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A的闭环式输血管理系统

2013-12-05 09:37陈屹一陈灿达骆荦殷舟周敏谢琼徐敏张秋涛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血制品闭环标本

【作 者】陈屹一,陈灿达,骆荦,殷舟,周敏,谢琼,徐敏,张秋涛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31000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杭州市,310005

输血管理涉及血制品保存和运输、血样采集和交接、交叉配血和发放、血制品输注和不良反应预防等,已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用血需求的快速增长,用血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1]。我院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PDA的输血管理系统,可实现输血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实时监控输血过程,规范临床供血行为,提高输血管理水平。

1 应用背景

输血管理是指血制品从血液中心出库到医院输血科接收,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申请给予复查、配血、发放;护士取血、输血、反馈输血反应的全过程。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往往采用手工交接、单据转抄、人工核对的模式,输血管理流程工作效率低、安全性不足、资料查找难、统计工作量大、信息无法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难以精确掌控和实时监督血制品去向,一旦出错难以回溯和定责。尤其是在我院年住院手术量达到3.5万余人次的情况下,临床用血量大,出入库频繁,日常工作繁琐,如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闭环式的输血管理体系,临床用血将成为医疗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因此,必须改造原有的手工输血管理模式,加强输血流程的闭环管理,使之适应医疗信息化管理需要。

2 总体目标

系统建设以提高输血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宗旨,以安全性、稳定性和扩展性为系统设计原则,采用稳定可靠、性能高的国际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加密算法、安全的架构设计实现输血全流程的闭环式信息化管理。

3 闭环式管理设计

当患者需要输血时,医师通过电子工作站发出输血申请;护士拿着PDA扫描患者腕带,确认患者身份信息,采集血样后扫描试管上的条形码信息,确认采血人员、采血时间、标本类型等信息;护士将血标本交接给护工,护工将血标本送到输血科并再次交接,输血科根据电子申请和血样标本进行配血和发血,整个过程中的标本采集交接、血制品交接确认全部采用PDA扫描标本条码、血制品条码、交接人员工号,并将以上信息无线上传到输血管理系统,实现对标本和血制品运输交接的过程监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发血过程中,系统自动验证配血结果,避免未配血液或不相合血制品的发出,保证患者安全用血。护理人员为患者输血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利用PDA床旁录入相关信息并在输血管理系统中同步显示,输血科工作人员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输血闭环式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输血闭环式管理流程Fig.1 Flowchart of blood transfusion close-loop management

4 软件模块设计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科学规范的作业流程,包括库血管理、配血管理、日常登记、查询统计、基础设置、系统维护等应用模块,能使输血科与临床科室间实现无缝衔接。

4.1 库血管理模块

库学管理模块由以下部分组成:

(1)入库操作 完成血制品信息的数据导入、数据录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查找、数据统计、数据刷新、数据保存等操作;

(2)发血操作 完成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3)库存管理 完成对库存血制品的盘点、统计分析、库存表打印等操作;

(4)报废操作 完成对过期、破损血制品的报废处理,提供报废血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

(5)直接出库 通过绿色通道对需要特殊处理的急诊病人用血直接出库或特殊情况下对其它医疗机构的直接发血(需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6)血袋回收 患者输血完成后,血袋送回血库回收;

(7)自体输血 对患者自身储血的血袋号、血量、类别、采血日期、采血者、过期日期、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名称等信息进行管理。

4.2 配血管理模块

配血管理模块由4部分组成:

(1)血液定型 确定病人的ABO血型与Rh(D)血型,并打出检验报告单;

(2)交叉配血 患者血样本与供血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分为主测与次测),结果为无凝结与无溶血时,才允许血制品用该患者;

(3)血浆定型 用于重新确定库存血浆的ABO血型与Rh(D)血型;

(4)用血申请 用于病区电子用血申请单的填写与打印;

4.3 日常登记模块

日常登记模块由以下部分组成

(1)献血登记 完成病人家属献血登记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合格、献血量、成份次数、不合格原因等信息;

(2)抗人球蛋白/血小板试验 完成抗人球蛋白/血小板试验登记操作,内容包括直接抗IgG、直接抗C3、血小板抗筛试验等信息

4.4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模块由以下部分组成:

(1)血制品去向 查询病区护士采集的患者血标本及经输血科发出的各袋血制品的具体去向、交接人员、交接时间,在部分已经测试使用RFID标签的护理单元还可以查询物品所在的具体位置;

(2)血红蛋白统计 统计分析在院患者输血前、后的血红蛋白值变化;

(3)血小板统计 统计分析在院患者输血前、后的血小板值变化;

(4)在院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分析 查询血红蛋白/血小板在某一范围内的所有在院患者。

4.5 基础设置

基础设置由以下部分组成:

(1)成份设置 用于血制品成份的设置,包括成份代码、成份名称、单位、单价、RHD血型、折合量、有效期、报警日期、大类等;

(2)配血方法 用于配血方法的设置,包括方法代码、方法名称、单价、编码、名称等;

(3)库存预警项目 用于各种类别储血的预警值设置,系统据此自动判断并预警;

(4)病区设置 用于各用血病区代码、名称、病区电话等信息的设置。

5 应用优势

应用该闭环式输血管理系统,有以下应用优势:

(1)流程无纸化管理 输血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减少了各类手工单据;

(2)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各环节通过PDA扫描申请单号、标本号、取血处方、输血袋上的条码信息进行确认,避免手工录入和交接环节的失误,减少工作量,降低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3)各参与方实时互动 使输血科、临床科室、标本运送人员间能实时互动。医生在电子工作站开立用血申请、护士用PDA确认采血信息、护工收到血标本送往输血科途中时,输血科马上可以获取相应信息;输血科的血样检验和配血结果信息审核通过后,医生也可以马上得到提示,及时打印取血处方并安排领血;护士输血时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可以用PDA填写输血反应信息,输血科工作人员和医生都能够调阅该信息;

(4)通过医生工作站的用血申请模块,医生能在线填写输血申请单、查询历次输血信息、查看此次配血结果和标本检验结果、打印取血处方、查阅和维护患者用血反应记录、查询输血成分信息、查看申请单状态(申请、抽血、签收、配血、发血);

(5)接口信息导入功能 通过血制品信息导入接口,输血科可将血站提供的血制品信息自动导入到医院数据库,无需手工输入血袋信息;

6 讨论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用血量和血制品种类的不断增多,血液安全问题愈显突出,对血液管理及输血处方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1-2]。原有的手工输血管理模式由于无法及时准确地统计血制品出入量及库存量,易发生漏费、统计错误、效率低下,手工交接难以回溯和明确职责[3]。即使部分医院使用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也只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临床医师开立医嘱、护士采集血液标本、输血科配血发血等信息无法同步共享,系统间无法互传数据,难以真正起到互联互通、全程电子记录、随时检查每个环节的目的,离实现闭环式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基于以上现实问题和管理需求,我院自行组织开发的闭环式输血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对输血全程的监控、业务流程的优化、服务过程的规范,在降低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检验人员、收费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对输血工作的各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做到所有服务环节的可回溯,达到科学、安全、节约输血的要求,而且也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性地深化了临床输血管理的内涵[4]。

[1]潘小良,宋朝晖.临床输血管理薄弱环节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2,16(4): 46-47.

[2]田泽允,张孟尚.输血管理与安全用血[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 170-170,179.

[3]于洪敏,刘凤华,刘兆杰,等.我院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的做法[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 26-27.

[4]彭道波,赖福才,刘一强,等.构建科学的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新系统[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64: 427-428.

猜你喜欢
血制品闭环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血制品:白蛋白有望进入提价阶段
基于安全闭环的“两客一危”动态监管平台
华兰生物被低估了吗?
一种新型烟气含氧量闭环动态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基于四元数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闭环检测
血制品:27倍PE的行业值得买吗?
血制品行业 27倍市盈率的血制品行业现在值得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