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WZW001液态发酵产果胶酶的工艺条件优化

2013-12-20 08:38吴鹏飞沈江伟
发酵科技通讯 2013年3期
关键词:橘皮产酶黑曲霉

吴鹏飞,魏 春,沈江伟,徐 力,汪 钊

(浙江工业大学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果胶酶(Pectinase)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植物和微生物合成。果胶酶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食品、环保、医药和纺织等领域[1-3],特别是应用于水果与农副产品加工中,对于提高果汁的出汁率,改善过滤效果及澄清作用效果显著[4]。果胶酶的生产有4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生产方法采用固态发酵法,但固态发酵法存在设备放大困难,自动化程度偏低,工艺参数不易控制等缺陷。且随着国内对果胶酶需求的增加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果胶酶的需求日益迫切,固态发酵法在品质及产量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液态发酵工艺与固态发酵法相比具有易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生产规模大,易控制等优点[5-7],为此进行了黑曲霉WZW001的产果胶酶的液态发酵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WZW001,由浙江工业大学发酵工程研究所提供。

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培养方法:接种一环PDA斜面孢子至种子培养基,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1天。接种3 mL种子液至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3天。无特别说明,装液量均为250 mL三角瓶装30 mL。

葡萄糖土豆浸出汁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洗净去皮,称取200 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 min)。四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加入200 g琼脂及200 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补足水分至1 000 mL,121℃灭菌20 min。

种子培养基(g/100 mL):橘皮粉 1 g,麸皮 3 g,硫酸铵 1 g,KH2PO40.3 g,MgSO40.05 g,初始 pH 5.0。

发酵培养基(g/100 mL):橘皮粉 1.5 g,麸皮 2 g,硫酸铵 1.5 g,KH2PO40.3 g,MgSO40.05 g,初始 pH 5.0。

1.3 果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定义[8]

粗酶液的制备:发酵液在4℃,10 000 r/min离心7 min后取上清液作为粗酶液,用于酶活力测定。

测定方法及定义:吸取0.2 mL适当稀释的粗酶液于试管中,加入1.8 mL pH 3.5缓冲液配制的1%果胶底物溶液,50℃水浴反应30 min后加2 mL DNS终止反应,沸水浴10 min。冷却后吸取0.5 mL定容至10 mL,摇匀,在550 nm下测定其吸光值。酶活力定义:果胶酶降解果胶每分钟产生1 μmol还原糖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2.1.1 麸皮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

碳源是重要的功能物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考虑到经济性,选择麸皮作为最佳碳源[9,10]。研究了不同麸皮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活力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麸皮的最适添加量为4 g。

2.1.2 不同氮源和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

氮源对于微生物生长及产酶影响很大,因此研究了不同氮源对黑曲霉WZW001产果胶酶的影响。研究结果由图2可知:有机氮源较无机氮源更有利于菌株产酶,原因可能是有机氮源(如蛋白胨和酵母膏)成分比较复杂,富含大量微生物生长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

其中有机氮源蛋白胨为产酶最高的氮源,无机氮源磷酸氢二铵、硫酸铵其次,考虑到蛋白胨价格昂贵,不利于降低培养基的成本;此外硫酸铵易溶水,对发酵液粘度影响小,有利于发酵传质增加发酵液的含氧量,因此选择 (NH4)2SO4为黑曲霉WZW001发酵产果胶的最适氮源。

图1 麸皮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

图2 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图3 硫酸铵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硫酸铵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图3可知果胶酶酶活力随硫酸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量1.0 g时,果胶酶活力最高,为最适添加量。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合适浓度的无机氮源(以硫酸铵效果更好)能显著提高产酶。

图4 橘皮粉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

图5 不同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2.1.3 诱导物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

果胶是黑曲霉产果胶酶的诱导物,对产酶有很大的影响,考虑到纯果胶价格昂贵,用富含果胶的橘皮粉替代果胶有利于降低发酵的成本,而且橘皮粉还可以提供其他营养成分,进一步提高菌株产酶能力。通过实验发现加入0.5%橘皮粉时对酶活力的提高就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橘皮粉添加量从0.5 g增加至2.0 g时,产酶逐渐增加。但是添加更多的橘皮粉将导致酶活力下降,橘皮粉最适添加量为2.0 g。

2.1.4 不同金属离子及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

不同金属离子能促进或者抑制微生物产酶,因此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黑曲霉WZW001发酵产果胶酶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5可知:在金属元素中CaCl2,CuSO4,KCl对产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钼酸钠则对菌株产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选择CaCl2,CuSO4,KCl三个因素作为影响产酶的主要因子,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试验因素和水平如表1,结果和极差分析如表2。

表1 产果胶酶正交设计的试验因素和水平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2的正交实验结果可知,A,B,C三因素中对菌株产果胶酶影响最大的因素为B(CuSO4),其次为 C(KCl),A(CaCl2)的影响最小。 分析结果表明A1B1C1为最佳组合,即黑曲霉WZW001发酵产果胶酶的最佳金属元素组合为CaCl20.02 g,CuS040.02 g,KCl 0.02 g。

2.2 产酶发酵条件优化

2.2.1 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图6 不同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采用最适合培养基,研究了20℃,25℃,27℃,30℃,33℃,35℃,40℃温度条件下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如图6可知,随着温度的上升酶活也在提高,在30℃时酶活达到最大,之后温度继续上升酶活下降。原因可能是在30℃之前,温度升高菌体生长和代谢能力加强,产酶能力上升;温度继续增加,导致菌体提前衰亡,菌体代谢受到影响,该菌株发酵产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是30℃。

图7 初始pH值至对产酶的影响

图8 不同接种量至对产酶的影响

2.2.2 培养基初始pH对产酶的影响

研究了初始pH值对菌株发酵产果胶酶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7所示:发酵培养基产酶的最适pH 4~6,当pH值为6.0时,产果胶酶活力最高,为最适pH。

2.2.3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在250 mL三角瓶中装入30 mL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菌株发酵产果胶酶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8所示:随着接种量的增大酶活反而降低,接种量为2 mL时产酶活力最高,果胶酶酶活力为54.65 u.mL-1。这可能是因为在有限的营养成分中过高的接种量使得营养消耗过快,菌体的生长受到抑制。

3 结 论

黑曲霉WZW001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简单,以低成本的麸皮、橘皮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不仅产酶活力较高,而且成本低廉。通过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可知,黑曲霉WZW001发酵产果胶酶的最适培养基的组成为(g/100 mL):麸皮4 g,硫酸铵 1 g,橘皮粉 2 g,K2HPO40.3 g,MgSO40.05 g,CaCl20.02 g,CuSO40.02 g,KCl 0.02 g; 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0,发酵温度30℃,接种量2 mL/100 mL。最终果胶酶活力可达54.65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45.2%。

[1]张红霞,江晓路,牟海津,等.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5,5(15):92-95.

[2]薛长湖,张永勤,李兆杰.果胶及果胶酶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6):94-99.

[3]Pérez Serge, Mazeau Karim, Catherine Hervé du Penhoat.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the pectic polysaccharides[J].Plant Physiol Biochem,2000,38(1/2):37-55.

[4]Debries J A,Rombouts F M,Voragen A G J,et al.Enzymic degradation of apple pectins[J].Carbohydrate Polymers,1982,2(5):25-33.

[5]Jamile,Karine Zeni,Cence Camila,et al.Screening of pectinase-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with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J].Applly Biochemical Biotechnoly,2011,163(7):383-392.

[6]李 琦,谢达平,等.高产果胶酶细菌的筛选及其Pel基因克[J].湖南农业科学,2009,3(1):3-6.

[7]Ros J M,Saura D,Salmeron M C,et al.Production of pectic enzymes from Rhizopus nigricans cultures with diferent sources of Carbon[J].Annals of Microbiology,1993,43(7):71-76.

[8]张浩森,缪 静,余晓斌.果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J].生物秀杂志,2008,25(1):23-27.

[9]卫春会,杨 辉.黑曲霉液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的工艺条件初探[J].中国酿造,2005,4(15):25-27.

[10]张蕊,陈慧洁,章银军,等.黑曲霉果胶裂解酶和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的发酵调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5):43-47.

猜你喜欢
橘皮产酶黑曲霉
小小橘皮药食佳
纤维素酶发酵产酶条件优化探讨
美容疗法 快速消除橘皮纹!
按摩+运动 缓解橘皮纹问题!
橘皮组织类型与预防方法!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混合发酵条件的研究
一株降解β-胡萝卜素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酶法制备黑曲霉原生质体的条件
南大西洋热液区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和产酶活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