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E—208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研究

2014-01-02 15:45杨德毅朱丽燕孙裕建周小军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吡蚜飞虱稻飞虱

杨德毅+朱丽燕+孙裕建+周小军

摘 要:用XDE-208药剂对褐飞虱若虫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药后21 d防效达到99.04%~99.51%,防治效果理想,持效期长;且在相同剂量下防治效果随用水量提高而显著提高。

关键词:XDE-208;水稻;褐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1.025

Study on Control Efficacy of XDE-208 Against Rice Brown Planthopper

YANG De-yi,ZHU Li-yan,SUN Yu-jian,ZHOU Xiao-jun

(Jin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hua, Zhejiang 321017, China)

Abstrac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pesticide XDE-208 on brown planthopper (BPH) nymph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rol efficacy reached 99.04%~99.51% after 21 days under this experiment condi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XDE-208 was ideal and lasted long. And also under the same dosages, control efficacy wa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d water volume.

Key words: XDE-208; rice; Nilaparvata lugens; control efficacy

收稿日期:2013-10-16;修订日期:2013-10-27

作者简介:杨德毅(1987—),男,浙江金华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研究与推广工作。

褐飞虱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可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威胁着粮食安全[1-2]。近年来,由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等药产生了较高抗性 [3-6],因此,新型高效防治褐飞虱药剂的开发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探明新型药剂XDE-208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为其今后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田间药效小区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XDE-208(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提供),25%吡蚜酮(江苏淮阴电化厂生产,市售)。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作物 试验作物为单季水稻,品种为“甬优15”,长势均匀、茎秆粗壮,较感稻飞虱[7-9]。

1.2.2 试验处理 试验处理及每667 m2用量如下:(1)XDE-208 21 g,用水量30 kg;(2)XDE-208 28 g,用水量30 kg;(3)25%吡蚜酮24 g,用水量30 kg;(4)XDE-208 28 g,用水量45 kg;(5)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小区面积50 m2,3次重复,小区间筑小田埂防水串灌,各小区随机排列。试验田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杨林畈,土壤肥力中等,属红壤土,前作为空闲田。

1.2.3 试验时间、方法及天气 试验于2013年8月27日开始用药,共用药一次。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按试验设计每667 m2用量进行均匀喷雾。药前各小区灌水层约3 cm,自然落干后各小区单独灌水,田间调查结束后(药后21 d),全田肥水按正常管理。试验期间台风及暴雨影响不明显,药后2 d(8月29日)有37.0 mm的中雨,另9月11日有中雨,但均未引起田间串水等不良影响。

1.2.4 试验调查和统计 调查采用白瓷盆涂机油拍打法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查5点,每点查2丛稻,分别记录虫口数。药前查虫口基数,药后1,3,7,14,21 d各查一次。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并用SPSS18.0进行邓肯氏分析。收获前15 d观察水稻后期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在四(2)代褐飞虱高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时施药,在每667 m2使用XDE-208 21,28 g和25%吡蚜酮WP 24 g,用水量30 kg的情况下,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49%,87.58%,91.37%,XDE-208速效性不如吡蚜酮。但药后3,7,14,21 d,XDE-208每667 m2用28 g防治效果与吡蚜酮相当,说明持效性与吡蚜酮一致。且药后3 d,XDE-208对褐飞虱的防效均达90%以上,持效期长,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理想。

XDE-208每667 m2用水量提高到45 kg时,在3~14 d内, 28 g·667 m-2的防效高于吡蚜酮24 g·667 m-2;同时,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XDE-208的防效随用水量提高而显著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3.1 XDE-208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问题

据药后1 d观察,XDE-208低用水量处理与对照药剂有显著性差异,但提高用水量后,每667 m2用28 g则与吡蚜酮的速效性相当。据收获前15 d观察水稻生长情况,XDE-208处理的各小区水稻保持青秆黄熟,而对照区则有近1/4水稻植株因褐飞虱危害而枯秆。这说明XDE-208对褐飞虱不仅防治效果理想,而且持效期长,药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

3.2 XDE-208用药适期问题

本试验用药是在四(2)代褐飞虱高龄若虫高峰期,虫量远高于防治指标(平均407头·丛-1),虽然防效相当突出,但药后初期残留虫口绝对值还是相当高的(XDE-208每667 m2用21,28 g,药后1 d残留活虫数平均值分别为52,48头·丛-1),这样虫口杀灭效果在短期内目测会不理想。因此,建议在防治指标适期用药要更科学些(一般为8~10头·丛-1)[10-11] 。

3.3 XDE-208对天敌的安全性问题

从田间观察看,XDE-208各处理区天敌数与不用药的空白对照区相当,(每丛稻黑蜘蛛平均有5~7只、黑肩绿盲蝽2~3只)。这说明XDE-208对褐飞虱的天敌安全。

3.4 用药时的药液量问题

从目前本地生产上来看,农民防治稻飞虱的用药一般每667 m2药液量不足30 kg。而8月中旬以后单季稻已是植株繁茂时期,每667 m2药液量在50 kg左右才能使药液淋到水稻基部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12]。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用水量能显著提高XDE-208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等量药剂条件下建议提高用水量,有利于提高防效和节省农药成本[13-14],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另,本试验还表明,只要田块不漏水,用药几天后下小到中雨,基本不会影响XDE-208的防效。

试验总体表明,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提供的XDE-208对水稻褐飞虱不仅防治效果理想,而且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对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益虫安全。因此,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拥军,华红霞,何予卿,等.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 194-1 201.

[2] 娄永根,程家安.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231-238.

[3] 王彦华,王强,沈晋良,等.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J].昆虫知识,2009,46(4):518-524.

[4] 施德,虞轶俊,盛仙俏,等.浙江省褐飞虱抗药性监测与治理[J].中国稻米,2008(1):67-68.

[5] 陈伟强,徐肖平,林致中.毒死蜱·噻嗪酮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4):882-883.

[6] 孙永军,施保国.淮安市水稻“两迁害虫”本地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92-93.

[7] 戴丽锋.甬优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5):14-15

[8] 李美婷.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在永康市象珠镇的种植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6):105-106.

[9] 李阿根,张舟娜,汪爱娟,等.杂交水稻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研究初报[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6):92-94.

[10] 汪恩国,王会福.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与吡蚜酮防控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29-630.

[11] 韦永保,陈群.单季稻区褐飞虱成灾特点及测报、防治中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94-196.

[12] 周小军,马赵江,戴为光.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07(8):45.

[13] 沈兆龙,吴泽杨,邰德良.不同施药方法、不同用水量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6-147.

[14] 王彦华,王鸣.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处理,2007,25(2):49-54.

本试验用药是在四(2)代褐飞虱高龄若虫高峰期,虫量远高于防治指标(平均407头·丛-1),虽然防效相当突出,但药后初期残留虫口绝对值还是相当高的(XDE-208每667 m2用21,28 g,药后1 d残留活虫数平均值分别为52,48头·丛-1),这样虫口杀灭效果在短期内目测会不理想。因此,建议在防治指标适期用药要更科学些(一般为8~10头·丛-1)[10-11] 。

3.3 XDE-208对天敌的安全性问题

从田间观察看,XDE-208各处理区天敌数与不用药的空白对照区相当,(每丛稻黑蜘蛛平均有5~7只、黑肩绿盲蝽2~3只)。这说明XDE-208对褐飞虱的天敌安全。

3.4 用药时的药液量问题

从目前本地生产上来看,农民防治稻飞虱的用药一般每667 m2药液量不足30 kg。而8月中旬以后单季稻已是植株繁茂时期,每667 m2药液量在50 kg左右才能使药液淋到水稻基部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12]。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用水量能显著提高XDE-208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等量药剂条件下建议提高用水量,有利于提高防效和节省农药成本[13-14],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另,本试验还表明,只要田块不漏水,用药几天后下小到中雨,基本不会影响XDE-208的防效。

试验总体表明,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提供的XDE-208对水稻褐飞虱不仅防治效果理想,而且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对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益虫安全。因此,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拥军,华红霞,何予卿,等.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 194-1 201.

[2] 娄永根,程家安.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231-238.

[3] 王彦华,王强,沈晋良,等.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J].昆虫知识,2009,46(4):518-524.

[4] 施德,虞轶俊,盛仙俏,等.浙江省褐飞虱抗药性监测与治理[J].中国稻米,2008(1):67-68.

[5] 陈伟强,徐肖平,林致中.毒死蜱·噻嗪酮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4):882-883.

[6] 孙永军,施保国.淮安市水稻“两迁害虫”本地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92-93.

[7] 戴丽锋.甬优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5):14-15

[8] 李美婷.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在永康市象珠镇的种植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6):105-106.

[9] 李阿根,张舟娜,汪爱娟,等.杂交水稻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研究初报[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6):92-94.

[10] 汪恩国,王会福.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与吡蚜酮防控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29-630.

[11] 韦永保,陈群.单季稻区褐飞虱成灾特点及测报、防治中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94-196.

[12] 周小军,马赵江,戴为光.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07(8):45.

[13] 沈兆龙,吴泽杨,邰德良.不同施药方法、不同用水量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6-147.

[14] 王彦华,王鸣.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处理,2007,25(2):49-54.

本试验用药是在四(2)代褐飞虱高龄若虫高峰期,虫量远高于防治指标(平均407头·丛-1),虽然防效相当突出,但药后初期残留虫口绝对值还是相当高的(XDE-208每667 m2用21,28 g,药后1 d残留活虫数平均值分别为52,48头·丛-1),这样虫口杀灭效果在短期内目测会不理想。因此,建议在防治指标适期用药要更科学些(一般为8~10头·丛-1)[10-11] 。

3.3 XDE-208对天敌的安全性问题

从田间观察看,XDE-208各处理区天敌数与不用药的空白对照区相当,(每丛稻黑蜘蛛平均有5~7只、黑肩绿盲蝽2~3只)。这说明XDE-208对褐飞虱的天敌安全。

3.4 用药时的药液量问题

从目前本地生产上来看,农民防治稻飞虱的用药一般每667 m2药液量不足30 kg。而8月中旬以后单季稻已是植株繁茂时期,每667 m2药液量在50 kg左右才能使药液淋到水稻基部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12]。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用水量能显著提高XDE-208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等量药剂条件下建议提高用水量,有利于提高防效和节省农药成本[13-14],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另,本试验还表明,只要田块不漏水,用药几天后下小到中雨,基本不会影响XDE-208的防效。

试验总体表明,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提供的XDE-208对水稻褐飞虱不仅防治效果理想,而且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对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益虫安全。因此,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拥军,华红霞,何予卿,等.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 194-1 201.

[2] 娄永根,程家安.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231-238.

[3] 王彦华,王强,沈晋良,等.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J].昆虫知识,2009,46(4):518-524.

[4] 施德,虞轶俊,盛仙俏,等.浙江省褐飞虱抗药性监测与治理[J].中国稻米,2008(1):67-68.

[5] 陈伟强,徐肖平,林致中.毒死蜱·噻嗪酮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4):882-883.

[6] 孙永军,施保国.淮安市水稻“两迁害虫”本地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92-93.

[7] 戴丽锋.甬优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5):14-15

[8] 李美婷.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在永康市象珠镇的种植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6):105-106.

[9] 李阿根,张舟娜,汪爱娟,等.杂交水稻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研究初报[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6):92-94.

[10] 汪恩国,王会福.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与吡蚜酮防控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29-630.

[11] 韦永保,陈群.单季稻区褐飞虱成灾特点及测报、防治中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94-196.

[12] 周小军,马赵江,戴为光.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07(8):45.

[13] 沈兆龙,吴泽杨,邰德良.不同施药方法、不同用水量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6-147.

[14] 王彦华,王鸣.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处理,2007,25(2):49-54.

猜你喜欢
吡蚜飞虱稻飞虱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