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应成为构建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
——专访四川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李永宪教授

2013-12-18 11:44张微微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4期
关键词:民办博物馆文化

□本刊记者 张微微

“民办博物馆应成为构建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
——专访四川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李永宪教授

□本刊记者 张微微

访谈

记者:近年来,我省的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建川博物馆群落为代表,形式多样,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我省民办博物馆产生、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李永宪:民办博物馆也称民营博物馆,它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为艺术活动社会化提供了可能。其次,民间兴起的收藏热,也使得一部分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自愿开办一些与艺术活动有关的博物馆,使传统的艺术品、文物、民间民俗工艺品在当地社会文化事业中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记者:我省民办博物馆目前发展的现状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形式?

李永宪:目前我省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很难准确掌握。除了在四川省文物局依法注册的50多家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注册备案的“博物馆”。大量出现的民营博物馆多是建于2005年以后,2010年前后是民办博物馆的“高峰期”。从类型上看,我省民营博物馆多是以收藏古今艺术品为主的艺术类博物馆,其次是民俗类博物馆,比如以收藏展示中药、川菜、蜀锦、园林、皮影、家具、“女红”等民间、民俗文化特产的博物馆,再其次是历史类博物馆,在四川最有代表性的是建川博物馆群落。

记者:我省民办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将对传统文化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您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发展前景的?

李永宪:民办博物馆是艺术、历史、科学活动社会化的产物,它们提倡和引导的多是正面、有益的价值观,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扶持,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前景,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但民办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博物馆行业意识”。因为真正的博物馆不是单纯地收藏和“囤积”文化,需要认真思考如何科学和有效地研究、保存、展示这些历史及当代的文化产品,如何使其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标志,从而获得更为广泛与深远的发展空间。

民办博物馆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我认为政府对民办博物馆的支持主要不是资金上的支持,而是政策支持,比如实行对博物馆运营的配套资源实行免税、减税政策等。

记者:我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出困境,您的建议是什么?

李永宪:与主要由文化行政机构管理的国有博物馆一样,民办博物馆以盈利为目标的经营之路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这也是个别民办博物馆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民办博物馆也的确存在“只有投入,难有回报”的经济压力,所以民办博物馆也需要讲“科学发展观”。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我国现行法律、条规的许可范围内,民办博物馆需要以自身灵活的运作方式,开展有社会效益的多种文化活动,如可以根据自身场地、人员条件,举办外借展览、交换展览、公益展览、文化讲座、中小学课外教育、音乐演出、文化产品(如出版物等)推介会、藏品鉴赏等活动,既要有“走出去”的意识,也需要有“请进来”的意愿,从而谋求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尤其是所在社区民众的参与和支持。你若是一家有“品味”的博物馆,我自然就会以与你有“交道”为荣。国外、境外的一些民营博物馆能吸引当地艺术家免费前来为陈列作设计,吸引企业商界为其捐款赠物,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主要靠的就是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即所谓“品牌”效应。所以,如果民办博物馆缺乏公众认知度,不能在当地社会文化中产生影响力,它的发展空间自然就会日益狭小。(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民办博物馆文化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博物馆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露天博物馆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