;Watt,1987)。在保护贸易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到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研究的内容(陈洪俊和李尉民,2002;中国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

PRA是当今植物检疫的热点问题之一,迫切需要针对PRA从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广泛的研究。我国已在有害生物的检疫和防治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对有害生物进行分类,并整理出有害生物的名单,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应用于国际贸易中,特别是口岸检疫中,解决了许多贸易争端。但是对PRA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1)对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不够重视,对有关概念、理论和步骤的理解差别很大,缺乏实用的或可操作的PRA体系。(2)量化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不足。概率和不确定性是风险分析的本质特性,所以应加强风险分析中概率和不确定性的研究。(3)评估方法有待改进。从已完成的风险分析报告来看,风险评估主要是生物学评估,这是不全面的,应该采用经济学的评估方法进行风险分析。(4)依据标准、文献来源不统一。许多国家都按自己的政策和方式来开展风险分析研究,PRA与政策性联系比科研性更大,这是不够科学的。

豚草属杂草作为一类外来生物,究竟在我国检疫中占什么样的地位?风险多大?影响多大?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它的潜在危害性和口岸被频繁截获 (郑超等,2001;李一家,1998),似乎意味着对豚草属杂草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是必要的。本研究将在这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

本研究依据我们近来的试验研究和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料,遵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简称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简称IPPC)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1996)开展豚草属杂草的风险分析,摸清危险性豚草属杂草的种类和适生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根除措施,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大发展。

1 豚草属杂草的起源分布与种类

豚草属植物起源并分化于北美洲Sonoran地区,属于有害生物的范畴,因此,在对豚草属杂草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采用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同时,又根据豚草属杂草自身的特点,对豚草属杂草的风险分析方法程序和标准进行灵活运用,使这一理论和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Bassett和Tersmae对整个后冰期沉积物中的豚草属杂草花粉化石研究表明:在整个冰川后期沉积物中,豚草属杂草花粉量较多,后冰期开放的无植物大地显然为豚草属杂草提供了向北迁移和扩散的适宜生境。豚草属杂草在加拿大东部是近200多年才成为优势种的,这与白人迁入期相符合,当时的森林开垦为豚草属杂草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经人为干扰的生境。Payne根据豚草属杂草属植物的形态和花序结构建议将Ambrosia与Franseria同列于Ambrosia属之中。那么,该属约41个种,其中北美31个种,南美的8个种(是早期侵入后系统分化的结果),另二种(欧洲1种、非洲1种)可能与北美种 A.artemisiifolia同种(万方浩和王韧,1990;Stępalska et al.,2002;Rybnicek and Jäger,2001;Bassett and Terasmae,1962)。但是不同的人对此的划分不一样,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是35-40种(黄可辉和郭琼霞,1993)。在本研究中,豚草属杂草划分为40种,各种类名单(McFadyen,2000)详见表1。

豚草属杂草种类多,也是一种很可怕的外来有害生物;豚草的危害大概可分为五个方面:(1)对农作物生产的危害;(2)对果园的危害;(3)对草坪的危害;(4)对环境的危害;(5)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危害;(6)多人体健康的危害。所以,豚草属杂草整个属被列为中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农业部公告,2007)。

2 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方法

依照我国PRA的程序,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可分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两部分(刘景苗,2004;姚向荣,2008)。风险分析是评估、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的一个过程;风险评估,是关于某一豚草属杂草进入一个国家定殖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概率),并明确风险分析对像的有害性和传播途径。确定每种查明的或与某种传播途径有关的豚草属杂草是否为检疫性杂草,如果是的话,应描述其来源、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重要性(陈克,2002)。风险管理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

表1 豚草属杂草各种类名单Table 1 The list of species of Ambrosia L.

2.1 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的途径

不同豚草属杂草有害性不同,关键性指标也不一样。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一般有两个途径:从传播路径开始的风险分析和从有害性开始的风险分析。

2.1.1 从传播途径开始的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 从传播途径入手的风险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人为的和非人为的。人为的主要是“进口”,非人为的主要是自然传播的。明确了传播途径之后,根据相关的原则,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款或措施的政策决定。如果查明没有任何潜在的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有可能通过这一传播途径,风险分析到此停止(戴凤凤和周早弘,2002)。

2.1.2 从有害性开始的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 豚草属杂草的有害性已广为人知的,或已经危害社会的,那么风险分析过程大致如下:第一种是从进口或杂草风险分析地区发现的有研究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杂草;另一种是在经验上引起重视或确定会在其它地区可能产生危害的杂草。有害豚草属杂草已被确定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杂草,并确定是与某一传播途径相联系。

2.2 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的一般程序

风险评估主要是传入可能性评估和经济影响评估,传入可能性又包括进入可能性和定殖可能性评估。它一般可分成五个步骤:相关资料检索;有害性初步评估;确定检疫性有害名单;针对每一有害豚草属杂草进行评估并提出总体风险;最后是提出可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措施。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是指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在该地区尚不存在,或者存在但并非广泛分布且正在进行检疫防治的有害豚草属杂草。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指存在种植植物上的有害豚草属杂草影响这些植物的可能的用途,会带来不可接受的经济影响,需要在进口国领地内进行控制的非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

在已经确定了应进行风险评估的某一有害豚草属杂草,或有害豚草属杂草的清单中(在从某一传播途径开始的情况下),逐个考虑这些有害豚草属杂草,审查每一种有害豚草属杂草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的标准——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且尚未在该地区存在,或虽已存在但分布不广并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豚草属杂草。在审查过程中,风险分析应考虑每一种有害豚草属杂草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豚草属杂草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风险分析方法来评估其在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地区的定殖、扩散和经济影响的可能性;最后描述传入该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传入的可能性,取决于从出口国到目的地的生态相似性和传播途径、与之相关的有害豚草属杂草的频率和数量。应当注意有害豚草属杂草进入新地区已有记载的传播途径,如果已知的话,应当对可能尚未存在的可能传播途径进行评估(黄可辉等,2006)。

如果有害豚草属杂草符合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的定义,应当利用风险分析方法来审查风险评估收集的资料,以决定有害豚草属杂草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和传入可能性,证明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必须的。如果是,则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如果不是,对该有害豚草属杂草的风险分析就到此为止(戴凤凤和周早弘,2002)。

2.3 地理和管理标准

如果有害豚草属杂草在风险分析地区存在,并已达到其生态范围的极限(即广泛分布),那么这种有害豚草属杂草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的定义,风险分析就到此为止。符合检疫性有害豚草属杂草的定义包括:(1)有害豚草属杂草在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地区存在,并尚未达到其生态范围的极限(即未广泛分布),而且该种有害豚草属杂草在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地区应进行官方防治;(2)有害豚草属杂草尚未广泛分布,但正在考虑今后在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地区对其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将确定该种有害豚草属杂草是否应当进行官方防治,如果得出该种有害豚草属杂草应当进行官方防治的结论;(3)有害豚草属杂草尚未广泛分布,但没有进行官方防治也没有考虑在今后进行官方防治;(4)有害豚草属杂草在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地区不存在(黄振和黄可辉,2008;张绍升,2003;周乐峰,2003;王茂华和许志刚,2002)。

2.4 经济重要性标准

只有当一种有害豚草属杂草已经定殖和扩散才能表现出其经济重要性,因此必须对有害豚草属杂草风险地区进入、定殖和扩散的风险进行预期的描述。

2.4.1 定殖可能性分析的标准 从已经发生该有害豚草属杂草的地区获得可靠的豚草属杂草学资料(生态环境、生活史、寄主范围、流行病学、存活率等),然后根据本地区发生的情况与发生地区进行比较,并利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定殖可能性进行评价。如果经过分析,认为有害豚草属杂草在风险分析地区没有定殖的可能性,风险分析到此为止。

2.4.2 扩散的可能性分析标准 也是借鉴已发生地区的经验和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等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些资料可用来估计有害豚草属杂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如何迅速地表现在PRA地区。如果有害豚草属杂草可以较容易地被封锁或根除时,这种资料在风险管理阶段很重要。

2.4.3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分析标准 在前面两个因素都存在的话,下一步是确定有害豚草属杂草在风险分析地区是否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为了估计有害豚草属杂草的潜在经济重要性,应当从已发生该有害豚草属杂草的地区获得资料,如环境生态型和豚草属杂草清单。分析豚草属杂草是否会造成严重的、轻微的和无影响的可能性。如果要在量上来分析的话:还应该将此情况与豚草属杂草和非豚草属杂草的影响,如气候等联系起来。把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地区的情况与已经发生该有害豚草属杂草的地区的情况,特别是对与环境进行认真比较。如果有害豚草属杂草在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地区没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就不必要进行风险分析了(刘海军等,2003;王茂华和许志刚,2002;陈克,2002;王福祥,2000;万方浩和王韧,1990)。

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采取怎样的措施,以使(减少)这种可能性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如果经过分析,确定了是有害性豚草属杂草,就要开始进行风险管理了。如制定检疫和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来避免豚草属杂草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或以减少这种风险性并使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3.1 重要性排序方法

根据有害豚草属杂草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豚草属杂草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置,提出检疫对策(万方浩和王韧,1990)。

3.2 风险管理备选方案

应当汇集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备选方案清单。这些备选方案主要涉及到传播途径,特别是进口的管理。然后,这些备选方案也可能涉及减少损失风险的方法,特别是能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各种备选方案都有优缺点,但都必须遵循“最小影响”原则:植物检疫措施应当与所涉及的有害豚草属杂草风险相适应,并应是对人员、商品和运输工具的国际移动造成最少妨碍的现有的最低限度的限制措施(黄可辉和郭琼霞,2003;张绍升,2003;周乐峰,2003;章正,1998;万方浩和王韧,1990)。

陈洪俊,李尉民.2002.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历史与现状.植物检疫,16(1):28-32.

陈克.2002.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植物检疫.16(5):257-261.

陈贤兴,单和好.2003.豚草对几种经济作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1):69-73.

戴凤凤,周早弘.2002.豚草天敌——豚草卷蛾发生规律的初步调查.江西农业学报,14(4):69-72.

黄可辉,郭琼霞.1993.福建长乐县首次发现危险性杂草豚草.动植物检疫,(1):45-45.

黄可辉,郭琼霞,刘景苗.2006.三裂叶豚草的风险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4):412-415.

黄振,黄可辉.2008.桔小实蝇传入中国风险的定量分析.江西农业学报,20(8):61-62.

李一家.1998.皇岗口岸首次截获两种危险性豚草.特区科技,(2):48-48.

刘景苗.2004.豚草属杂草风险分析.福建农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马炜梁.2003.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大自然探索,(8):65-66.

农业部.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有害生物名录》.农业部公告第862号.

万方浩,王韧.1990.条纹叶甲控制豚草的效果及其评价.生物防治通报,6(1):8-12.

王茂华,许志刚.2002.玉米高原病毒病及其风险分析.植物检疫,16(2):88-90.

王明旭,宋玉双.2001.松材线虫对湖南林业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性分析.中国森林病虫,20(2):42-45.

姚向荣.2008.燕麦属3种检疫性杂草的风险研究.福建农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张绍升.2003.进境红掌种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4):414-419.

郑超,张箭,吴永生,何浩.2001.对俄贸易中豚草的检疫地位.植物保护,27(5):47-48.

中国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www.tbt-sps.gov.cn/gb/risk/analysis_report.aspx-23k.

周乐峰.2003.进境百合种球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3):305-308.

Bassett IJ,Terasmae J.1962.Ragweeds,Ambrosia species,in Canada and their history in postglacial time.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40(1):141-150.

McFadyen REC.2000.Biology and host specificity city of the stem galling weevil Conotrachelus albocinereus Fiedler(Col.:Curculionidae),a biocontrol agent for parthenium weed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Asteraceae)in Queensland,Australia.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2),195-200.

Stępalska D,Szczepanek K,Myszkowska D.2002.Variation in Ambrosia pollen concentration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Poland in 1982-1999.Aerobiologia,18(1):13-22.

Rybnicek O,Jäger S.2001.Ambrosia(Ragweed)in Europe.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13(2):60-66.

Watt GC.1987.Ragweed dermatiti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agweed in Australi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Royal Newcastle Hospital,444 Hunter Street,Newcastle,NSW 2300,Australia.Austral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28:1,27-29;4 ref.

猜你喜欢
豚草杂草检疫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拔杂草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外来入侵物种豚草研究进展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新疆伊犁河谷发现外来杂草
——三裂叶豚草和豚草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