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铜矿石优化配矿研究与生产实践

2014-01-01 02:56郑春柏王洪岭张发明
铜业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配矿宝山铜矿

郑春柏,王洪岭,张发明

(1.广东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凡洞铜矿,广东韶关 512127;2.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选矿工程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1)

1 引言

大宝山矿某铜矿采场生产由地采转露采时间较短,生产剥离严重滞后,地质资料不详,采出铜矿石富矿比例较小,低品位矿石比例较大,导致铜矿石矿石性质复杂,配矿难度大,矿石质量与供矿指标长期偏低,对选矿指标影响大[1]。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要解决铜矿石生产难题,稳定供矿指标,就必须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解决铜矿石优化配矿的生产难题。

2 矿石性质

大宝山铜矿体位于泥盆系东岗岭阶下亚阶中,矿权范围内13个铜硫矿体资源储量规模相差悬殊,矿体规模大体上是北部大、南部小。各矿体空间上的分布,大多上下重叠于大矿体上下或散布于两端。其中Cu品位0.3% ~8.78%,平均0.73%,变化系数88%,33线以北Cu品位变化幅度较大[2-3]。

3 配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配矿现状

铜矿采场生产由地采转露采时间较短,生产剥离严重滞后,采剥严重失衡。2010年初,生产剥离在781层面至745层面29线至332线和757层面至697层面35线以北两个区域按整体推进方式剥离,剥离重点不突出。剥离日产量仅10000m3,且采出矿量少,铜品位较低,配矿工作难以开展,要完成全年3500t铜金属和20万t硫精矿的生产任务难度很大。

地质资料不详,采矿区域重点不明确,在剥离推进区域虽不同程度揭露了矿体,但矿点分散,品位相差较大,矿石性质不一致。采出矿量勉强能维持选厂正常生产,原矿供矿指标总体偏低,单班指标波动较大。

在实施穿孔爆破过程中,对矿体圈定不详细,未充分利用原井下采矿资料,特别是井下中段平面图资料。对有明显矿岩分界线的穿爆区域,未实行分穿分爆,造成铜矿石的贫化和损失,并使爆破后矿岩分装分运工作难度增大,穿孔爆破区域如图1。

出矿管理,对多点出矿管理不细,未充分利用720储矿堆场配矿的优势进行配矿,储矿堆场未发挥配矿功能,配矿指标不稳定。

开拓层面已逼近原井下采空区群,对已探明的采空区治理不及时,严重影响采空区周围生产及下一层面的开拓工作,制约铜矿的剥离推进和采矿工作[4],已探明采空区如图2所示。

图1 穿孔爆破区域图

图2 已探明采空区图

3.2 配矿存在的问题

2010年1至4月份采出的氧化矿、辉铜矿和次生矿以堆存为主,参与配矿矿量少,综合利用率不高;采出的原生矿全部参与供矿,无堆存;采出的氧化矿、辉铜矿和低品位矿大部分进行堆存,原生矿采矿工作持续紧张,配矿工作难以展开,原矿供矿指标平均含铜0.52%,2010年生产任务完成难度大,2010年1至4月出矿量见表1。

表1 2010年1至4月份矿量表

原配矿结果不理想,配矿指标不稳定,部分班次Cu品位<0.4%,造成生产亏损,部分班次Cu品位>0.85%,造成金属流失严重,影响了铜矿生产的经济效益,2010年1至4月份的配矿指标见图3。

图3 2010年1至4月份配矿效果图

4 解决铜矿石配矿难题的措施

加大铜采场生产境界范围剥离设备、人员的投入,严格按照采剥计划进行施工,确保铜采场757至697层面31线至412线区域和757至709层面43线以北区域尽快揭露矿体;同时加宽757排土场入口宽度和排土线长度,以适应剥离量增大带来的压力。

充分利用原井下中段平面图资料,制定剥离采矿重点区域在757层面以下31线至412线区域和757层面以下43线以北区域进行优先剥离,通过调整采剥顺序,尽快扭转采矿配矿的被动局面。

对采出的各类铜矿石按矿石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堆存,把辉铜矿、氧化矿等矿石与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次生矿、低品位矿石进行配矿,原生矿与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原生矿进行配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原矿供矿矿量,缓解原生矿采矿的紧张局面;充分利用720储矿堆场进行配矿,并把采场内配矿和储矿堆场配矿两种配矿方法相结合,实现合理配矿、均衡供矿并稳定配矿指标。

对已探明的采空区或疑似采空区设置警戒标志,为采矿剥离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保障。

5 铜矿石配矿效果及意义

5.1 铜矿石配矿效果

通过把上半年剥离重点调整为757层面至697层面33线至412线区域,下半年剥离重点调整为757层面至709层面43线以北区域(即图4中粗黑色箭头所指区域),加大了剥离力度,日剥离量由10000m3增至30000m3,经过半年的剥离,基本解决了铜矿采剥失衡的生产难题,采矿配矿工作变得主动,新措施实施后剥离重点区域见图4。

通过认真分析原井下中段平面图等资料,把733层面至697层面33线至412线区域确定为富矿区,把原井下采空区的残留矿、顶底板矿和矿柱作为重点进行采矿[5]。全年累计采出近25万t高品位铜矿石,对完成全年配矿任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不断攻关配矿方法,把辉铜矿、氧化矿和次生矿等铜矿石按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原则进行配矿,有效缓解了采矿供矿紧张、配矿效率低等生产难题。2010年累计配出辉铜矿、氧化矿、次生矿等铜矿石49万t,占全年供矿量的66.22%,大大节省了富矿的消耗量,有效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加强了出矿配矿管理,对辉铜矿、氧化矿和次生矿等铜矿石按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原则进行配矿,大大增加了原矿供矿量,有效缓解了生产剥离的压力,为采空区防治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经过改进,铜矿石配矿指标明显好转,不合格班次明显减少,并且杜绝了连续两个班次指标不合格的现象。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矿,回收的辉铜矿、氧化矿和次生矿得到了有效利用,并圆满完成了2010年生产任务,稳定了2011年1至4月份的生产,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配矿效果如图5所示。

图4 措施实施后剥离重点区域图

图5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配矿效果图

5.2 铜矿石配矿意义

通过提高铜矿石综合利用率,辉铜矿、氧化矿和次生矿等矿石参与配矿,圆满完成了2010年的生产任务,同时稳定了2011年1至4月份的生产。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累计采出铜矿石120万t,其中采出原生铜矿石14.5万t,辉铜矿、氧化矿25万t,次生矿、低品位铜矿石90万t。通过配矿,期间供矿矿量为77.2万t,其中辉铜矿、氧化矿为24万t,次生矿、低品位铜矿石为50.2万t,大大节省了原生铜矿石的消耗量,有效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2个月,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7]。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出矿量见表2。

6 结语

(1)大宝山铜矿石配矿,对高品位矿石适当配以低品位矿石,可显著减少高品位矿石的消耗,并延长高品位矿区的服务年限,提高贫矿的利用率。

(2)大宝山铜矿石配矿,对低品位矿石,适当配以高品位矿石,会更有效地发挥贫矿的作用,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使老矿焕发青春,延长服务年限,充分利用贫矿资源。

(3)通过配矿新举措可大幅提高大宝山矿铜矿石的可采量和利用率,有利于大宝山矿的长期开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大宝山生产技术部.广东大宝山露天采场生产现状总结报告[R].广东:大宝山矿,2011:4-9.

[2]地测部.广东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R].广东:705地质大队,1960:17.

[3]大宝山地质队.大宝山凡洞铜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R].广东:大宝山地质队,2009:3-16.

[4]蓝宇.大宝山矿塌方区残留采空区的确认[J].南方金属,2012(4):24-25.

[5]王超文,周斌.合理配矿提高矿石质量[J].矿业工业,2010(5):32-33.

[6]王兰根,王要武.大宝山矿产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J].大宝山科技,2008(1):5-8.

[7]陈伟楚,王要武,王殿宝.大宝山铜矿资源危机原因分析[J].大宝山科技,2006(1):4-7.

猜你喜欢
配矿宝山铜矿
黑太阳
低品质烧结铁料配矿优化实践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新型多目标遗传算法在烧结配矿中的应用
提高铅锌选矿回收率的有效途径分析
配矿优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