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路径研究

2013-12-30 03:38章建新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摘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贵州省“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贵州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已经十分明确。贵州区域产业的发展必然构成对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贵州职业教育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从体制和机制创新入手,以多种形式促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加快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为区域产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贵州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44-03

一、主要观点

第一,贵州职业教育在全国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办学条件、规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从综合实力看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近三年,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很快,以磷煤化工、机电、轻工以及民族医药为龙头的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必将形成旺盛的需求。

第三,贵州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视角,科学进行专业布局,尽快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水平,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为产业服务的功能。

第四,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在不同层面的发展模式,产教结合是指在中观层面,区域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其核心指标是职业教育对区域产业的贡献度。校企合作是指在微观层面,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依托企业,在互惠双赢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方式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五,专业是产业和职业教育对接的节点,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实质上是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因此,专业建设应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实施,充分体现专业围绕产业转的高职教育本质特征。

第六,调研结果表明,贵州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均较为陈旧,传统专业占70%以上,产教结合应立足于新专业的开发和传统专业的改造,做好中高职教育的合理衔接。

第七,面对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经济和产业发展所勾画的宏伟蓝图,相应的职业院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专业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对此,省内各职业院校领导和教师应有紧迫感,尽快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加快建设步伐,提升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服务的能力。

二、调查研究与主要结论

(一)调查研究

2012年3月,课题组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走访调研了省内8个市(州)的14所高职院校,5个中职校,与3个省、市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度访谈。调研结果表明,在23所高职院校和264所中职校中,有多所国家和省示范校、骨干校,完成了一批国家、省级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各市(州)的职业院校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专业,许多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二)主要结论

1.贵州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优势。

(1)贵州职业教育应当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与改革的步伐,使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合拍同步。

(2)贵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高职、中职、县级职教中心的职业教育网络。高职、中职、县级职教中心中均有办学实力强、条件好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国家级示范校和骨干校,这些院校在以区域经济相互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在全国应属于前列。

(3)贵州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有了明确的战略部署,课题组通过学习有关领导讲话、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以及与有关部门领导座谈,感到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具体可行。

(4)贵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已有如贵州交通职院、贵阳职院、铜仁职院、黔东南职院、遵义航天技校等成功的案例,其合作模式、运行方式和成效在国内属于前列。

(5)贵州职教集团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所分析的十一个职教集团中,有的组建方式正确,运行效果尚好。其中,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组建的贵州交通职教集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企业组建的磷煤化工职教集团、城市轨道交通职教集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政府组建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各具特色,且运行情况良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

(6)在贵州职业院校中,有的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做得较为深入,初步形成了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7)在贵州不同类型职业院校中,学生就业率普遍较高,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主导思想和成效。

(8)在贵州高职院校中,除铜仁职院外,均设有中职教育,从而在办学体制方面为实现中高职合理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

2.存在的问题。

(1)在贵州职业院校中,除国家示范校、骨干校、重点中专、省示范校较好外,多数院校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贵州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贵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在国内仍处于落后状态。

(2)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不理想,有关支持政策滞后,行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高,企业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不同价值取向制约着多数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多数院校校企合作停留在“用工”等表层。

(3)产教结合下的专业布局与提升方面,多数院校专业延续了历史上中专保留下来的专业,传统专业占80%以上,各院校专业设置重复情况严重,适应贵州产业发展的新专业和特色专业不多,与区域产业改造和发展的关联度不强,传统专业改造和提升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4)在职业院校办学理念方面,多数院校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仍然没有完全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清晰,没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学科的痕迹,教师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较少看到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场景,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尚停留在表层次。

(5)在已经组建的职教集团中,多数属于组织机构不健全,各方的积极性不高。

(6)毕业生在贵州的留存率不高。

(7)多数院校,尤其是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较差,缺少基本的生产性实训环境。

(8)有的院校办学定位不清晰,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只强调企业不积极等诸多困难,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较差。

三、加强政府主导下,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归纳课题研究的成果,对加强政府主导下,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成立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领导小组

该小组应由常务副省长或1—2位主管经济和教育的副省长牵头,统筹和协调组织贵州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切实解决职业教育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领导体制上的两条线、多头领导,教育单位和行业企业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各市(地)也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从而切实体现政府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主导作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应加强统一领导和部门协调,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方面做出统一规划和部署、切实体现贵州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服务的功能。

(二)鉴于贵州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建议在省内成立4个中心

1.人才需求调研中心: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每年定期发布适应贵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报告,以翔实的数据说明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层次和规格,对不同地区和类型的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为职业院校办学定位指明方向。

2.师资培训中心:师资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国际化的专业与课程开发、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与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专业与课程开发、现代教学法应用、职业院校管理等方面。师资培训应以项目形式开展,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贵州不同院校和教师的专业建设、课改和教改实际,聘请国内和省内高水平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师资培训的教学任务。在项目实施中,促进院校和教师改革意识的增强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2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消除与国内较高院校师资水平的差距。

3.专业设置与评估中心:当前,鉴于贵州职业院校中传统专业占据多数,而优势专业、特色专业较少,较多专业与区域产业的融合度和贡献度较低,因此,立刻开展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改造做出规划是体现产教结合的重要举措,评审专家应来自国内和省内有专业建设经验的专家,更应有掌握贵州经济、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政府领导、专家和行业企业人员。

4.教育研究中心: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应包括:贵州产教结合下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贵州行业性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模式与运行方式、贵州职业教育资源集约化发展模式与方式、贵州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服务下办学体制与运行方式的改革、贵州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贵州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服务的路径与功能提升、区域经济下贵州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功能提升、贵州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产教结合下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国际化课程开发等。

(三)在院校办学方面

1.坚持体现集约化发展的原则。首先,做大、做强一批国家和省级示范校、骨干校,发挥其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引领和集聚作用;其次,各市(州)应以1所高职校、2—3所中职校(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形成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态势,在政府主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平台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最后,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应按照集约化发展的原则,尤其在实训中心等硬件投入方面,力求避免重复,做好前期的可行性分析,有关部门做出规划,建立不同的实训中心并由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做到资源共享。

2.在贵阳和各地(市)应针对不同情况建设职教园区,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各地(市)可结合实际,采用政府投资、企业资助、院校出资的方式建立1—2个水平较高、条件较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各职业院校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不同情况,做好院校定位。成立由不同地区政府、行业、企业参加的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和定位方面的专家机构,对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随时做出评估。

4.加快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跟上全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步伐。不同专业均应体现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在数量、规格、层次、岗位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方面的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需求调研情况、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分析以及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

5.加强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不同职业院校可考虑与职业教育发达省份的职业院校结成对子,近距离地考察、培训、观摩和交流,吸取典型经验为己所用。

(四)在密切产教结合方面

1.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做好专业设置与改造的统筹规划和布局,提高专业与产业的聚焦度,对于“大路专业”应认真进行调研和评审,提出改造与提升的目标和任务,争取在3年内对全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全面筛查。

2.各院校应在围绕产业办专业的指导思想下,认真做好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针对区域产业链的不同特征,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尽快消除专业定位宽泛,培养目标模糊,职业岗位分析不清,工作过程分析不具体的情况。

3.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要求,职业教育的重点专业应是区域的重点产业,优势专业应体现区域优先发展的产业,特色专业应体现区域的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打造各院校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围绕产业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

4.建立落后专业的淘汰机制。对于与区域产业发展关联度差、定位不清的专业应通过一定的评估制度予以淘汰。

(五)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

1.大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搭建平台、制定政策、建立组织、推动实施以及考核评价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2.推动职业教育尤其是行业主导型和区域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在职教集团构建与运行中,重点是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治理结构,逐渐形成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3.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参加的职教联盟。其主要职能是搭建平台,形成产教和校企的对话制度,在推动校企合作中发挥指导作用。

4.各职业院校应努力提升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将校企合作单纯的“用工”尽快改变为双向互动、互惠双赢,形成长效机制。

(六)在政策方面

贵州应当借鉴其他省份的做法,尽快出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法规和政策。真正将贵州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纳入法制轨道,为贵州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与区域产业发展与转型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合拍、同步。

参考文献:

[1]李卓梅.“能力开发”系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2]董刚,杨理连.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3]章建新.以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2,(35).

[4]章建新.经济转型期贵州省高职专业建设与提升[J].成人教育,2012,(1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编号:FJBI10092);贵州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招标课题“促进贵州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章建新:天津职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