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2013-12-18 12:19何培育
重庆与世界 2013年4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专业

何培育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重庆 400054)

在当今崇尚知识创新的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正式实施[1]。在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当中,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无疑是关系知识产权战略是否全面落实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要教学模式概览

我国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授课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本科知识产权专业教学模式、研究生知识产权专业培养模式以及知识产权普及教学模式。

本科层面知识产权专业教学模式是指培养以知识产权为专业的本科生。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学生又可分为法学本科专业(知识产权方向)与知识产权第二学位。目前开设知识产权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院系包括华东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等,上述高校院系在知识产权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增加了理工科类课程与管理学类课程,力求打造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知识产权法第二学位是指高校本科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另行学习知识产权法学的相关课程,在修够一定的学分之后,可以拿到知识产权法学的学位证书。第二学位教育对知识产权学科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相当数量的理工科学生丰富了知识结构,提升了综合能力。当前开设知识产权第二专业的高校主要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研究生层面的知识产权教学模式可以分为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知识产权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以及知识产权MBA研究生培养。

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是三种类别中的主流。以往知识产权研究生的培养,大多在民商法、经济法等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或博士点下展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法或知识产权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其毕业的研究生将直接拿到知识产权法学位证,这些高校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将知识产权纳入管理学学科范畴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另一个趋势,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与同济大学。早在2003年,同济大学就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之下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此类学校在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的培养上,加重了管理学的相关课程比例,更加契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毕业生社会反映良好。除此之外,一些高校还通过知识产权MBA与EMBA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例如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较早开始知识产权EMBA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尝试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多学科综合知识、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知识产权MBA与EMBA的培养方式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一些具体的培养方案还需逐渐走向成熟。

知识产权普及教学模式是指在一些综合性的高校,通过开设全校公选课、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以及系列讲座的方式使更多非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学习知识产权学科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普及教学模式是知识产权学历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对于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树立创新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

(二)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剖析

1.专业设置定位不清晰。我国高校当中知识产权课程仅在法学院被作为必修课,但该课程并非仅对法科学生有必要,一定程度上讲,知识产权法特别是专利法对理工类的学生则更加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企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有必要对知识产权管理、商标法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文学院以及影视传播学院的学生应当对著作权法的内容进行学习。但现实是各高校仅在法学院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程,而在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文学院、影视传播学院、管理学院、工程学院等只是在选修课中设置知识产权课程,而参加知识产权选修课的学生人数在相关学院的总学生人数中比例非常小,未起到应有的效果[3]。曾有专家对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理工科和综合类高校知识产权课程开设状况进行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只有不到总数5%的学生系统学习过知识产权课程,远未达到其应有的比例[4]。

2.欠缺优秀知识产权专业教师。知识产权属于新兴学科,从事知识产权专业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数量较少。近些年来,很多高校逐渐重视知识产权专业的建设,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知识产权选修课,但能够胜任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则为数不多。另外,知识产权专业的教师多数较为年轻,对知识产权实务的积累稍显不足,因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往往与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务。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更类似于通识教育的范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重点阐述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的基本概念特征、法律原则、法律条文等基础内容,而对于社会当中发生的现实案例的追踪与解读则较少。知识产权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的概念、规则的理解还存在较多争议,必须通过现实发生的案例厘清概念和规则的界限,因此对现实案例的解读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必经之路,当前的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方式应当及时加以转变。

二、日本、美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

(一)日本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

日本于2002年制定并实施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是全世界范围内较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国家,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非常重视。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将知识产权列入高校大学生课程内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起步非常早并且卓有成效。日本的知识产权人才教育经验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集全国之力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将其看做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及保护同等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实现的支柱之一。政府成立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部,由首相担任部长,充分调配各方面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第二,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日本的知识产权培养体系不仅包括高校,还覆盖中小学。日本特许厅在知识产权培养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例如向全国的中小学提供知识产权书籍与教材,还组织对知识产权专业教师的培训,以及面向高校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召开各种知识产权研讨会,互相交流经验,提升知识产权专业水平[5]。

(二)美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

美国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启蒙教育基础。美国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1.学生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在美国高校修习法律专业学习要经历一个严厉而漫长的过程:首先,美国的大学本科专业并未开设法学专业,必须得修完大学4年本科课程获得学士学位之后才可以学习法律。其原因在于法律纠纷的解决往往需要借助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仅仅学习法律而不具备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在大学生修完本科学位后,然后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有资格进修法律。不同的专业背景对于知识产权的学习尤为重要。例如专利法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而版权法的学习则需要掌握创作的一般规律。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再来学习知识产权法则更加有针对性和富有成效。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能被法学院录取的都是素质较高、知识面较广的优秀的学生,特别是知识产权方向的学生选拔更为严格,这也保证了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都能够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专业人员。

2.清晰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美国高校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培养一向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换言之,美国高校将知识产权专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而非泛泛的通识教育。现实中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的薪酬待遇,这是基于知识产权人才往往是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美国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很好地建立了知识产权职业教育体系,这也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整个国家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

3.课程设置比较弹性,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美国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中特色鲜明,一方面夯实学生的法律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视野与思考能力。一般来讲,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仅需要修习5~6门核心必修课程。除了这些核心课程之外,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修其他相关课程。这就保证了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充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专业型人才[6]。

三、完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培养目标要转变。知识产权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逐渐由以往的纯法学人才逐渐向法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转变。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最好的参照标准,高校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时刻围绕社会的人才需求开展,以具体需求引导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渐完善。当前知识产权工作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逐渐体现为是一种战略管理工作,相应的高等教育也应当逐渐从纯法学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向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当前,对于知识产权人才需求量最大的社会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需要对其自身的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进行科学管理与规划,从而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知识产权管理岗位设置的时间也越来越提前,甚至很多企业设立初期就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招聘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品牌管理进行规划。

2.知识产权教育要与不同学科的专业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实现知识产权教学内容与学科特色的结合。我国当前知识产权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笔者建议,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应当将专利法作为必修课,而文学、影视传播学、历史学、档案学等文科专业应当将版权法作为必修课,而经济、贸易、管理类专业则应当将商标法作为必修课。同时,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二专业、知识产权研究生教育,加强宣传与引导,提高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步骤、分阶段逐渐实现知识产权教育的社会效果。

3.进一步充实知识产权专业教师队伍。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加大对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师的经费投入,鼓励知识产权专业教师出国交流,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实践部门以丰富实践经验。有了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师,才能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教育水平。同时,应当广泛聘请从事知识产权代理工作的公务员、代理人,以及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资深法官,还有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管理的实务专家,充实到高校中参与知识产权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逐步形成跨领域、多层次、高水准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师队伍。

4.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专业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增加实务课程的比重,扎实推进大学生专业实习制度,鼓励大学生到企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法院等实务部门学习实务技能,建立并完善专业实习考核机制,确保学生专业实习的效果。在课堂内容的设计方面,应当加强案例教学,注意教学内容紧跟社会时事,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增强操作性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当增强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另外,高校应当与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等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机制,甚至可以由企业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按需培养相应的人才供企业挑选,也即“知识产权人才定制培养模式”[7]。

[1]胡开忠.当前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革的方向——兼议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战略[C]//知识产权年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0.

[2]陶鑫良.中国高校的知识产权教学研究机构机器人才培养模式[C]//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94-100.

[3]刘洋,王勤文.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5(6).

[4]杜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3).

[5]陆贺本.日本:知识产权立国[J].中华商标,2002(12).

[6]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6(1).

[7]单晓光,李伟.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的思考与经验[C]//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133.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人才专业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