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文化主阵地 汇聚强装正能量

2014-01-11 13:23北海舰队装备部政治部
政工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官兵装备基层

●北海舰队装备部政治部

构筑文化主阵地 汇聚强装正能量

●北海舰队装备部政治部

北海舰队装备部注重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坚持用文化共识凝聚军心、用文化建设赢得优势、用文化品牌汇聚力量,积极构建装备部队特色的文化主阵地,不断推动装备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构筑“装备在手、忠诚不移”的文化阵地,夯实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

忠诚是军人的灵魂,是装备部队官兵的精神支柱。装备部党委机关把创建忠诚于党的文化阵地,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引领深化,确保官兵对党的绝对忠诚。首先,借助发展历程塑造。知史明智,鉴往知来。装备部所属部队组建时间比较长,不少单位有着丰厚的历史与骄人的战绩。根据这一特点,部机关指导部队修建军史馆、库史馆、厂史馆、荣誉室等,展示官兵完成各项重大装备保障任务的风采,记录装备保障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光辉历程,把军史馆、荣誉室作为新兵下连的第一课堂、新任职干部集训的教育基地、党员学习教育的必选场所,用本单位的建设发展史感召官兵,让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永驻官兵心中。其次,依靠优秀文化励志。突出军营文化熏陶,把文化环境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硬件工程,营造忠诚的文化氛围,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受影响。在营区氛围布置上,机关要求每个直属部队、每个营区都设置标语牌匾,竖立在醒目位置;用书法、绘画、剪纸、烙画、雕刻、塑像等形式,表现装备保障官兵对党的忠诚与信赖。再次,利用文化活动展示。每年举办现场制作的板报比赛;连续三年开展“装备官兵心向党、一流保障铸辉煌”基层文艺汇演,采取自编、自导、自演等形式,在舞台上展示官兵、职工献身强军实践的时代风采。十八大以来,在装备部政工网上开设廉政文化专栏,采取主题演讲、征文、军网论坛等方式,鼓励官兵畅谈对反腐倡廉问题的看法和感悟,让官兵在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坚定对党中央的信任。

构筑“敢于亮剑、保障打赢”的文化阵地,强化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装备保障部队就是战争的一线,保障兵士气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战争的成败。为此,把“起航就是战斗、保障就是打仗”作为保障兵的座右铭,把先进军事文化作为激励官兵奋勇前进的“倍增器”,不断强化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一是靠典型标杆激发先锋精神。机关把培树典型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举办“感动装备部人物”、精武之星、学习之星、奉献之星等评选活动,挖掘身边谋打赢、练打赢、保打赢的先进典型,形成了“每个单位有典型、每个连队有标杆”的生动局面,涌现出“驱使雷弹的一员虎将”房俊伟、“盛开在海上的蓝玫瑰”谌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迟登亮、“舰艇雷达守护神”陈岩申、“导弹的光明使者”朱秀柱等先进典型。中央电视台《军旅人生》栏目播出了“巾帼之星”谌丽的感人事迹,收到良好宣传效果。二是靠竞技比赛激发军人血性。针对和平时期实战锤炼机会少的实际情况,装备部把组织文体比赛活动作为激发官兵血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把竞技性和对抗性作为活动的必要属性,充分调动年轻官兵的激情与斗志。每年例行组织“保障杯”篮球比赛、“吹响强军号角、唱响装备战歌”群众性歌咏比赛,在名次的争夺中,比出了军心士气,赛出了战斗作风,唱出了军人的热血澎湃;组织“梦想舞台擂台赛”“强军战歌擂台赛”“军歌挑战赛”等个人竞技文化活动,通过现场比拼激发军人血性;大力举办实弹射击、装备维修、仓储运输等科目的专业技术比武,贴近实战布置比武环境、设置比武科目,引导官兵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三是靠表彰奖励激发打仗意识。军队能打胜仗才是硬道理,为切实树牢“战斗力”这个核心标准,部党委把立功指标向军事训练、装备保障、执行重大任务等方面倾斜。四是靠特色文化激发吃苦精神。装备保障部队虽然不是一线,但任务复杂多样,爬桅杆、钻洞库、守山沟、保押运等,每一样都需要吃苦与奉献。机关大力宣扬“山沟文化”“洞库文化”“山石文化”“押运文化”,制定了《关于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挖掘这种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由此涌现出一批吃苦耐劳的群体,有“装备巾帼之星”之称的女子抢修队,十年如一日坚守山沟的“大山水兵”,长期在外执行押运任务的“押运队”,并在人民海军报、解放军报等媒体上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引导官兵向他们学习,以此激励广大官兵敢于吃苦、以苦为荣。五是靠敌情观念激发忧患意识。针对当前个别官兵敌情观念比较淡薄、准备打仗的思想不够坚定的问题,装备部机关结合经常性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官兵认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特别是来自海上安全威胁的严峻性,增强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外军来访特别是美韩等国家军舰来访时,尽可能多地组织官兵上舰参观,观摩对手的先进武器装备,了解我军的差距;结合当前军队安全保密面临的形势,引导官兵认清敌对势力想方设法窃取我军情报,对我军发起的情报战、网络战从来没有停止过,以此教育官兵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枕戈待旦。

构筑“暖心惠兵、服务基层”的文化阵地,营造拴心留人的文化氛围

装备部队基层官兵经常与冰冷的洞库和雷弹为伴,工作辛苦,生活枯燥。对此,注重在文化工作中做足“兵”的文章。形成服务基层的导向。部党委坚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制定了《党委机关挂钩指导帮建基层工作意见》,按照“帮建支部强堡垒、帮带干部强队伍、帮抓骨干强素质”的总体思路,具体抓好“六个一”,即分析一遍形势、组织一次授课、培训一些骨干、办理一批实事、传授一些经验、撰写一份报告。每半年至少到挂钩单位蹲点指导、现场办公一次,全年累计蹲点天数不少于20天。在基层部队推行《部队反向考评措施》,每年10月至11月,由基层部队对机关各处进行考评。搭建士兵成长的平台。平台的大小,决定施展舞台的大小,好的平台能锤炼官兵意志、激发官兵潜能。部党委坚持以官兵的需求和发展为突破口,积极为基层官兵搭建成长、成才、成功的平台。在战士中开展星级士官评定,评选精武之星、学习之星、奉献之星士官标兵。发挥基层官兵文艺特长,鼓励官兵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展示自己的工作生活,战士创作的“军械保障机械舞”“舰船修理之歌”“祖国在点名”等,在舰队“强军战歌、蓝色梦想”文艺演出中受到观众一致好评。某鱼水雷仓库推行的“四个走进”的做法,即让战士走进中军帐参与决策练谋略、让战士走进指挥场担任指挥员练指挥、让战士走进课题组抓攻关比科研、让战士走进课堂授课展才华,深受官兵青睐,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聚焦基层官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准官兵的兴趣点,帮助他们把兴趣转变为特长,既有助于官兵成长,也有利于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根据官兵兴趣爱好的不同,成立了书法、绘画、摄影、篆刻、器乐、剪纸等12个兴趣爱好小组,组建了锣鼓队、舞狮队、器乐队、歌唱队、篮球队等8支文艺特长队。每年组织文化、教育、心理、保卫骨干培训班,邀请军队院校教授、专家为官兵集中授课辅导;每年为基层培养教歌指挥员、篮球裁判员、授课教员、法律骨干等160余人次,增强了基层骨干队伍能力。展现基层感人的故事。机关把兵的故事搬上荧屏、请上舞台,尽可能地让大家了解兵的酸甜苦辣,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感动官兵。文艺小品《站台婚礼》,展示了一个12年执行押运任务的老班长代波,在6年中9次推迟婚期,妻子无奈追到火车站台简单举行婚礼的爱情故事;解放军报刊登的《网络时代的书信爱情》,宣传了士官刘嘉琼和妻子袁慧宇克服家庭困难,相互通信200余封互相支撑的爱情故事;还有演讲比赛中发现的《放羊的模特》,讲述了模特出身的战士邱鑫,脱下时装、穿上军装,甘愿扎根山沟与羊为伴的感人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触动每名官兵的内心世界,达到教育的目的。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官兵所思、所忧、所盼,是文化建设的一个着力点。针对装备部队小散远单位多、与外界沟通联络难的实际,部机关帮助各单位建立了网络学习室,为小散远单位配备卫星电视,对政工网进行全面检修。在网上开设“飞天影院”“军旅乐吧”等栏目,供战士娱乐。三年来,先后筹措经费1900余万元,投入基层配套建设,建设塑胶篮球场8个、健身房12个、卡拉OK室5个、网球场4个、羽毛球场16个,为丰富基层官兵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同时,注重解决官兵个人问题。某仓库干部王能军扎根山沟近30年,不幸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噬血细胞综合征,政治部协调在军地媒体进行宣传,呼吁帮助老兵撑起塌陷的命运。退伍和在职官兵共捐款16万元,为其成功实施了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生命。

猜你喜欢
官兵装备基层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走基层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