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构建

2013-12-15 06:46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要素文化

陈 怡

(1.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是中国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之一。跨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关注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科技方法、科技环境,特别是六大科技潮流对文化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这六大科技潮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其中包括: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文化价值生产、文化资源供应、文化消费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视听表达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综合处理,建立新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仿真技术,即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构成三维信息人工环境,逼真地模拟现实和超现实的环境,给文化产品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新材料技术,研制生产体积更小、更智能、多功能、环保型以及可定制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节能环保技术,包括节电技术、节煤技术、节油技术、节水技术、节气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的有效运用。笔者将这六大科技要素,融合于视觉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视觉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它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使其具有了潜在的内生竞争优势,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加速其内生竞争优势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不仅是构筑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主题,而且也是为何要建设视觉文化产业的战略性所在。

一、构筑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战略性

1.前瞻性的战略构想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逐步萎缩,新兴文化产业将占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联动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新产业。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多媒体传播、宽带技术、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尤其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文化产品的仿真性和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传播注入全新理念和革命性改变,使文化产业呈现网络化、数字化、视觉化的发展新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所谓的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就是率先构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依托视觉文化传播技术的应用和产业的发展,抢占视觉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全面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创造先决条件。

2.带动性的战略判断

主导产业,意指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其特点是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我们提出把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及其产业作为带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顺应视觉文化时代到来的一种使然,也是根据自身产业发展要求而作出的战略判断。构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可以加快传统传媒产业的资源整合,利用数码、网络、多媒体等先进传媒技术,打造“视觉之都”,以此抢占先机把我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借助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及其立体并富有动感的视觉冲击力,把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特色曲艺、艺术精品等文化品牌向国内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参与经济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依托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所形成的主导产业,对其他文化产业发展所发挥的带动作用,具有极大的辐射功能,它不仅对文化产业自身产生革命性影响,而且还会带动文化产业之外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3.全局性的战略行动

视觉文化传播的现代意义,是改变了以往传播的特定内涵,把原有的传播和应用拓展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形象传播” 层面,充分发挥平台的辐射效应,从城市文化形象、文化品牌形象、文化产业形象三个层面逐层发展,从整体上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文化的独特性、持久性和资源的独占性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发这一优势应借助于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把文化资源开发与提高城市文化形象结合起来,形成“开发与传播”并举的生动发展局面,以城市文化为支撑带动城区经济全面繁荣;利用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提升文化品牌形象。文化资源优势的提升,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开发,而在于在开发中如何形成文化品牌的优势,提升品牌价值的优势,这都需要借助于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把文化品牌的锻造与提高文化品牌形象结合起来,形成“锻造与传播”联动的协同发展局面,以品牌形象为支撑带动城区产业的全面振兴;利用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提升文化产业形象。文化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外在的城市形象,也离不开内在品质打造的文化品牌形象,但要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形象,必须把产业的价值提升与产业形象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塑造与传播”共进的发展局面,以产业形象为支撑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二、 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的目标与设计

构筑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立意是根据视觉文化传播对文化产业网络发展所具有的主导性作用,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型产业来建设,把它作为带动文化产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建设。为此需要确立平台建设的目标,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1.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的目标

构筑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战略性,决定了这一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把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打造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型产业,支撑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化、跨越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运用全新的视觉传播手段,依托先进的平台建设,把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为现代化视觉之都。加速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带动我国文化产业全面高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助于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一套新型的宏观管理体制。

(2)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创造条件。

(3)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加快形成以视觉文化传播技术为主导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

(4)坚持市场导向运作,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

(5)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6)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加快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的投融资机制。

2.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要素分析

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这个系统需要对该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要素构成的系统进行关联性分析。

(1)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构成要素分析

在系统构建中,视觉文化传播系统从产业要素角度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第一,管理要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指导和协调视觉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负责建设和维护视觉文化传播平台,以及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管理工作,为视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组织保障。

第二,信息要素。视觉文化传播平台,自身建设就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由政府专门机构提供相关的扶持政策、配套政策及发布全面、权威、细化文化市场信息,文化企事业单位也要搜集国内外文化市场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反应性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第三,资源要素。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文化产品,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研究、挖掘、整合与市场开发,开发与保护并举、传承与创新并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第四,技术要素。加大与科技部门的合作,加快原有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利用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海外视觉文化传播的高新技术。

第五,人员要素。政府及相关人事部门应该在人才规划上作出相应调整,把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视觉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引进和培养的重点,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第六,生产要素。文化企业要注重视觉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提升文化产品创意性,提高文化产品的视觉化设计、制作、传播水平,提升产品内在质量,打造文化精品、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七,市场要素。政府与企业刺激大众视觉文化消费需求,主动培育视觉文化消费市场环境,文化企业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律,规范市场管理,鼓励市场竞争,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适度开放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2)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关联性分析

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要素的关联性所形成的系统机制,使它具有了特定的视觉文化传播功能。该系统各要素的关联性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系统

第一层次是基础性要素层次。它主要由管理要素和信息要素构成。管理要素为视觉传播平台提供组织协调机构,信息要素主要提供政策。它们在视觉文化传播平台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功能。

第二层次是核心要素,它主要由人员要素、技术要素、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构成。在视觉文化传播平台中,该层次要素综合作用,是对文化产品的设计、加工、制作、传播,其中资源要素的功能在于全面配置资源;生产要素的功能主要是对文化产品的设计加工;技术要素的功能在于为系统提供先进的视觉设计、加工和传播的手段;人员要素的功能是对系统的全过程提供人才支持。

第三层次是导向因素,它由单一的市场要素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系统提供各种市场信息,为提高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提供信息支持。

以上各层次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系统整合,实现功能放大,保障传播平台的良性运行。

三、加快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如果把视觉文化传播技术及其产业群称为新兴文化产业,那么可以把文化产业区分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构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深化改革,政策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尽快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管理,保证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高效运行。完善发展新兴产业政策,通过创新政策,制定周密科学的视觉文化发展规划,展示产业发展的前景,消除制约视觉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引导和鼓励视觉文化和传播企业的成长,完善平台运行的微观基础。为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优化配置,技术革新

新兴文化产业资源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和有限性,只有优化资源的配置,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通过技术革新,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打造文化精品,创新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中的理念创新、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用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来构筑视觉文化平台,创造新的文化生产力。

3.吸收借鉴,引入创新型人才

善于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虽然不同国家地区,视觉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要勇于借鉴成功的经验,大胆尝试。例如:近邻韩国和日本,与我国文化背景较为相似,韩国文化产业注重海外市场的拓展,市场推广方式颇有特色;日本的动漫产业也极具原创性和影响力,这些都值得我国学习。对于视觉文化产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培养与引入并举。鼓励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通过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营造创新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参与到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中。

4.加强宣传,培育新兴文化市场

加强媒体宣传,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视觉文化理念,尤其在青少年当中,培养对本土视觉文化产品的兴趣。视觉文化产品设计和传播者,要敏锐地把握人们的兴趣点及情感诉求,顺应时代要求,善于运用最新潮的设计语言、最先进的设计手段、最能触动人们情感的方式,营造文化消费的新生活,从而激活视觉文化消费市场,培育新兴文化市场。

总之,构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要面向未来。超前构筑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旨在科学的把握文化产业的变动趋势,有计划、有目的的发挥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力量;要做到内外结合,稳妥构筑视觉文化传播平台,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前瞻思考、稳妥推进;最后要务实创新,创新构筑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平台建设既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又要能满足和契合大众视觉文化消费需求,以便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实现超前发展。

[1]刘 静.软实力视域下传统文化输出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8-82.

[2]叶小文.中国文化“走出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5-9.

[3]黄志坚,于兴义,张晓明,等.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J].时事报告,2010,(2):32-36.

[4]朱可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支撑[J].科学社会主义,2011,(5):35-42.

[5]王天铮.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传播,2011,(4):112-116.

[6]乔申颖.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拉动作用大 年均增长40%以上[N].经济日报,2012-05-3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要素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谁远谁近?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也谈做人的要素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