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探索就地城镇化道路

2014-01-06 02:31张瑜湘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建设

张瑜湘

【摘 要】城镇化建设应该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不只是追求人口迁移,向大城市集中。江夏着力实现就地城镇化,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贡献,建设武汉大光谷南部宜居生态新城。按照“一城十镇百社区”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实现产业集聚,推进园区建设步伐,工业规模和人口密度大幅提升。

【关键词】统筹城乡;就地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应该因地制宜,建设个性鲜明的城镇化,实现城市和乡镇和谐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地城镇化就是指在人口无有大的迁移的情况下,农村人口在当地从事非农二、三产业,实现角色的转换,迁村腾地,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发展。就地城镇化是解决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一个途径,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武汉市江夏区就地城镇化建设现状

江夏区原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发展不够,城镇化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北边毗陵武汉光谷,西面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破除传统城镇发展认识藩篱,在传统农业区,以乡镇企业发展作为最初的推动力,以地生财,滚动发展,以乡村工业化作为市镇新建和扩建的重要基础,促进乡村人口在职业上向非农转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出现大批失地农民,区委、区政府妥善做好失地农民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在集镇建设高标准拆迁还建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农民就业基地,广泛发展村级工业公司、企业,实现农民变居民,村塆变社区,农村变城市。以武汉市实施“退二进三”战略为契机,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共计13家,走上企业——园区——城镇发展道路。省、市党政领导对江夏发展给予高度重视,通用汽车、南车集团等重大项目布局于江夏金港新区、大桥新区等地,以产业为支撑,建设一个个工业、商业人口密集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江夏区自2008年至今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比第一名。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37%上升到55%。目前虽然存在南北差距,南部乡镇仍然是农业区,北部城乡融合地带,已经模糊城乡界限,逐步走上特大城市郊区就地城镇化道路。

“十一五”以来,全区累计投入65亿元,用于新建和改善城乡道路交通、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新建了文化大道、天子山大道、阿尔斯通大件通道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江夏市民休闲活动中心、世纪广场、谭鑫培公园等一批市政亮点工程,打造出政务一条街、联投广场、联投龙湾、新长江香榭湾、汤逊湖水岸公馆、江郡华府高端住宅小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群,在全市率先建成纸坊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了金口深水码头、长山口垃圾卫生填埋场、郑店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配套工程。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13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8.7平方米,供排水管网总长度980公里,城镇绿化面积293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7.43平方米。目前,纸坊主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逐步提升,秉承独立成市的理念,坚持走就地城镇化道路,主城区纸坊按照规划将由目前的30多万人扩展为80多万人,由纸坊西延至长江之滨的金港,金港新区全面铺开上海通用武汉基地建设蓝图,一个20万人口的现代化汽车新城即将崛起,纸坊和金港终将连为一城,摒弃摊大饼式的发展方式,通过密集的路网连接,纸坊和金港中间保留广阔的绿化带。庙山、藏龙岛、大桥新区三座新城,产业发展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了江夏与武汉中心城区的对接,五里界伊托邦小城镇、郑店欧式风格的泰晤士小城镇、安山森林小城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亮点。以107国道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成为全市农村新社区的样板。

二、推进武汉市江夏区就地城镇化建设的途径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推进城镇建设。

坚持事先规划着眼大局理念,高度重视相关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精心编制完善的规划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于重点发展街镇,科学合理进行城镇化建设布局,合理规划,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地理位置、功能和资源禀赋进行合理的定位改造,建设各具特色的金口“历史文化名镇”、郑店“区域中心镇”、五里界“绿色小城镇”、山坡“南部地区中心镇”、安山“生态小城镇”等;其次,加强重点区域规划,在这些重点区域率先发展制造业、物流产业和小商贸产业,此外制定好山体、重点森林地区、重要水域例如梁子湖湿地等生态区域和农民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为建设生态友好型的宜居新城创造条件;再次,对城区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打造城区9平方公里纸坊城市客厅、60平方公里的江夏新城核心区和458平方公里的江夏新城及其“一主两翼”;最后,注重中心社区的规划,根据当地农村的人口数量、产业类型、生产要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潜力,重点规划一批中心村和社区。

(二)以旧城改造为突破推进城镇建设。

通过对旧城进行改造,改变老城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人居环境差和规划滞后的状况,大幅度提升城市的各项功能,改善群众居住的环境。依据老城区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尊重历史,建设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宜游的武汉南部新城。同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和谐农村,以城区外沿为纽带,大力实施工业园改造、“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改造。工业园改造、老城区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城中村”改造由政府主导,分类推进。做到成熟一片、拆迁一片、改造一片。

(三)以产城融合为支撑推进城镇建设。

秉承“工业立区”的理念,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始终把“工业倍增、新城崛起、统筹城乡”作为富强江夏的三件大事。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五大主导产业。超常规打造工业发展平台,老园区实行腾笼换鸟、提档升级策略,新园区坚持“搭大台,唱大戏”的办法,形成工业倍增发展示范区。重点对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企业相对较多的城镇和园区进行改造,不断地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企业和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他们的介入,开发出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品质高端和生态良好的全国小城镇建设样板镇和建设示范镇。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纽带推进城镇建设。

突破传统城乡改造模式,把城镇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通过项目集中建设、资金集中回笼、村庄集中改造等方式,以当地的特色产业如蔬菜、瓜果、苗木种植为依托,以绿色产品为增收渠道,自然环保生态为主要特色,以简朴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为民居特色,计划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将沿国道两侧的城镇打造成全国一流、全省示范、全市对外展示的窗口。

(五)以经营土地为依托推进城镇建设。

牢固树立土地经营理念,加快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对城市可经营性的土地在拍卖时按照严格的竞标标准进行招投标,以公共土地的收益来弥补城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的不足,加快江夏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街镇两级财政分成体制,各街镇和相关单位积极利用公共土地的收益,加大对城镇改造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水、电、路、气和通信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对于吸引企业落户、改善投资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推进城镇建设。

最近几年,江夏区把创建文明工作纳入到了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在各街镇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程度和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又为探寻科学管理城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主要的措施有:首先,城市实施整洁美容工程,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实施畅通工程,尽量疏通交通阻塞,营造一个良好的道路运行环境,加大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力度,同时对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给予了更加严厉的处罚,明确交通顺畅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交通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最后,实施满意工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在城市和城乡广泛开展各种争创活动和评比活动,不断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通过这种方式窗口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群众对于工作人员开展的各项工作的满意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城市环境和形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推进武汉市江夏区就地城镇化建设几点建议

(一)领导重视,形成部门合力是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的关键

全区上下各级领导应该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头等大事来抓,要定期举办各种听证会议,对不同时期的建设成果以及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集中的讨论研究,并在会议上对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同时,各级领导部门应该组成相应检查小组,对不同时期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城乡规划是否合理、建设资金使用是否适当、相关执法流程是否有据可依,不断加强对项目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和保障力度。

(二)规划先行,搞好项目策划是高质量建设城镇的前提

按照全域江夏的理念,谋划城乡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以一个新城为中心,十个左右的特色中心镇为依托,100个左右的中心村和社区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城乡空间格局。城镇化改造和建设应有完善的规划方案,首先将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发达的产业和经济实力雄厚的街镇,并突出其主体地位。规划要求高标准高水平,规划的设计和制定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论证之后才能最终确定,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一个综合配套,有科学依据,经得起检验的总规划。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四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

(三)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是有效推进城镇建设的保障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市场规律和资源配置的原则,从项目融资、项目投资、项目管理以及效益等方面重点构建城镇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在旧城改造中,相关的融资和投资应该在有从业资质的投资公司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在一些经济建设较为发达的街镇分别引入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集团进行投资和建设。政府方面,不仅土地出让实行零收益,而且在财政上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优先保证改造过程中的土地的开发、审批和使用,实现与开发商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欧阳志宏. 走绿色、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信息. 2010(16)

[2]中国城镇化建设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J]. 中国建设教育. 2010(11)

[3]宁国用,韦威. 自治区政府召开城镇化跨越发展新闻发布会[J]. 广西城镇建设. 2011(02)

[4]李肇娥.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符合旬阳实际的城镇化道路[J]. 陕西建筑. 2010(09)

[5]张慧. 打造武汉南部滨湖新区——江夏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J]. 中华建设. 2011(02)

[6]章平. 武汉市村镇建设工作的开展及存在问题简析[J]. 小城镇建设. 2010(08)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