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1年网络流行语

2013-12-18 06:25金宗婷
关键词:谐音流行语语义

金宗婷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

引言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和繁荣,每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所谓网络流行语,就是指在网络上流行并由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最大特点是“新”。其“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时间上的“新”,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第二是内容上的“新”,网络流行语大多从最新的社会问题与现象中提炼出来,能够在第一时间表达网民对新鲜事件的看法;第三是形式上“新”,时代巨变引发的心理激荡使得人们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一种力求变化的创新心理。于是,一些颇有创意的语言在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的推动下,像五颜六色的肥皂泡一样迅速扩散。2011年的网络流行语也不例外,它们或搞怪,或调侃,或幽默,或深思,它们是对现代汉语的丰富和创新。这些流行语有的是2011年产生的,有的是2010年就已经出现,但在2011年才流行起来。这里所谓的流行,是指在网络聊天中出现频率高、被广大网民所认可接受的网络用语。本文拟论述2011年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和特点,以及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化。

一、盘点2011年网络流行语

笔者通过百度、搜狗、豆瓣网,在各大报刊上发布的《2011年网络十大流行语》以及《2011年十大网络新词》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发现2011年的网络流行语主要有以下词汇:

Hold住萌 坑爹 给力 围观 你懂的 肿么了 有爱 神马浮云 吐槽 蛋疼 达芬奇的眼泪 啥都有 円族 有木有 云电视 伤不起 我勒个去 谣盐 你妹 腐女 普通青年 文艺青年 2B青年 隐蔽青年 SKI族 妥妥的 虎妈 高压锅族 驴友 微电影 加名税 尼玛 小清新 此处省略一万字 闪玩 求干货 拇指消费 地沟油 癌症性格 冻脸效应 悲催Peak people Cyberflaneur Linsanity NC AFK Eurogeddon Drynuary

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总是与社会、观念、文化、习俗等变迁密切相关。它们不仅仅是作为新的语言载体、新的交际工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且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记录了社会的每一个进程。我们使用着语言,又生活在语言中。我们影响了语言,同时也受到语言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社会热点事件。由于某一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因而人们制造出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并在网络交流中广泛运用。如:

达芬奇的眼泪:2011年7月13日下午3时,身陷“造假门”的达芬奇家居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公众质疑,总经理潘庄秀华声泪俱下,哭诉自己创业艰辛史,而对现场记者抛出的质疑,潘庄秀华没有给人任何答案。公众不相信眼泪。这种回避问题实质,而以飙泪来和稀泥的现象,被网友戏称为“达芬奇的眼泪”。

啥都有:2011年的农历新年伊始,赶集网的一部视频广告开始陆续出现在银屏公交、楼宇电视等媒介上。广告依靠影星姚晨人气和一头驴子的幽默表演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xxx,啥都有”的广告词由于朗朗上口,迅速被网友进行恶搞,赶集网广告海报中的驴子被换成了机器猫、愤怒的小鸟和变形金刚等形象,广告语也配合不同的形象进行了改变。

円族:円拼音为:yuan,同“圆”,日圆(円)是日本官方货币,于1871年制定。2011年初开始在网络微博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现实含义就是基于淘宝官方盛典数据的发布,导致网民们看到数据后疯狂网购。网民贡献的不是物品,不是精神,是円。同时,円的形状类似鼠标,而且円的本意是“货币”钱的意思,所以“円族”用来比喻宅在家里网购的人群。

谣盐: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9.0级大地震后,位于本州岛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出现核泄漏;由于外界盛传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从而引发中国大陆民众大量抢购、囤积碘盐。类似“服用碘盐可以抗辐射”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生产出来的盐将受到核污染”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只是一部分人制造的谣言。又因为此事与盐有关,并且“言”与“盐”谐音,故以“谣盐”代替“谣言”。

求干货:2011年8月25日,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进入第三天,论坛略显沉闷,部分嘉宾演讲变成推销公司的行为更是激起现场观众不满,一时间,现场观众通过腾讯微博上墙发泄对演讲嘉宾不满,直呼“求干货”。

潘币:2011年10月,一种新的“计量单位”——“潘币”出炉。10月6日,当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公布之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官方微博上称,“苹果”董事会应该做一决定,大量生产1000元人民币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机和iPad,让更多的人用上苹果,这才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此微博一发,立即引发网上热议。有人回击道:要是潘石屹的房价是1000,中国13亿人民都纪念他。有人恶搞道:希望房价降到1潘!10月26日,潘石屹索性在其微博上晒出了面值一潘的“潘币”。

这些网络流行语真实而又及时地反映了社会热点,已经成为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了。

(二)文艺影视及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影视作品的热播、文学作品出炉以及许多文艺节目的火爆,往往使其中的经典台词备受关注,成为流行语。如:

Hold住:源于2011年8月9日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一位名叫谢依霖的网友用另类造型、做作的英语、妖娆的姿态向大学生介绍什么是时尚。极其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谢依霖的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这导致啊“hold住”一词在网络上走红。“hold住”就是指面临各种状况都要稳住、从容面对。

闹太套:黄晓明在演唱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从此得名“闹太套”教主,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以此嘲笑许多明星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却弄巧成拙。

我嘞个去:在搞笑动漫日和,《平田的世界》及《西游记——旅途的终点》中频繁出现,为平田君和唐僧师徒三人的口头禅。例如:

平田:我嘞个去,这货不是宿敌

平田:我嘞个去,这货不是叶子

平田:我嘞个去,这货不是湿父

你妹:《天龙八部》里,每当段誉看上一个女孩,他爹总会冲出来跟他说:“你妹啊!”同时,“你妹”在网络上出现,最初因网友说梦话“玩儿你妹去”而流行起来。别人对你说“你妹”其实只是一句玩笑话,是幽默的词语,大多数人说“你妹”时不含恶意。

此处省略一万字:出自2011春晚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王小利饰演的大成子在给桂琴的信中第一次出现是“我多么想跟你说一句话,此处省略三个字”,接着节中出现了“此处省略27个字”,后来又出现“此处省略78个字”,在最后赵本山拿出纸笔,要写信给老同桌,说:“就写个名字,此处省略1万字”。自此,“此处省略N个字”在网络上迅速流传。“此处省略一万字”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这里省略了很多内容,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结构特点。在笔者所收集的网络流行语中,偏正结构居多,有20多个,占所收集流行语的40.8%,其中又以定中结构为主,是偏正结构的85%,占总数的34.7%.主谓结构、联合结构各占总数的6.1%,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分别占10.2%和4%。(如下图)

结构2011网络流行语个数百分比偏正定中谣盐 普通青年 文艺青年 2B青年 隐蔽青年 腐女 虎妈 加名税 微电影 yuan族 你妹 拇指消费 达芬奇的眼泪 云电视 高压锅族 驴友 SKI族1734.7%状中小清新 围观 闪玩36.1%主谓蛋疼 啥都有 此处省略一万字36.1%联合羡慕嫉妒恨 神马浮云 有木有36.1%动宾吐槽 坑爹 给力 有爱 求干货510.2%动补伤不起 hold住24%

(二)语音特点。2011年网络流行语,在语音上很多是谐音的,这些短语它们有自己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由于某种原因,用与原来短语音同或音近的短语代替,但是表达的意义不变。这类流行语具体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汉语谐音、外语谐音以及方言谐音。

1.汉语谐音。汉语谐音在这里是指人们根据普通话中的读音,对一些词或短语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例如:

神马:是“什么”的谐音。网友在打字“什么啊”时,常常漏掉分隔符“‘”,被系统默认为“ma”这个音,于是“神马”一词便诞生了。

鸭梨:是“压力”的谐音。百度贴吧中某才子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模仿。“鸭梨山大”因与“亚历山大”谐音,从而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压力”给人沉重感,甚至有人会“谈压力色变”,用日常生活中的水果“鸭梨”来代替“压力”减少沉重感、紧张程度,并具有几分娱乐、趣味的气质。

谣盐:是“谣言”谐音。2011年中国大陆民众疯狂抢购、囤积碘盐的事件是因为谣言而起,又与盐有关,所以用“谣盐”代替“谣言”,也指这次抢购碘盐事件。“谣盐”代替“谣言”带有几分讽刺意味。

汉语谐音以原来的词意为基础,与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发展出新的意义。谐音能产生新颖趣味的修辞效果,丰富网络语言的内涵,彰显网络语言鲜明的个性,提高网络交流的快捷性。网络流行语谐音的特点,体现了人们语言的使用不断追新求变,突破陈规。

2.外语谐音。外语谐音指将外语(尤其是英语词汇)中的读音用汉语的语素记录下来形成的新短语。在网络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短语:

蜜兔:是英语“me too”的谐音,表示“我也是”的意思。

干巴爹:是日语“がんばって(顽张って)”的谐音。罗马音:ganbatte中文近似读音:gan ba te,所以中文音译名是“干巴爹”。表示“加油、努力”的意思,常用于比较亲密的人之间加油打气鼓励。

古耐:是英语“good night”的谐音。表示“晚安”的意思。

闹太套:是英语“not at all”的谐音。黄晓明在演唱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

奥特曼人:是英语“out man”的谐音。表示“落后,跟不上时代的人”。

可能许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些流行语时,会不知所云,殊不知它们都是从外语的语音转化而来的,是将复杂的外语变成简洁的中文进行表达,这体现了时下年轻人求新求变的思想。

3.方言谐音。方言谐音这里是指一些方言进入了网络流行语。如:

2B:本是北方方言,“傻”的意思,含贬义。现在不一定表贬义,有时也表示比较可爱,比较愣。

蛋疼:原为北方俗语。豫鲁苏皖交界一带多用此俚语,如商丘、菏泽、徐州、亳州等地。表示无聊至极或其他难以名状的无力感的意思。

有木有:本是陕西、山东、河南、甘肃、广东梅县等地的方言。“有木有”就是有没有的意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不是”“对不对”的意思。

方言谐音给人们的网络交流甚至日常生活的交流输入了更多的语料,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

(三)表现形式。从表现形式上看,2011年网络流行语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旧词新义、结构模因复制、新造英文词和中英文缩写。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

1.旧词新义。旧词新义,属于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一种类型,它是指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就存在的,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意义和新的用法的词。我们这里把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就使用的词义叫旧义,把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词义叫新义。①例如:

闪玩(flash play):该词实际早已存在,而将其作为一种旅行方式的表达则属于对该词的创新用法。简单来讲,我们现在所说的“闪玩”,主要是指一种集短期的集体旅行和交友为一体的休闲活动,即在短时间通过便捷的网络发帖形式寻找志同道合的玩伴,利用发达的交通工具结伴前往另一城市旅游。

达芬奇的眼泪:不是指达芬奇流下的眼泪,而是把回避问题实质,用飙泪来和稀泥的现象比作达芬奇的眼泪。

这些短语以前就有,只是被人们赋予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内涵,让人耳目一新。新的词义,使得汉语的许多旧词语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2.结构模因复制。模因(meme)是Ricard Dawkins 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自私的基因》(T he Sel f ish Gene)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模因的译名采用何自然、何雪林的说法)。并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在语言学领域,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词语、句段、篇章都可以成为语言模因。②一些网络新词,在网民中广为流传,被网民所喜爱和接受,因而成为模因。由此复制仿造大量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并广泛传播。典型的有:

X控:源于“萝莉控”(是指对未成年少女更有偏爱的男性)。“X控”表义之初除了表达对某物的狂爱外,还表达偏执地追求并且企图获得或者占有所喜爱的事物。以“X控'为模因,复制出:“细节控”(指过分注重细节的人),“气味控”(指对拥有自己喜欢的气味的人十分迷恋的人),“傲娇控”(指对自己喜欢的人非常温柔而对其他人非常暴力的人),“声优控”(指特别喜欢某个特征音质声音的人)等一批“X控”的流行语。

3.新造的英文词。新造的英文词指过去没有的英文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创造出新的英文单词或短语用来表词答意。例如:

Peak people:翻译为中文是人口顶峰。这个词组指世界人口达到最高值。

Cyberflaneur:翻译为中文是网络闲逛族。Cyberflaneur是由cyber(网络的)与flaneur(爱闲荡的人)合成而来,指漫无目的、上网闲逛的人。

Linsanity:翻译为中文是林书豪热、林疯狂。这个词就是:林书豪的姓的首字母L+insanity(疯狂)组合起来的新词。当时Jeremy Lin 的表现越来越神勇了,刚拿下NBA东部一周最佳球员称号,又在与猛龙的对决中最后0.5秒3分绝杀带领球队取得了六连胜。球迷们用新词“Linsanity”来对林书豪人气进行概括。

Eurogeddon:翻译为中文是非常严峻的欧洲危机。Eurogeddon是由Europe(欧洲)和Armageddon合成而来,既可以指经济危机也可以指政治或军事危机。

Drynuary:翻译为中文是戒酒的一月。因为圣诞节和新年的连续过量饮酒,为了弥补健康方面的损失,决定一月的一整个月都戒酒。

4.中英文的缩写。中英文的缩写是指用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表示该单词,用每个汉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该字。例如:

NC:既是英文Network computer的缩写,又表示中文“脑残”,“牛叉”,“纳粹”的意思。

AFK:是英文Away From Keyboard的缩写,分别由英语“Away”、“From”、“Keyboard”的首字母组成,表示“不在电脑前”。

(四)语义特点。从语义上看,2011年网络流行语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2011年网络流行语中很大一部分用来描述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群。如:

隐蔽青年:指一些面对各种社会排斥而选择自我封闭,过着足不出户生活的青少年。

SKI族:即不留遗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X型人才:即“X type talent”指在两个专业有造诣的交叉学科人才。

高压锅族:用高压锅做饭时,锅中的压力很大,因而用高压锅族来比喻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一群人。

驴友: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

虎妈:把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苛刻的母亲比作虎妈。

2.一部分2011年网络流行语表示新的科研成果。例如:

癌症性格:是指容易导致罹患癌症的个人性格。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癌症病人一般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具有这些性格的人较其他性格的人,容易得癌症,因此称“癌症性格”。

冻脸效应: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会认为视屏中的人比同一个视屏中的截图更好看。研究者把这种静态脸相对动态脸没那么有吸引力的现象称为“冻脸效应(the frozen effect)”。

3.一部分2011年网络流行语与新兴的社会现象息息相关。例如: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微电影是指其播放时间超短(30秒—300秒)、制作周期超短(1-7)天或数周,规模投资超少(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屏(“类”电影)短片。

拇指消费:指人们通过手机实现从购物吃饭到休闲旅游的各种消费,也有人将这种消费称为“淘移商场”。

云电视:云电视是应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电视产品,是云设备的一种。通俗地讲,就是用户不需要单独再为自家的电视配备所有互联网功能或内容,将电视连上网络,就可以随时从外界调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或信息。

4.一部分2011年网络流行语表达特定的感情。例如:

悲催:表示不称意、不顺心、失败、伤心、悔恨。人们说“悲催”并不是因为命运之多舛,而是因为生活中的每一次碰壁,都给人以上天注定的悲壮感。“悲催”经常以口头禅的形式充斥在社交氛围中,充满了自嘲的意味。

尼玛:为婉转地表达轻微怒气。

Hold住:被广泛使用于各种情境之中,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失控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自控的努力,网民们自我调适的积极心态。

坑爹:多用了表达被欺骗了。

我勒个去:心情不爽时的发泄语。

反正我信了:是以一种恶搞式语体反抗、质疑权威精英的论调。

四、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化

在言语交际中,为了使交流更加便捷、更加轻松愉快、更加诙谐幽默,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但不是所有的网络流行语都是规范的。为此,我们应该从语义接受的普遍性、表意的稳定性以及语义的规范性三个方面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规范。

(一)语义的普遍性。语义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决定网络词语去留的首要标准。它指的是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能够被社会接受,并且得到广泛使用和传播,它不仅仅只是出现在网络交流中,而且延伸至各种传媒和人们的日常交谈中。语义接受的普遍性表现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人群的广泛性。

语义上具有普遍性的网络词语很可能进入规范的现代汉语中。例如“萌”,在网络上流行后,先后均在多种报刊的头条出现:“谁在稀里糊涂地卖萌”(2011年12月19日《世界新闻报》),“厦门公安网上“卖萌” 专家提醒“卖萌”要有度”(2011年12月28日《广州日报》,“萌可萌 非常萌”(2012年1月3日《羊城晚报》)……可见“萌”的语义接受普遍性很强,不仅在民众中广为流行,就连官方也主动接近。所以笔者认为,“萌”进入规范的现代汉语的可能性很大。

(二)表意的稳定性。表意的稳定性指网络流行语专门表达某一或某几种意义,并且表达的语义能够保留较长一段时间, 不会轻易消失。如果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意义不稳定,那么这样的用语是不能进入规范的现代汉语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络流行语的新语义会很快消失, 那么这个用语也将会被淘汰。

“一些流星式的词义, 即曾经因某个重大历史事件而在某一时后, 失去了往日的显赫, 渐渐无人问津了。”③如“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盐王爷”这一系列的网络流行语是由于经济不景气,物价飞涨,人们为了表达内心对物价上涨的不满而造的词。随着经济的恢复,人们的社会心理消失,这些词便只能是昙花一现,因而不能进入规范的现代汉语。

(三)语义的规范性。语义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其语义应符合社会风范、社会道德、词语要健康文明等原则。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人们随心所欲, 因此为了表达畅快, 不惜用一些语义不健康, 不文明的词语, 如“我勒个去”、“靠”(一种不文明的骂人的话, 类似与“操”)等。这样的词虽使用起来简单、便利, 表达起来痛快, 但这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言语行为。曹德和先生指出:“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 除了‘不快语’以外, 还充斥着许多污言秽语, 这些垃圾自然应予清除。事实说明, 伦理原则亦适用于语言的规范……”④据此, “我勒个去”、“靠”等一类污秽词语将是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

结语

网络流行语语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繁荣而出现,它在网民的交流中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青睐。2011年的网络流行语,让人感到世界瞬息万变、一日千里,它不仅反映了人们驾驭语言文字的创新能力,而且也是对社会变化的真实写照。2011年网络流行语在其创造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不规范的现象乃至粗俗、不文明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对网络流行语不断进行规范,做到认真学习、准确理解、恰当运用,进而使我们的言语表述更加准确、生动、形象、新颖,使网络流行语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注释:

①于根源,王铁昆,孙述学.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② 雷冬平.附缀式网络新词族“X控”探析[J].贵州社会学院,2011(10).

③杨华.语言教学与研究[J].语文学习,1996(2).

④盛新华,唐芳.网络流行词语的新义及产生新义的方法[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参考文献:

[1]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刘颖超.网络语言之浅见[J].南华大学学报,2010(9).

[4] 张陈晨.浅析网络词语“杯具”[J].语文学刊,2010(10).

猜你喜欢
谐音流行语语义
流行语大盘点
勇闯长龙阵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谐音词里的民俗》
语言与语义
大学流行语考察
谐音词的规则
巧借 流行语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绝妙的数字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