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里的价值判断

2013-12-20 14:58张世贤杨琳
民生周刊 2013年30期
关键词:杨琳公报经济体制

□ 张世贤 杨琳

改革里的价值判断

□ 张世贤 杨琳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这个决定为未来中国的改革发展确定了基调。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细读全会《公报》和《决定》我们不难发现,公报全文都充满了对我国当前社会事物的价值判断。无论是对过去35年改革成就的肯定,还是对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描述,都说明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未来的改革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好的。而这种价值判断的标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公平”。公平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价值前提。为此,会议公报共有11处直接提及“公平”,还有多处提到与公平有关的字眼,如:公开、正义、阳光……

过去我们的改革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让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生产出来。判断改革的价值标准是“效率”。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我们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极大地调动起来了!结果是生产发展了,财富增加了,社会富裕了。但是,由于在兼顾公平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各类经济社会资源的占有本身并不公平,导致了对社会财富分配和占有的不公平,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

如今,不公平已经成为进一步提升效率的羁绊,打破从资源到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建立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才能提升效率,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这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视到改革的价值判断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平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

在经济体制方面,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以前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提高到了“起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了重视公平。

毕竟市场所体现的是各类市场主体自觉自愿的交换法则。只要没有外在的干预,不是强买强卖,任何交易都是公平的。这就需要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坚持打破垄断,坚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地位平等。既然提出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就需要从制度设计上管住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使其只能在必要的领域和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干预,而干预本身的目的也必须是维护公平。要维护公平竞争,维护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维护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当然,本次会议所推动的改革不仅仅限于经济体制,而是从整体上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五大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这样的整体推进确实需要系统化的顶层设计。

我们应当保持足够的信心和乐观。无论未来改革的道路如何艰难曲折,只要有了“公平”这个价值标准,这样的改革就一定是人民所渴望的,是具有普世情怀的,是能够凝聚共识的。

我们相信:有了公平,就可以提升效率;有了公开,就可以增加社会的透明度;有了公正,就可以稳定社会秩序;有了正义,就能够实现社会和谐。

□ 编辑 陈萌 □ 美编 王迪

猜你喜欢
杨琳公报经济体制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室内设计作品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速读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从公报解读2014
Hydrodynamic modeling of cochle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ochlear traveling wave with consideration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穿越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