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质连续箱梁桥满堂支架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2014-01-12 02:47杨利明
山西交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陷性立杆现浇

杨利明

(山西省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1 工程概况

本互通工程共有现浇箱梁1 790 m/83跨,现以A匝道2号桥作为代表对现浇箱梁支架下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吉县枢纽A匝道2号桥桥梁孔跨布置为 4×20+2×20+3×20+3×20+3×20+4×20 m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20 m跨径现浇箱梁采用单箱双室、3室及4室结构,悬臂长1.5 m,梁高1.4 m,端横梁宽1.5 m,中支点横梁宽度2 m;梁端顶板厚度0.45 m,底板厚度0.42 m;跨中顶板厚度0.25 m,底板厚度0.22 m;第一联每跨设3个箱室,第二联每跨设4个箱室,其余联每跨设2个箱室,梁端两边腹板宽为0.70 m,跨中腹板宽为0.40 m。箱梁底距原地面最高h=22.5 m,全桥设置在湿陷性黄土地质段。

2 现浇箱梁满堂式支架施工方法

满堂支架采用碗扣式多功能钢管脚手架,立杆主要采用 2.4 m 、1.5 m 、1.2 m、0.9 m、0.6 m 5 种[1],立杆接头错开布置,顶杆长度为0.3 m,横杆采用0.9 m、0.6 m 2种组成,顶、底托采用可调托撑,底托规格为10 cm×10 cm。支撑体系跨中底板采用立杆间距为60 cm×90 cm的碗扣式脚手架,翼缘板采用90 cm×90 cm的碗扣式脚手架;墩柱两侧横梁1.5 m范围内底板立杆间距为60 cm×60 cm,翼缘板采用90 cm×60 cm的碗扣式脚手架;横杆步距为120 cm,详见支架布置图1、图2。

图1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布置图(单位:m)

图2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布置图(单位:m)

3 满堂式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底托置于方木上时,方木沿路线方向横向放置,方木间距根据支架纵向间距确定,方木截面尺寸为20 cm×20 cm,取A匝道2号桥第四联进行验算。

3.1 横梁下地基承载能力验算

图3 横梁下支架立杆平面布置图(单位:cm)

横梁自重N1=26×10×2×1.5=780 kN,支架自重取2.0 kN/m2,施工荷载取2.5 kN/m2,振捣混凝土产生活载时均布活载取2.0 kN/m2,倾倒混凝土产生活载时均布活载取4.0 kN/m2,荷载取值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2]。横梁下地基承载力P=[1.2×(780+2.0×10×2)+1.4×(2.5×10×2+4.0×10×2)]/(0.2×10×4)=145.75 kPa。

3.2 标准跨中地基承载能力验算

图4 标准跨中支架立杆平面布置图(单位:cm)

标准跨中段梁下地基承载力P=[1.2×(26×10×12.8×0.42+2.0×10×12.8)+1.4×(2.5×10×12.8+4.0×10×12.8)]/(0.2×9.5×15)=110.50 kPa。

3.3 翼缘板下地基承载力验算

图5 翼缘板下支架立杆平面布置图(单位:cm)

翼缘板下地基承载力P=[1.2×(26×1.5×12.8×0.45+2.0×1.5×12.8)+1.4×(2.5×1.5×12.8+4.0×1.5×12.8)]/(0.2×3×15)=54.49 kPa。

4 桥址区内土质判定及地基处理方式确定

4.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判定

a)湿陷量的计算值 Δs按式(1)计算:

式中:δsi为第i层土的湿陷性系数;hi为第i层土的厚度,mm;β为修正系数,基底下0~5 m取1.50,基底下5~10 m取1,基底10 m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面,山西南部地区自重湿陷性黄土修正系数取1.20。

b)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Δzs按式(2)计算:

式中:δzsi为第 i层土的自重湿陷性系数;hi为第i层土的厚度,mm;β0为修正系数,取1.20。

表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表[3]

通过计算结果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等级表可判定该桥址区内土质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4.2 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特点

土体本身具有强湿陷性和较高的压缩性,遇水后地基会迅速变软,出现沉降,展现出更大的土体压缩性。

4.2.1 对于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常规的处理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推荐,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重夯法、挤密法等方法。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地基现场功能需要,本桥采用了换填30 cm灰土(2层)+15 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方式处理地基。

4.2.2 现场具体地基施工处理

首先进行30 cm表面杂质土清除,表土清除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达到90%的压实度,然后进行分2层填筑30 cm厚的10%灰土垫层,按96%的压实度控制,最后浇注15 cm厚C20素混凝土。处理过程中宽度要求为地基处理范围至少应宽出支架之外1 m。

4.2.3 对地基承载力处理前后的现场对比测试

地基承载力现场测试采用重型动力触探仪进行试验检测,按照面积范围频率要求进行了5个点的试验,地基处理前承载力分别为:108 kPa、100 kPa、116 kPa、100 kPa、108 kPa,灰土处理后,相对应的承载力分别为:236 kPa、220 kPa、252 kPa、228 kPa,236 kPa。经过对比测试地基承载力有了质的提升。

石灰稳定土基层无侧限抗压标准为0.8 MPa。为了强化地基的整体性,提高地基局部抗剪强度,采用15 cm厚C20素混凝土硬化。

a)混凝土硬化后根据本桥支架布设型式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验证计算:当立杆底托直接置于混凝土面上时,地基承载力P=[1.2×(26×240+2.0×12×60+25×60×12×0.15)+1.4×(2.5×12×60+4.0×60×12)]/(8×60)=39.60 kPa。

b)对混凝土单杆下部局部应力计算:通过对15 cm厚C20素混凝土试件检测,抗折强度均值为3.5 MPa,取荷载最大处中横梁下单根立杆最大承受力进行验算,Nmax=【1.2×(780+2.0×10×2)+1.4×(2.5×10×2+4.0×10×2)】/(17×4)=17.15 kN。底托截面尺寸为10 cm×10 cm,底托处混凝土抗折强度为:f=17.15/(0.10×0.10)=1.72 MPa。

5 结论分析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横梁下支架对地基承载力(Pmax)要求最大,Pmax=145.75 kPa。灰土处理前原地基承载力平均为:P=106 kPa<145.75 kPa,不能满足支架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灰土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最小为:P=220 kPa>145.75 kPa,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支架设计要求。

采用15 cm厚C20素混凝土硬化前,底托处灰土无侧限强度[f]=0.8 MPa小于支架地基设计要求强度f=1.72 MPa,说明只进行灰土换填还不能满足地基局部抗剪要求。硬化后,支架地基设计要求强度f=1.72 MPa小于C20素混凝土试验强度[f]=3.5 MPa,支架底托处地基局部抗剪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最终结论:经过上述计算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现浇箱梁满堂架施工在支架搭设前经过换填30 cm石灰稳定土和硬化15 cm厚C20素混凝土处理后各项指标均满足支架设计要求。经过在一年多的现场实体施工,本标段采用现浇箱梁满堂架施工的35跨湿陷性黄土地基连续箱梁桥,已全部成功建成,桥梁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也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6 地基处理排水保证措施

针对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特点,地基遭地表水浸泡会导致地基下沉,所以在支架施工前必须排除地基周围的地表水,并预先作好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地基。为避免地基受水浸泡,在支架外缘2 m位置设置40 cm×30 cm的排水沟,排水沟分段开挖形成坡度,在低点开挖集水坑。采用砂浆对排水沟及集水坑抹面硬化,并对边坡进行包边砂浆硬化,以防止雨水和后期养护水侵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7 结束语

满堂支架的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艺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地基的处理,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猜你喜欢
陷性立杆现浇
湿陷性场地高层建筑地基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满堂碗扣支架间排距快速确定问题探讨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盘扣式钢管独立支撑塔架承载力研究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高大模板支架模型试验受力分析
超载下高支模碗扣式架体单元组装方式分析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