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2014-01-06 02:31崔学华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校际大班额辅导班

崔学华

【摘 要】当前城市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突出问题,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均衡城市教育,完善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城市教育;对策建议

一、城市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择校生、乱收费与大班额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首先表现在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均衡。2004年郑州市生均国拨教育经费投入中,普通初中市区为696.25元,县市为56.82元;普通小学市区为107.83元,县市为31.73元。市区普通初中、小学分别为县市的12.25和3.4倍。区域间差别也很大,如普通初中,市属为1166.37元,中原区为119.22元,管城区为44.97元,而新密市仅为34.94元,不到市属初中的1/33。近几年,城市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带来的择校生、乱收费与大班额现象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每到小学和初中入学时间,很多家长煞费苦心,早早就开始为学生择校。城市居民关注义务教育的中心是如何读个好学校,郑州一居民说,孩子上小学交了1万元择消费,初中交了3万元择校费,减免的几百元学杂费与4万元择校费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而且还要四处求人,还要进入80人一个教室的大班,还得为孩子的座位、老师的关注度考虑,还要为给老师过年过节买什么礼品而发愁。目前城镇“大班额”、“超班额”现象严重,有的班级超过了90人。据《2005年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小学“大班额”及以上占61%,“特大班额”占22.2%。初中阶段问题更为严重(包括农村),“大班额”及以上占89.5%,“特大班额”占41.2%。

(二)课外“上班风”严重

据调查,城镇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每周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均超过七成,初二年级每周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比例为57.9%。不久前本人对文化路二小随机做“减负”调研,问到一个班数十名小学生关于“周末怎么过”的问题,多数孩子回答要参加2至4个辅导班,最多的参加了7个辅导班,只有1个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课外“上班风”已经成为加重中小学生负担的主要因素。2001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轻负优质”,严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留课外作业,并对放学时间做了规定。然而,各类课外辅导班的存在,迅速填补了“减负”留下的空间。在被动与赶场般的辅导班学习中,孩子们失去了童真的快乐,家长们则背上沉重的经济与心理负担。课外辅导班成风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功利化的教育与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三)进城农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难

政策规定,进城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然而,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不均衡,使许多城市家长都为孩子的择校而发愁,为了能去优质学校就读,很多城市家庭都为孩子的上学殚精竭虑,不惜付出百分白的代价,让孩子读个好学校。而民工子女多数家境一般,进入公立学校昂贵的学费使他们望而却步。很多公立学校不敢明目张胆收费,但是人为划定上学的年龄,规定6岁半或者7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进入学校,暂住证、身份证、户籍证明等等缺一不可,公立学校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了很多民工子女顺利及时地入学,他们不得不转而进入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或者等年龄大一点再去上学。城市的孩子绝大部分能够通过私下交赞助费而进入较好的公立学校,只有部分贫困市民将孩子无奈送进较差的学校。

二、促进城市义务教育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市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市民支撑。随着全国城乡一体化推进和城市框架的拉大,迫切需要对城市义务教育进行中长期规划,教育基本建设纳入财政投资范围,加大政府投入,缓解教育资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均衡城乡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加大政府投入,缓解教育资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市民化。城乡居民的身份鸿沟一旦突破,分享城市教育资源成为必然;城市人口增长的现状要求城市教育必须同步跟进。千方百计加大政府投入,尽快将教育基本建设纳入财政投资范围,改善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增一批教学点和代课老师,加大对校长和教师配备的支持力度,推动城市义务教育保质保量稳步发展。坚持把教育发展放在城市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同时,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较多、现有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政府继续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构建民工子女教育支撑体系,多措并举,保证民工子女能够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全面提高城市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市民素质,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均衡城市教育,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均衡城市教育主要在于政府统筹,包括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与城市校际义务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防止农村中小学生“趋城性”获取优质教育;防止城市学生择校热,导致大班额、乱收费现象。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快城乡标准化学校建设。二是建立校际教师流动机制。通过建立省域教师工资制,使全省教师工资标准大体处于均衡状态,促进城乡、区域和校际间校长老师的双向合理流动,使全省义务教育保持均衡方向发展。2009年河南省将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计划改造356所农村初中,改扩建100所中心城市中小学,完成53所特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逐步均衡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真正实现有教无类,教育公平。当然,统筹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为了缩小校际差距而削富济贫,遏制先进;应该致力于“保底线”,“补短板”,“添洼地”, 充分释放各个学校办学活力,实现优势互补和整体提升,让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享受到基本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

(三)完善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改革现有应试教育体制,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首先培养和具备某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在青少年中发现和培养有潜能的学生。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要在学生中开展科技、文化、体育、文艺等活动。减少作业量、考试量,不准在双休日、节假日统一组织学生补课。其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尤其不能忽视德育和体育方面的教育。在发达国家,德智体教育密不可分。像运动员都是从中学和大学中培养出来的,而我国的运动员大部分是从体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与德育、智育严重脱节。完善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人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家庭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品行,不能一味追求分数高低。学校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多开展文体科技活动,发现孩子潜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社会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大舞台,尽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展望未来,城市义务教育规模将快速扩大,教育质量呈均衡化发展;农村教育不断城市化,城市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初露端倪,义务教育科学发展观逐步确立,为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校际大班额辅导班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常州高职园区校际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及共享分析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韩辅导班老师优于学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