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抑酸在咽喉反流所致慢性咳嗽中的作用*

2013-12-11 03:57钱茂华
交通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抑酸喉科反酸

高 刚,王 军,马 莉,钱茂华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226001)

慢性咳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长期咳嗽可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夜间剧烈咳嗽影响睡眠,严重者引起声音嘶哑和声带损伤,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慢性咳嗽的病因常常难以明确,治疗较为困难。耳鼻咽喉科医师往往将慢性咳嗽归因于慢性咽喉炎、鼻炎或鼻后滴漏等,而对咽喉反流所导致的慢性咳嗽未予以足够重视。

随着对胃食管反流及咽喉反流疾病认识的逐渐提高,对于咽喉反流疾病所导致的慢性咳嗽越来越受到关注。抑酸药物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2010年6月—2012年8月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63例,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咳嗽患者63例,男26例,女37 例,年龄 16~78 岁,平均(46±12)岁;咳嗽时间 2~11个月(中位咳嗽时间3个月)。具备下列条件:咳嗽持续时间≥8周,无气促气喘、发热、咳脓痰;体检肺部无啰音,X线胸片无异常;无鼻炎、鼻窦炎、鼻后滴漏等鼻部相关疾病,无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咽喉相关疾病;抗生素、抗过敏药物、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过敏原检测阴性、血清IgE水平正常;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心脏病等。有反酸、嗳气、烧心等反酸症状者39例为A组;无反酸症状,但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提示有假声带沟、喉室消失、红斑或出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水肿、后联合增生、肉芽肿及喉黏膜增厚等反酸体征者24例为B组。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山东鲁南制药集团)20mg,1次/日,口服。所有患者均经门诊随访,每周复查1次。在用药前后观察咳嗽症状的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咳嗽VAS评分,应用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评价治疗效果,直至咳嗽消失或病因不能确立。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计量指标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有明确反酸症状的A组39例中35例(89.74%)经抑酸治疗咳嗽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4例仍持续咳嗽。无明确反酸症状B组24例中退出3例,完成观察的21例中有9例(42.86%)经抑酸治疗咳嗽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A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仅RSI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抑酸治疗前后患者咳嗽及反酸情况分析(±s)

表1 抑酸治疗前后患者咳嗽及反酸情况分析(±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 B 组间比较,#P<0.05

有反酸症状者(A组) 无反酸症状者(B组)VAS评分 RSI RFS VAS评分 RSI RFS治疗前 8.24±0.46 19.47±1.55 14.29±2.61 8.08±0.52 8.96±1.17 7.32±0.71治疗 2 周 6.37±0.75* 12.71±1.82* 11.59±1.22* 7.70±0.89 7.86±0.53* 7.06±1.08治疗 1 月 3.45±0.52*# 8.26±1.39*# 8.75±0.75*# 7.46±0.77 7.68±0.82* 7.11±0.85

3 讨 论

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涉及全身多个系统,主要包括6大方面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咽喉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道反流及咽喉反流疾病、心因性咳嗽[1]。临床上诊治比较困难,目前对于慢性咳嗽的诊断多采用排除法。Irwin等[2]提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解剖学方法,其内容包括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和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在各个系统排除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可能诊断,经过针对性的治疗明确诊断。

既往以慢性咳嗽≥3周作为诊断标准,发现咳嗽变异型哮喘、病毒感染后咳嗽和后鼻漏综合征为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但随着对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认识的逐步提高,其定义也从原来的咳嗽持续时间≥3周修正为≥8周,从而把大多数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咳嗽排除在外。

一般咳嗽患者大多首诊内科门诊,经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或内科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或有咽喉不适才到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因此到我科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大多已经除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系统疾病。而耳鼻咽喉科医师在接诊慢性咳嗽患者时,常常忽略胃食管反流及咽喉反流疾病,而仅仅考虑到鼻腔鼻窦疾病或咽喉疾病。

咽喉反流疾病是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广泛认识的一种疾病。它由胃内容物返流到咽喉部,刺激、损伤咽喉部粘膜并引起相应的症状。由于从前认识的欠缺,该病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症状无明显缓解。近年来,随着耳鼻喉科医师们对喉咽反流了解逐渐加深,发现喉咽反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可占到耳鼻喉科门诊全部就诊患者的10%,声嘶患者的50%,而由于该疾病导致的慢性咳嗽也越来越受到耳鼻咽喉科的重视。

国外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1%~41%,国内研究显示为14%[3]。但仍有部分学者对胃食管反流及咽喉反流导致慢性咳嗽持保守态度,Brightling等[4]报道的一组患者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仅占8%,远低于咳嗽变异型哮喘24%和后鼻漏综合征的18%。

本研究发现有反酸症状患者,咳嗽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无反酸症状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经过抑酸治疗,一部分咳嗽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尤以有反酸症状者明显。在治疗2周后咳嗽症状即能明显改善,治疗2周与治疗1个月比较各项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临床慢性咳嗽患者,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反酸、嗳气等症状,并予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进行RFS评分。对于诊断为咽喉反流疾病者予以抑酸治疗1个月以上。对于无明显反酸等症状的咳嗽患者,如除外其他系统疾病并予以相关治疗仍无效果后,可予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视检查情况给予抑酸治疗。

[1]Morice AH,Fontana GA,Sovijarvi AR,et al.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ugh[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4,24(3):481-492.

[2]Irwin RS,Madison JM.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ugh[J].N Engl J Med,2000,343(23):1715-1721.

[3]Saritas Yuksel E,Vaezi MF.New developments in extra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8(9):590-599.

[4]Brightling CE,Pavord ID.Chronic cough[J].Thorax,1999,54(6):563.

猜你喜欢
抑酸喉科反酸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喉科擎拿术随想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抑酸治疗对声带白斑术后相关症状的影响分析
使用抑酸药物增加医院感染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从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讨TKI与抑酸药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