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杂牛与雷波本地黄牛育肥对比试验

2013-12-20 06:41周发明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7期
关键词:雷波县屠宰率公牛

苏 剑,王 勇,周发明

(四川省雷波县畜牧局,四川 雷波 616550)

长期以来,雷波县本地黄牛主要以本品种自然交配繁殖为主,牛体格矮小,生长缓慢,产肉率低,经济效益低,为改变这种现状,加快改良步伐,提高养牛经济效益,本县从2001年起引进了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近期,笔者等人在雷波县锦城镇进行了F1代西杂公牛与本地黄牛公牛的育肥对比试验,现报告于后。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牛选择 在雷波县锦城镇选择14~16月龄F1代西杂公牛5头,体重在151.3~196.4kg;14~16月龄本地黄牛公牛5头,体重在102~131.3kg。牛只要求健康无病,性情温顺。

1.2 试验分组和试验期 本试验以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公牛为试验组,本地黄牛公牛为对照组。试验分为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7d,期间对试验牛进行编号、分组、驱虫;正试期为150d。

1.3 饲养管理 两组牛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采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本着“先粗后精、定时饲喂”的原则,每天每头牛补饲精料1kg,日喂精料2次,青粗料自由采食。专人看管,混合给食,每日饮水2~3次,早饲完后刷拭牛体。

1.4 育肥牛日粮 精料由玉米65%、麦麸20%、米糠12%、钙粉1.5%、添加剂0.5%、食盐1%组成,青粗饲料由青草、稻草和玉米秸组成。

1.5 测定项目和方法 试验牛每月进行一次体尺、体重测定,每次测定均在早晨同一时间空腹进行。育肥期满后屠宰试验牛,测定其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宰前24h停止喂料,10h停止喂水。

2 结果

2.1 增重 F1代西杂公牛与雷波本地黄牛公牛相比,全期多增重52.7kg,平均日增重多0.351kg,差异极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牛增重效果比较 kg

2.2 饲料报酬与成本核算 根据试验记录,每头牛每天采食精料1 kg;青粗料的采食量,西杂牛高于本地牛,西杂牛头平每天采食25kg,本地牛头平每天采食19.8kg。两组牛所消耗的精、粗料成本分别按市价核算为每千克1.2元和0.2元,每千克增重的经济效益按10元计算。西杂牛每千克增重可收益2.89元,而本地黄牛仅收益0.09元。说明西杂牛比本地黄牛的育肥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见表2。

表2 饲料消耗与经济效益比较 kg、元

2.3 屠宰测定 试验期满进行屠宰测定,西杂牛的屠宰率为54.9%,净肉率为43.95%,胴体产肉率达80.06%,肉骨比为4.01;本地黄牛的屠宰率为46.8%,净肉率为36.71%,胴体产肉率达78.43%,肉骨比为3.64。可见,西杂牛比本地黄牛的屠宰率高8.1个百分点,净肉率高7.24个百分点,肉骨比高0.37。见表3。

表3 屠宰测定结果 kg、%

3 讨论与分析

3.1 屠宰性能 试验表明,F1代西杂公牛的育肥效果明显大于本地黄牛公牛,F1代西杂公牛不仅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而且经济效益高。通过杂交改良,牛的个体明显增大,月龄基本相同的F1代西杂公牛比本地黄牛公牛重57.5kg,提高了46.9%。相同条件下育肥150d后,西杂牛体重比本地黄牛重110.2kg,提高了54.9%;西杂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也明显高于本地黄牛。因此,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改良本地黄牛,其杂交优势明显。

3.2 增重情况 根据试验记录,两组牛在前3个月增重快,后2个月增重较慢。主要原因在于前3个月处于秋季,气温适宜,饲草饲料丰富,而后2个月处于冬季,气候寒冷,青饲料相对较少。因此,肉牛育肥以春秋两季适宜,同时要保证饲草饲料的质量,严格按强度育肥的饲养管理要求定时、定量供给饲料,这样才能保证育肥效果。

3.3 饲料利用率 F1代西杂公牛比本地黄牛公牛的耗料量多,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相对更高。本地黄牛若能减少精料量,充分利用本地草山、草坡及秸杆资源,发挥其放牧采食性能,也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雷波县屠宰率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专注于遗传选育以提高商品猪的获利能力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腾达肉兔”屠宰性状测定
公牛赞
浅谈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雷波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浅析
四川雷波山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