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现状

2014-01-06 02:31董晴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

董晴

【摘 要】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正日益受到人们质疑;同时,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广泛运用。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师、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

【关键词】会计信息;决策有用;固定资产减值会计

一、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复杂性

(1)资产减值确认标准多,难以选择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资产减值应予以确认。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上,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判断标准:1)永久性标准,是指只确认资产的永久性减值(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的减值)。2)可能性标准,即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都予以确认。3)经济性标准,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只要资产的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由此带来的资产价值都应确认。由于永久性标和可能性标准在应用中很难确定,对会计人员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机会。

采用永久性标准,一方面可以减少确认暂时性减值进而减少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同决策有用观的要求相一致。因为信息使用者关心的是企业利用现有资产提供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对产生现金流量能力有较大的硬性的恰恰是那些发生永久性减值或减值可能性很大的资产。然而,会计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暂时性减值和永久性减值的区分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极易导致管理当局故意推迟资产减值的确认。与永久性标准相比,采用可能性标准确认资产减值的范围较大,但对资产减值可能性的大小及可能性多大时才予以确认的判断较难。美国在确认资产减值时,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非贴现值与其账面价值比较,在计量时,则使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致使在资产账面价值小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非贴现值但大于公允价值时,不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的高估。这同样给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相比较而言,经济性标准避开了前述两种标准应用时所遇到的难题,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能够及时反映环境变化对资产价值的不利影响,真正体现了稳健性原则的要求。

(2)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多样,易造成虚假会计信息

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按单个资产、资产类别、全部资产、现金产出单位等方式进行。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在国内外现行会计实务中,也常给企业一定的选择权。由于资产确认方式的多样性、主观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较大,企业管理当局就可以通过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误导信息使用者。

(3)资产减值确认的时点不够明确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日,企业就估计是否存在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样的迹象,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由此可见,资产减值的确认时点应为资产负债表日。在减值测试时间上,我国与国际准则IAS36不尽相同,现行准则对“定期”的时限说明不够确切,使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新准则要求主体定期(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迹象核查减值。对商誉特别明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但对特别规定的资产没有相应的特殊规定。

(4)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多,计算过程繁琐

在资产减值计量上存在计量标准的选择问题。目前,有关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主要标准有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再用价值、现行市价、公允价值、销售竞价、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新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主要采用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等标准,在不同的准则中又各有表述,标准多,难掌握,因而可操作性差。并且对可收回金额的认定争议也很大,其计算繁琐复杂。

(5)我国企业利用减值转回人为调整利润现象频频发生,虽然国际准则IAS36规定可以转回,我国2006年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已经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但是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将可能出现将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等诸多问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当可收回金额恢复时,此时的账面价值既不等于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等于历史成本,因此这样处理的结果,只是满足了稳健性的要求,并未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另外,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额收益。按照相关规定,资产实际变现时,其存有的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回,抵减当期成本,增加利润总额。因此,准则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公司操纵利润的随意性,但仍然无法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较多

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较多,影响资产减值准备得计提。以存货跌价准备中存货价值的核算为例:

当前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量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而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且比重较大的企业,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其影响就可能会比采用其他方法要小一些。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就可能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利润操纵。

三、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部分会计人员过去主要从事“记账”、“算账”,在理论上缺乏系统的学习,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虽然接受过系统的会计教育,但在实务上又缺少实践,因此我国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他们缺少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对资产减值的会计业务不熟悉,以及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等会计处理上容易发生错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处理。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实的会计实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李建民、张华伦.初探资产减值[J]财会月刊,2001,(2):41.

[2]周忠惠、罗世全.资产减值会计探索[J]上海会计,2001,(2):38-39.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乏力的多视角探究
基于“云环境”下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集成创新的探讨
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
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变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浅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人员素质之间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