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市场的波动性探析

2014-01-01 12:00赵艳莉杨莲娜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棉价棉农总值

赵艳莉,杨莲娜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233000)

众所周知,棉花的用途非常广泛,既能制成各种织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因此,为满足我国经济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应该保持国内棉花市场的稳定。但是,由于我国的棉花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导致国内棉花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大、波动明显,难以实现国内棉花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棉花的生产、进口和价格等方面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我国棉花市场波动性的相关建议。

一、我国棉花市场的波动性

(一)产量波动

作为农产品的一种——棉花,其产量水平除了受气温、降水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种植面积。我国棉花生产的小农模式,使得农户很容易根据种植意愿改变种植面积,造成我国棉花的总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表1显示了2000~2013年我国棉花的播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以及同比增减情况。

由表1可见,在单产方面,除2003年以外(2003年由于气候原因造成棉花单产大幅度下降),我国的棉花单产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在总产量方面,13年间共有6个年份总产量增加,另外7个年份减少,总产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棉花播种面积波动较大。综上所述,2000~2013年,我国棉花总产量呈现 W型的波动态势。

(二)进口总值及进口量波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虽然近年来国内棉花总产量略有上升,但仍无法满足国内巨大的需求,尤其在“入世”以后,我国棉花自给率逐年下降,成为棉花的净进口国。为了分析我国棉花的进口情况,笔者选取原棉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的资料,绘制出2000~2013年我国棉花(原棉)进口总值和进口量的变化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2000~2013年,我国棉花(原棉)的进口,无论从进口总值还是进口量来看,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原棉的进口总值为7 411万美元,进口量也只有5万t。2006年,原棉的进口总值上升到486 841万美元,进口量也相应地提高到364万t。虽然在2007~2009年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棉花消费减少,导致我国棉花的进口总值及进口量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但2010年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的棉花进口情况又呈上升趋势,到2012年,原棉的进口总值高达1 180 238万美元,进口量更是达到了513万t。2013年,由于我国的国储棉竞拍、进口棉品质不好等原因,使得我国的棉花进口出现小幅下降,原棉的进口总值为844 230万美元,进口量为415万t。

从我国原棉的进口情况看,棉花消费过度依赖进口,增加了我国棉花进口受制于人的风险。长此以往,若其他国家减少对中国的棉花出口量,而中国自产的棉花又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必然造成国内棉价升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表1 2000~2013年我国棉花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1 2000~2013年我国棉花(原棉)进口总值走势图

图2 2000~2013年我国棉花(原棉)进口量走势图

(三)价格波动

1、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

该指数包括高(FC Index S)、中(FC Index M)、低(FC Index L)3个指数,分别代表高级、中级和低等级棉花报价,能够反映进口棉花到我国主港的综合报价水平①。由于这3个价格指数走势趋同,本文只对FC Index M指数进行分析。

图3 2005年8月~2014年4月FC Index M指数走势图

由图3可见,2010年之前,FC Index M 指数基本保持较为平稳的走势,但2010年1月(此时的指数为80.06美分/磅)以后,该指数迅速走强,到2011年3月高达228.17美分/磅,此后,该指数又迅速回落,2011年12月下降为102.57美分/磅,这段期间中国进口棉价格极不稳定。在此之后,进口棉价格指数又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走势,2014年4月,该指数为97.18美分/磅。

2、中国棉花价格指数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可分为3个具体的指数:328价格指数、527价格指数和229价格指数,3个指数的走势基本相同。其中328价格指数代表的是我国的三级棉花,质量标准是中级(M级),笔者这里选取328价格指数进行分析②。

图4 2000年1月~2013年9月中国328棉花价格指数走势图

由图4可见,2010年之前,328价格指数走势较为稳定,但2010年1月(此时的价格指数为14 932元/t)以后,该价格指数迅速走强,到2011年3月,该指数高达30 733元/t,之后又迅速回落,2011年12月为19 086元/t,随后基本保持稳定。

3、价格差

进口棉M级的品级相当于国产棉328级,为了衡量国内棉花和进口棉花之间的价格差额,只需将FC Index M价格指数折算为人民币价格(按照当月汇率和当年税率折算的滑准税后的人民币价格)即可。图5表示了质量等级同为中级(M级)的国内棉和进口棉之间的价格差。

图5 2005年8月~2013年9月中国328棉花价格指数与FC Index M(折滑准税)间差额走势图

由图5可见,2005年8月~2006年9月,国内棉与进口棉的价格差为正,差额在400~1 300元/t左右;2007年9月~2009年3月,价格差为负,差额在-1 400~-260元/t左右;2010年6月~2013年9月,价格差出现大幅度波动,差额在-7 600~4 400元/t之间浮动。其他月份的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基本相同,差额较小,可忽略不计。

结合图3、图4和图5可得出以下2点结论。第一,国内棉和进口棉的价格存在较强的联动性,都是在2010年1月价格指数开始上升,2011年3月出现回落,同年12月以后基本保持稳定。第二,虽然国内棉价格与进口棉价的价格联动性较强,但两者的差额仍存在很大的波动。即在2010年12月~2011年9月,国内棉价大幅度低于国际棉价,2011年10月~2013年9月,价格差出现逆转,国内棉价大幅度高于国际棉价,价格差极不稳定。

二、稳定中国棉花市场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棉花的生产、进口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可知,中国棉花市场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这对我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为了稳定中国棉花市场,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一)适度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我国棉花的单产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种植面积成为影响国内棉花总产量的主要因素。由于2008、2009、2010、2012和2013年中国棉花的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导致我国棉花增产缓慢,无法满足国内不断膨胀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国内棉花的供应量,我们应保证一定的棉花种植面积,不得随意减少,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增加种植面积,从而提高国内棉花的总产量。

(二)健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为了稳定国内棉价,保护棉农的种棉积极性,我国自2011年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即棉农种多少,国家收多少,并实行最低保护价。这一政策使得2011年10月以后,国内棉价大幅度高于国际棉价,2013年9月,国内棉价甚至高出国际棉价达20%。国内棉价严重脱离市场价格,棉纺织企业因成本过高而难以生存。

自2014年3月31日始,我国取消了这一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即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对新疆试点区棉农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山东省农业厅棉技站站长赵洪亮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能导致我国国内棉价下降15%~20%,逐步向国际棉花价格靠拢。这是一种采用市场手段调节国内棉价的新政策,比收储政策更加科学,能够反映真实的棉价,但又必然造成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走势趋同。为了稳定国内棉价,我国扩大棉花价格补贴试点区域,健全相关的补贴政策势在必行。

(三)加快棉农生产方式的转变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行,将导致国内棉价下降,国内棉农的种棉意向大幅回落。在这种形势下,增加国内棉花产量只能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例如机器采棉能够大量节省劳动力且减少棉花杂质,滴灌技术可以增产并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棉花种植与采摘的机械化程度,这是中国棉农和棉花产业的根本出路。

三、结语

从棉花的生产、进口以及价格这3方面看,波动是我国棉花市场最为明显的特征,这将不利于国内棉花市场的稳定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实的经济无法实现理论上的最优状态,即棉花产量逐年提高、进口逐年减少、棉价常年保持稳定。因此,要实现国内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在这种波动性必然存在的前提下对棉花市场进行适当干预,即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采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如利用高科技手段改变棉农传统低产的生产方式、适当的棉价补贴以提高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并扩大种棉面积。除此之外,棉纺织企业还应利用国内外棉价的联动性,及时关注国际棉价信息,以预测国内棉价变动,从而调整棉花使用量及棉纺织品的生产量。总之,通过政府少量、间接的干预,主要采用市场手段调节棉花市场,才能真正维护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 该指数由中国棉花协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英国考特鲁克公司3方于2006年6月起共同发布,并追溯了2005年8月以来的进口棉价格指数。

②2013年10月开始,中国棉花协会采用新的棉花分级标准,以上3个指数被取消,因此,图4关于328级价格指数的数据只截止到2013年9月。

[1]张淑荣,魏秀芬.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状况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11(2):92-95.

[2]丁玉,何安华,汪丽华.我国棉花产业供求现状与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2(7):80-85.

[3]杨莲娜.中国棉花的进口依赖与棉花进口安全[J].财贸研究,2012(2):54-59.

[4]张淑荣.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的表现、原因及传导机制[J].国际贸易问题,2012(7):37-47.

[5]朱再清,刘敏志.我国棉花进口市场集中度与价格弹性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2):33-42.

[6]杨子山,雷亚平.近3个年度我国棉花价格动态与2012/2013年度展望[J].中国棉花,2012(8):11-13.

猜你喜欢
棉价棉农总值
棉农
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11581.9亿元
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2016年棉花总产量锐减棉花价格有望上涨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进疆棉农铁路运输启动
储备棉“烫手”:棉企买不起 棉农不赚钱
我国去年贸易额跌13.9%
今年棉花面积减少,价格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