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红蜡蚧防治试验

2013-12-23 05:25刘彦伟文双全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氯氰香樟若虫

马 玲,刘彦伟,文双全,田 进

(1.汉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 723000;2.南郑县林业局,陕西南郑 723100)

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是危害果树、园林树木和经济林木的重要害虫,也是香樟树重要的枝叶害虫,常群集固定于嫩梢上吸食汁液,严重时致枝梢干枯甚至整株死亡[1]。近年来,汉中市香樟树红蜡蚧虫危害特别严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9年笔者在汉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香樟红蜡蚧对比试验,成效显著。

1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红蜡蚧属同翅目(Homoptera)蜡蚧科(coccidae)昆虫,雌成虫体长2.5mm,暗红色,蚧壳近椭圆形,背面有较厚至紫红色的蜡壳覆盖,老熟时蜡壳顶端凹陷呈脐状,有4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雄成虫体长1mm,暗红色,前翅白色半透明。卵椭圆形,两端稍细,淡红至淡红褐色,有光泽;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灰紫红色,脱皮后色变深。

红蜡蚧1a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及叶背上越冬。翌年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 月上中旬为初孵若虫盛期,产卵期1 个多月,卵期2d左右。雌成虫于9月上中旬成熟,受精后开始越冬。雄若虫8 月下旬化蛹,9 月中旬羽化交尾。雌虫多在嫩枝上危害,雄虫多在嫩叶上危害,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诱发煤污病。

2 室内药剂防治对比试验

2.1 试验方法

共设4个处理(4种药剂):40%氧化乐果800倍液、40%速扑杀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3%柴洗合剂(柴油8 份+10 份洗衣粉,搅拌成糊状,用时稀释),对照为清水,3 次重复;用滤纸浸泡配制好的药液或清水,并放入培养皿;6月中旬从苗圃选择带有蚧虫的香樟枝叶,放入配置好的培养皿;用药后24、48h用针刺法检查药效。

2.2 数据整理与分析

虫口死亡率=(供试虫数-施药后死亡虫数)/供试虫数×100%

数据用算术平均数,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试验结果

4种药剂处理24h后,红蜡蚧若虫死亡率为91.6%~99.4%,清水(对照)无若虫死亡;48h后,红蜡蚧若虫死亡率95.7%~100.0%,高于清水(对照)若虫0.0%死亡率(表1)。

4种药剂组内和两种时间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药剂与时间两交互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药剂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且以柴洗合剂防治效果最好,速扑杀、氧化乐果、氯氰菊酯次之;时间以48h防治效果最好。

表1 四种药剂防治红蜡蚧室效果

3 室外药剂防治对比试验

3.1 试验方法

在室内药剂防治基础上,设置4个处理(4种药剂及浓度):40%氧化乐果800 倍液、40%速扑杀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800倍液、3%柴洗合剂,对照为清水,3次重复(3棵树,每棵树选择3片带有蚧虫的香樟枝叶,标记);选择晴天上午8:00喷药,喷布均匀,以树枝潮湿不流药液为宜;药后24h、72h、120h将标记叶片带回室内检查若虫死亡情况。

3.2 试验结果

4种药剂处理24h后,香樟蚧虫若虫死亡率介于50.8%~93.7%,3%柴洗合剂最高,氯氰菊酯800倍液最低,对照(清水)为0.0%,4种药剂显著高于对照(p<0.05);48h后,香樟蚧虫若虫死亡率78.7%~98.6%,3%柴洗合剂最高,氯氰菊酯800倍液最低,对照(清水)为0.0%,4种药剂显著高于对照(p<0.05);120h后,香樟蚧虫若虫死亡率81.6%~99.8%,3%柴洗合剂最高,氧化乐果800倍液最低,对照(清水)为0.0%,4种药剂显著高于对照(p<0.05)。4种药剂的施药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看,参试4种药剂与清水对照组间、施药时间组间、药剂与时间交互作用都差异显著,4 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15个水平组合以柴洗合剂施药120h防治效果最佳,除清水对照外,氯氰菊酯施药24h效果最差(表2)。

表2 红蜡蚧室外药效防治效果

4 结论

(1)室内和室外药剂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红蜡蚧若虫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以柴洗合剂效果显著,速扑杀、氧化乐果、氯氰菊酯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也可作为林间大面积防治药剂。

(2)根据红蜡蚧生物学习性及发生规律,在若虫涌散峰期,即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下旬,选择3%柴洗合剂液或40%速扑杀600~800倍液,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3~4次,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3)结合冬春季修剪,彻底刮除(或摘除)枝(叶)害虫,同时进行树干涂白,消灭虫源[2];合理种植密度,加强苗木抚育管理,科学施肥,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苗木抗逆能力。

(4)应用上述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受害较严重的试验地香樟苗木进行防治,有虫株率由71.5%下降到12.7%,单株虫口大幅度降低,有效地控制了红蜡蚧对香樟的危害。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编写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氯氰香樟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香樟树,樟树香
微生物共培养降解β-氯氰菊酯的适宜条件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不同洗涤剂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清除试验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