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剂浸种对豌豆苗期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

2013-12-17 05:21连荣芳王梅春墨金萍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生防基腐病株数

连荣芳,王梅春,墨金萍,肖 贵

(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豌豆茎基腐病又称豌豆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种子染病引起烂种,子叶染病致幼苗生长缓慢、折倒或逐渐枯死。近年来该病在通渭县华家岭一带的豌豆种植区域时有发生,严重时面积达70%以上,造成豌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食用豆项目组于2009—2010年开展了不同生防菌剂浸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生防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B1、B2、X4、Z10,均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陈秀蓉教授提供。指示豌豆品种为定豌6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通渭县华家岭乡老站村,土壤为黑麻土,前茬为冬小麦。结合秋季整地,一次性施入农家肥22.5 t/hm2、尿素2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供试生防菌剂稀释倍数分别为10、20、30,处理I为B1-10(即将代号为B1的原溶液稀释至10倍,下同);处理II为B1-20;处理III为B1-30;处理IV为B2-10;处理V为B2-20;处理VI为B2-30;处理VII为X4-10;处理VIII为X4-20;处理IX为X4-30;处理X为Z10-10;处理XI为Z10-20;处理XII为Z10-30;处理XIII为清水浸种(CK)。共1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周围设1m宽的保护行。播种前浸种20min,取出后晾晒至种子能分散开但仍较潮湿即播种。幼苗期调查发病株数,计算防效。收获时按小区计产。

防效(%)=[(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1]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防菌剂浸种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4种生防菌剂浸种对豌豆茎基腐病均有防治作用,其防效为32.98%~72.87%,其中B2的防效为55.00%~72.87%,明显高于其余3种生防菌剂,以处理VI,即B2-30防效最好,为72.87%;其次是处理V、处理IV,即B2-20、B2-10,分别为60.89%、55.00%。对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处理VI与其余各处理间防效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V与处理IV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IV与处理I、处理III、处理VII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IX差异显著,与处理II、处理VIII、处理X、处理XI、处理XII之间差异极显著。

表1 不同生防菌浸种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2.2 不同生防菌剂浸种对豌豆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菌剂处理的豌豆折合产量为1 255~1 460 kg/hm2,较对照增产19.52%~39.05%。其中以处理VI,即B2-30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 460 kg/hm2,较对照增产410 kg/hm2,增产率39.05%;其次是处理V和处理IV,即B2-20和B2-10,分别为1 425 kg/hm2和1 42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37.14%、35.71%。对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各菌剂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VI、V、IV、III、II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其他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不同生防菌剂浸种处理的豌豆产量

3 小结

枯草芽孢杆菌B1、B2、X4、Z10这4种生防菌剂对豌豆苗期茎基腐病均有防治作用,其中以B2生防菌剂稀释30倍的防效最理想,建议推广利用。

[1] 张令杰,白 鑫.8种复配剂拌种对大蒜白腐病的田间防效[J].甘肃农业科技,2009(10):15-17.

[2] 陈淑珍.7种药剂对当归麻口病的防效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7(7):27-29.

猜你喜欢
生防基腐病株数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生防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的特性与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巧解“植树问题”
巨大芽孢杆菌L2菌株生防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