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蓝天碧水的看门人
—— 专访苏州市环保局局长冯仁新

2013-12-20 08:17吴采莲
民生周刊 2013年31期
关键词:看门人碧水苏州市

□ 吴采莲

当好蓝天碧水的看门人
—— 专访苏州市环保局局长冯仁新

□ 吴采莲

当苏州人还在为自己城市的“江南烟雨”陶醉的时候,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灰霾天气,犹如晴天霹雳。

不久前,环保部门公布的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十大城市中,江苏城市占了五席。苏州虽不在其中,但已面临“四面楚歌”。

“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成为助纣为虐者”,日前,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冯仁新表示,“任重道远,我们有信心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为蓝天碧水当好看门人。”

铁腕治理蓝天

苏州经济总量大,人口多,资源环境负荷重。苏州机动车拥有量为258万辆,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位,且仍然在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苏州的能源消耗也很大,全社会用电量仅次于上海等大型城市。

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这段时间,因为发展经济,和很多发达城市一样,苏州欠了不少“历史债”。

“欠债总归要还的”,冯仁新沉重地说:“我们不但要还债,现在还要保证不再欠债!”

但苏州的空气好不好,除了自身原因还要受到大环境影响。周边城市,甚至是遥远的区域的一个“喷嚏”,都可能引发苏州“感冒”,目前区域联防互动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一个城市想要“独善其身”相当困难。

2007年,苏州正式实施环境保护蓝天工程方案。当年,苏州市将禁止燃用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区域从原先的270平方公里扩大至650平方公里。

2011年,《苏州市“十二五”蓝天工程方案》正式出台。经济转型升级、环境升级,成为了苏州“十二五”期间的主旋律。 一系列的“猛药”下去,苏州实现了经济指标持续稳定上行,环境指标平稳上升的好势头。

目前,苏州全市有31个PM2.5监测点,苏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并将PM2.5监测数据公开对外公布。

找回梦里水乡

苏州被誉为 “东方威尼斯”,“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令海内外游客陶醉,但是几年前一些断头浜和黑臭河道也“煞风景”。

2010年至2012年,苏州市实施了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在杂船整治、城区河道治理、控源截污、节水创建、河道保洁防洪排涝上狠下功夫。

去年5月开始,苏州对城区的110条河道清淤除臭,被清理过的河道恢复了碧水悠悠。这也是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河道整治。

今年5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印发《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通知,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正式启动。其中,“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是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苏州努力留住碧水绕城的城市风景。东太湖整治是此次工程的重头戏。经过4年多建设,目前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共实施退垦还湖27740亩,新修堤线15公里,疏浚主洪道6.8公里、支通道13.6公里。

据《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小康社会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0.7%,基本实现现代化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为58.6%,同比均有所提高。苏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属安全饮用水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环保工作要从人治走向法治”,冯仁新表示,严格的制度保障是打造苏州生态文明的关键。 “一切按照有章可循的路子去走,苏州的蓝天碧水就有保障”。

□ 编辑 罗燕 □ 美编 徐政

猜你喜欢
看门人碧水苏州市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为了一泓碧水入浉河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的“匠者仁心”
突出“三个转变” 守护碧水蓝天
目标
人大“年检” 守护鹰城蓝天碧水
关于改进我国证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思考——以看门人机制为视角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