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林地“林—苜蓿”立体开发利用模式效益分析

2013-12-23 05:25闫晓琳张维汉王宇萍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岐山县纯收益苜蓿

闫晓琳,张维汉,杨 晖,王宇萍

(1.西安市小王涧林场,陕西周至 710400;2.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陕西西安 710400;3.陕西省岐山县林业局,陕西岐山 722400)

林地立体开发利用是提高林地经济收益,推进林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02年以来,岐山县进行了林地立体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总结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立体经营4种类型10多种模式,并予以推广,增加了林地生产量和经济收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一村一品”产业目标,保护林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显著。

1 经济效益分析

依照四川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并根据当前市场调查结果,对该项目的林地立体套作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

1.1 计算指标

(1)计算年限:2002—2012年11年;

(2)以种植“林—草”模式中的苜蓿为例:此模式实施最实用简便,当然其它模式经营效益更高。

(3)每公顷产量指标:依据目前生产和市场调查结果计算。

苜蓿菜:2 250kg·hm-2·a-1

苜蓿种子:1 125kg·hm-2·a-1

饲料:1 500kg·hm-2·a-1

抚育用工:105工日·hm-2·a-1

(4)单价指标:

苜蓿菜:4.00元·kg-1

苜蓿种子:50.00元·kg-1

饲料:3.00元·kg-1

工价:70元·d-1

1.2 新增效益

1.2.1 有效推广面积 岐山县2002年开始在枣林镇张家沟村试验示范133.3hm2,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同年推广326.7 hm2。2003 年新增1 333.3hm2,2004年新增1 000hm2,2005年新增186.7hm2,2006年新增153.3hm2。累计新增面积3 000hm2,累计推广面积为2.83万hm2,保收系数取0.9,累计有效推广面积为2.533 36 hm2。计算见表1。

有效推广面积=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1.2.2 每667m2增加产量 套种作物当年就有收益,收益全部为增产收益,还可节约有林地抚育费用。以“林—苜蓿”模式为例进行计算得出岐山县苜蓿菜产量为2 250kg·hm-2·a-1,苜蓿种子产量:112.5kg·hm-2·a-1,饲料产量:1 500 kg·hm-2·a-1。

因此每公顷增产合计为3 862.55kg·hm-2·a-1

根据节约抚育费=抚育用工×工价得出节约抚育费为7 350元·hm-2·a-1

1.2.3 新增总产量 新增总产量=每公顷增产×实际产生效益的面积,总产量计算见表1。

表1 “林—苜蓿”模式增产统计

从表1看出:

苜蓿菜增产5 700.0万kg;

苜蓿种子增产285.0万kg;

饲料增产3 800.0万kg;

新增总产量为9 785.0万kg;

节省抚育费为18 620.0万元。

1.2.4 新增收益

每公顷新增收益=单位面积产量×单价

由公式可以计算出:

每公顷苜蓿菜新增收益为9 000元·a-1;

苜蓿种子新增益为5 625元·a-1;

饲料新增收益为4 500元·a-1;

每公顷可节省抚育费为7 350元·a-1;

由此可计算出每公顷新增总收益为21 975元。

根据新增总收益=新增总产量×单价得出:

苜蓿菜新增总收益为22 800万元;

苜蓿种子新增总收益为14 250万元;

饲料新增总收益为11 400万元;

可节省抚育费为18 620元。

因此新增总收益为各项收益之和,计算为67 070万元。

1.3 科技投入

立体套作经营推广实施期,苜蓿种子一次种植,长期收益。苜蓿种子、种植费、收割费、物料费(镰刀、肥料)等费用的计算见表2。

表2 科技投资统计

根据总推广费用=(有效推广面积×每公顷投入)得出:总推广费用为6 380万元。

1.4 新增纯收益

每公顷新增纯收益=每公顷新增收益-每公顷投入

通过计算得出每公顷新增收益为20 400元/hm2;

根据新增总纯收益=新增总收益-总推广费用计算出新增总纯收益为60 690万元。

1.5 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总推广费用

由此得出投资收益率为9.5。即投入产出比为1∶9.5,每投入1元可产生9.5元的效益。

2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可有力的巩固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成果,促使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该项目的推广实施,不但使项目区的群众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态、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全面得到抑制,土壤得到改良,提高了森林、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协调了人、地、生态、社会等各种关系,各种效益十分可观。

3 社会效益分析

3.1 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管理粗放,遏制了林农的积极性。通过推广应用该技术,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出产量和效益,减少了各种费用,也提升了森林资源质量和附加值,转变了林农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调整了产业结构,稳定了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林业技术人员,有力推进了该县的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三是间作套种对林木、林地的保护和促生互利作用,保证了林木的旺盛生长,免遭草荒、火灾等隐患和危害,确保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实现“国家要被子,群众要票子”多赢目标。

3.2 促进林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

项目成功实施为市场提供环保型、生态型的农、林、动物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森林资源及相关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层次,有利于促进产业化和现代化,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3.3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社会稳定

项目覆盖全县10个镇47个村,直接参与生产的农民13 800余人,安置了农村劳动力,调动了社会各方积极性,随着项目技术的提高与实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本地的社会稳定。该项目的推广面积和范围广,适用性强,可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优化配置了种可利用资源,大力推广可带动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突显森林、林地三大效益。

3.4 项目推广林地利用充分,并发挥了套种作物对林木、林地的保护、促进、互利作用

一方面增加了经济收入,调整了产业结构,并稳定了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保证了林木旺盛生长,免遭草荒,火灾等隐患和危害,确保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实现了“国家要被子,群众要票子”多赢目标,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4 结论

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全县的林下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引导社会和林农就业,形成了林地立体经营、集约化生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岐山县纯收益苜蓿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钟祥市油菜籽生产形势分析
我的识字小秘诀
临洮县设施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难以阻挡
苜蓿:天马的食粮
控释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和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