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山隧道通风斜井设计

2014-01-12 02:47王小杰
山西交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施工期斜井排风

王小杰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工程概况

六郎山特长隧道位于朔州市平鲁区,设计为左右线分离式,设计车速为100 km/h。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75 m(0.75 m检修道+0.50 m左侧侧向宽度+2×3.75 m行车道+1.00 m右侧侧向宽度+1.00 m检修道),净空限界高度5.0 m。右线进口里程为K17+479,出口里程为K22+971,全长5 493 m(隧道路线含断链);左线进口里程为LK17+500,出口里程LK22+906,全长5 412 m(隧道路线含断链)。隧道底板最大埋深左线190 m、右线215 m。

隧道穿越构造剥蚀中山区,海拔高度1 392~1 723 m,坡角较大,山峰陡立,主要为碳酸盐建造。微地貌为基岩山梁、陡坎、冲沟缓坡。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系本溪组泥岩、砂岩,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路线K17+880—K23+800东侧发育一条张扭性正断层,在K17+880处与路线斜交,该断层走向339°,倾向北东,倾角65°,延伸长度约8 km。受该断层影响,断层附近岩层陡倾,断层带地层破碎。断层对隧道影响较大。

隧道采用纵向分段送排式通风。根据六郎山隧道的长度、工期、地形、地质条件及通风段落的划分要求,在隧道中段设置斜井1处,施工期亦可作为施工辅助通道(斜井+排风道)使用,加快施工进度,隧道贯通后根据设计对斜井进行改造。

2 通风斜井的布置

六郎山特长隧道全长5.5 km,从纵向通风分段的角度考虑,隧道1个通风分段长度一般为3~5 km。因此,从通风角度考虑,本隧道只需分成两段就能满足通风的需要。斜井位置的合理布置,关系到隧道工期、工程规模、后期营运费用。六郎山隧道斜井布置主要考虑了如下因素。

a)隧道施工工期的需要。六郎山隧道属于特长隧道,全长5.5 km,通风斜井的布置除了要满足运营期间隧道通风要求外,施工期亦要作为施工辅助通道使用,加快施工进度,因此斜井应尽量布置在隧道中间位置为宜。

b)隧道运营期间的综合利用,特别是隧道运营通风,采用的营运通风方式,要求技术相对可靠、经济、合理,要满足通风技术要求[1]。

c)斜井尽量设置在稳定的地层当中。但相对来说,斜井跨度一般都不是很大,斜井内施工空间又足以满足超前支护或加强支护的实施,工程质量容易保障,所以,斜井对其穿越的地质条件要求相对较低[2]。在地形方面,要注意洞口处防排水方便,避免被水淹没。洞口应有适合于材料堆放,布设各种管线和生产房屋、弃渣的场所[1]。

d)斜井倾角的大小,影响斜井主通道的长度、提升方式与建井速度[1]。由于本斜井在施工期亦要作为施工辅助通道使用,故考虑斜井出渣方式以无轨运输为主,斜井倾角不大于12°,但也不宜过小。在满足通风的前提下,控制好斜井倾角,使斜井长度最短,减少工程造价与通风阻力,降低运营通风费用。斜井与隧道中线连接处的平面交角,在满足施工和运营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大角度[3]。

根据六郎山隧道的长度、工期、地形、地质条件及通风段落的划分要求,将六郎山隧道通风斜井布设于LK20+460左侧山体较薄的一侧。斜井主通道长度360 m与隧道轴线的夹角为60°,送风道长97.42 m,排风道长72.0 m,排烟道长88.89 m,送风道与排风道夹角为23.4°,送风道与排烟道夹角为30°。六郎山隧道斜井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六郎山隧道斜井平面布置图

纵断设计综合考虑斜井的出渣方式(无轨运输为主),运营通风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及施工期车辆行驶安全等因素,在距离斜井出口处207.5 m处设置一缓冲平台(K0+145—K0+160),长 15 m,坡度2%。斜井主通道纵坡11.8%,张角6.7°,排风道纵坡11.8%,送风道纵坡4.47%,排烟道距离左线隧道顶部垂直距离控制在6 m以上。排烟联络通道剖面见图2。

图2 排烟联络通道剖面图

3 通风斜井设计

3.1 斜井净空断面及技术参数

斜井面积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当通风量一定时,斜井风速低,斜井风机消耗功率小,运营费低,但斜井面积增大,工程造价增加;斜井风速高,斜井面积就小,造价减少,但斜井风机功率消耗增大,运营费增加[1]。在权衡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之后,确定了斜井风速和斜井面积。为满足施工方便,斜井断面采用直墙拱结构。

六郎山隧道斜井(包括联络通道)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a)斜井建筑内轮廓 宽7.84 m,高7.32 m;

b)斜井断面 面积50.79 m2,周长26.96 m;

c)送风井 面积29.23 m2,周长21.81 m;

d)排风井 面积20.47 m2,周长19.39 m;

e)送风道 面积33.24 m2,周长22.0 m;

f)排风道 面积23.20 m2,周长20.19 m;

g)排烟道 面积26.14 m2,周长19.42 m。

3.2 斜井地质

在隧道洞体以上3倍洞径范围内,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G、《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特征、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对隧道围岩级别进行综合评价。斜井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系泥岩、砂岩,奥陶系灰岩。斜井进口80~135 m处穿越断层破碎带,岩芯破碎,全风化,无自稳能力,雨季有淋雨状出水可能。进口260 m范围围岩类别为Ⅴ级,其余为Ⅳ级。

3.3 斜井(含联络通道)衬砌设计

斜井衬砌结构根据其所通过岩层的围岩条件、埋深受力特点,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初期喷、锚、钢架支护与二次模筑混凝土的复合衬砌方案,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长、短管棚、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衬砌结构设计时,综合考虑了地震对衬砌安全的影响,对斜井明洞、Ⅴ浅埋及Ⅴ围岩段、风道交叉加强段二次衬砌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避险车道一(K0+65—K0+80)、避险车道二(K0+210—K0+225)、缓冲平台(K0+145—K0+160)均按Ⅴ级围岩深埋加宽段设计,避险车道三(K0+285—K0+300)按Ⅴ级围岩浅埋加宽段设计。斜井衬砌支护参数表见表1。斜井衬砌构造见图3。

表1 斜井衬砌支护参数表

图3 斜井衬砌构造图

3.4 斜井施工

斜井施工应按新奥法组织实施,主要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出渣采用无轨运输,二次衬砌浇注采用模板台车,开挖总体上要求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部采用预裂爆破,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同时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洞身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监控量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期采用轴流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可以有效保证施工掌子面的能见度,及时观测掌子面的围岩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主洞贯通后,对斜井进行风道隔离时,需根据各风道断面的要求,采用中隔板进行分割施工。考虑斜井的施工期车辆行驶安全等因素,在K0+65—K0+80、K0+210—K0+225、K0+285—K0+300 设置了3处临时避险车道。施工完成后,需封堵,使得主斜井断面连续平顺。

3.5 防排水设计

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形成一个完善通畅的防排水系统。使隧道防水可靠,排水畅通,运营期间隧道内不渗不漏,基本干燥,以保证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隧道防排水设计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a)衬砌排水 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之间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环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再将汇水引入墙脚外侧设置的纵向排水管中。

b)衬砌防水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敷设复合防水层,二次衬砌沉降缝与施工缝设止水带。防水层采用EVA防水卷材+土工布,EVA防水卷材参数必须满足国标18173.1—2000的要求,防水卷材采用无钉工艺施工,施工缝、沉降缝均采用橡胶止水带。

4 结语

六郎山隧道通风斜井的设置,不但满足了运营期间的通风要求,施工期亦可作为施工辅助通道使用,加快施工进度。六郎山隧道通风斜井类型和位置的选择,综合考虑了隧道长度、工期、地形、地质条件及通风段落的划分要求,斜井净空断面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发挥通风井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施工期斜井排风
建筑排风隔热外窗冬季结露机理与防治
绢云母片岩引水隧洞施工期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基于STM32的室内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与排风系统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排风热回收对地铁空调机组性能提升的仿真分析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
复杂地段副斜井井筒施工方法的选择